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丁”字笔画简单,但历史悠久,在甲骨文中便已出现。针对“丁”字的本义,学者们也各执己见、意见不一。文章从“丁”字的字形演变、构造、字义、文化内涵等方面对“丁”字进行了多方位的考释。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字,那是3000前商朝的古文字,刻在龟甲、牛骨上,上世纪末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被发现。学者们经过搜集和研究,估计甲骨文大约有3500-4500个字,已经认识的还只有1500多个字,“美”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释■     
甲骨文有“■”字。这个字学者或释“丽”,或以为不识。这个字古书不见。在卜辞里都只是地名,不能推知其字义。这究竟是个什么字确很难知道。按金文有“■”字。和“■”显然是一个字,只是一从三“犬”三“■”,一从二  相似文献   

5.
释衣     
《说文》云:“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象覆二人形。”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两个人合着一件衣服,是决不会有的事。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看到《说文》这种解释不合理,不少人曾作过新的解释,但也都不免迂曲附会。甲骨文也有“衣”字,作“■”。但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对这个字也还没有正确的解释。这个  相似文献   

6.
文、字、书三者 ,“文”源于图画 ,“字”是形声字 ,“书”指文字。“六书”之“六”当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当归纳为“三书” ,是错误的。商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完全可以用“六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字形表》是甲骨文字形整理的集大成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笔者就管见所及,参考《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等书,列举《甲骨文字形表》漏收字形及字形归并不当之处:(1)“并”字异体归并不当;(2)“休”字异体归并不当;(3)漏收“讯”之异体“ ”;(4)“毓”字异体归并不当;(5)“见”字异体归并不当。  相似文献   

8.
“孚”在甲骨文里习见,其形体上从倒手状,下为子形。将其隶为“孚”已无异议,但是关于此字的本义,学界比较倾向于“俘虏”说,即为“俘”的初文。但有些学者还是提出了疑问,因此,此字的形本义至今未有一个定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辞书《尔雅》中,“康”字的本义是安乐。这似乎也可以从簸箕扬谷糠的形象引申出来,因为五谷丰登对于先民们自然意味着安乐,然而现代学者郭沫若则认为:甲骨文“康”字的主体是古代一种乐器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等学者的“一字重音”说不符合古代汉语实际,有商榷的必要,理由有四:1、比较原始的表意图象、甲骨文中的“合文”不能说明“一字重音”;2、“一字重音”说忽视了汉字记音是一字一音节的基本原则;3、“一字重音”说忽视了有些词是单音与双音异名同实的情况;4、记录合音词的字不读复音。  相似文献   

11.
汉字起源的研究误解甚多 ,人们多以为汉字的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 ,其实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也不是当时的主流文字 ,更不是当时中华文化的先进代表 ,相反却是那时一种职业性的落后的“变文” ;甲骨———金文———竹简书没有先后的继承关系 ,它们只是书刻文字材料的进化过程 ;汉字的起源不是考古学的问题 ,是心理学的问题 ,是人类文化学的问题。我们不能将文字与书写文字的物质材料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2.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黔南书法家李慧君先生,书艺高卓,人格高尚,可谓“书兼三气,德高一方”。其书作有金石气,质朴古拙;有书卷气,温文尔雅;有闺阁气,娟秀柔婉,堪称贵州乃至中国书坛之一室。  相似文献   

14.
关于类字的构形,许慎认为是“种类相似,惟犬为甚”,这个说法显然是很牵强的。根据传世文献、甲骨文和金文的有关材料,可以考证类字的构形起源于商周的祭祖仪式。  相似文献   

15.
原始记号并不是汉字的前身,但它对汉字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在汉字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抽象性、记号性的色彩不断增强。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汉字的记号化,同时也不能过分夸大记号化,在现阶段,如何更好地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更大地发挥汉字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汉字起源研究自战国始,但至今未能得出一令人信服或看法一致的结论,学界曾有多种推测,笔者结合文献及考古发现,认为在甲骨文这个成形文字前有一个很长的文字形成过程,诸如结绳记事、图画符号、八卦卦象文字、象形文字等等,本文试图从八卦卦象文字来探讨文字起源,看是否能给学界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构件是文字系统中最本质、最底层的要素.在金文悠久的历史中,金文构件的形体变化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探讨在金文字形属性库的支持下,研究金文构件形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所关涉的方法、价值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虽然目前我们还很难断定它生产于何时,但从出土的3000年以前的商代甲骨文来看,它已是一种较为成熟、较为发达的文字,由此推断,它的生产必然远在商代以前的夏代,或更早一些。因为目前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大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根据目前为止地下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与青铜器族徽可以探求汉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从殷商甲骨文到秦小篆,古"埶"字经历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的演变过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以字形已有重大讹变的小篆作为分析字形、探求字义的依据,释"埶"为"穜"(种植),这个释义不可靠。本文从分析古"埶"字初文﹙甲骨文""字﹚的形体结构入手,据形索义,进而考察其用例,以验证通过据形索义所获得的字义是否正确无误,再用先秦典籍中的有关语言材料加以印证,然后作出自己的结论。结论认为:甲骨文""字的本义是"黍、稷等人工栽培的草本粮食作物的幼苗及其生长趋势",简言之,就是"禾苗及禾苗的长势"。  相似文献   

20.
谈到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很多人自然就认为是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顺序发展。其实汉字的发展演变不是线性的单一序列。笔者从汉字字形演化的角度对隶书的起源、小篆的性质、篆隶之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重新描述古汉字发展演变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