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2007,(9):23-23
无法彻底从机体中根除艾滋病病毒始终是艾滋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经过大量研究,一个由法国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小组终于发现肠淋巴结是艾滋病病毒在机体中的藏身之处,从而揭示了艾滋病病毒“复活”的原因,这使艾滋病研究又向前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7,(9):8-8
无法彻底从机体中根除艾滋病病毒始终是艾滋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经过大量研究,一个由法国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小组终于发现肠淋巴结是艾滋病病毒在机体中的藏身之处,从而揭示了艾滋病病毒“复活”的原因,这使艾滋病研究又向前迈进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林颖 《科学中国》2006,(8):13-13
5月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一个国际艾滋病研究小组的最新论文。研究人员证实,困扰人类的艾滋病病毒起源于一种聚居在西非国家喀麦隆的野生黑猩猩身上。这个发现将为研制抗艾滋病药物和疫苗的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便利。  相似文献   

4.
王莜 《百科知识》2007,(1X):4-6
患上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这几乎是现在人们关于艾滋病的一种常识。然而,科学研究的进展可能会慢慢让这样的常识过时,依据最新的一些艾滋病研究的结果。艾滋病将不是不治之症,而且病人的存活年限也会大大延长。而现阶段已有充分理由相信,艾滋病不是绝症,而是与心脑血管病相似的另一种慢性病。  相似文献   

5.
极致创新     
极致创新是一种接近和达到最终、最高成就的创新方法。数学中极限的含义为一个变量按一定规律变化,终于会接近所设定的值,该值即称为其变量的极限。科学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反映。自然界的一些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皆按其规律进行演变,并且一步步接近和达到其最终状态,实现其最高目标。例如,某些昆虫、甲壳动物等在发育成长的演  相似文献   

6.
免疫重建不良是艾滋病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文章就中医药、中药联合HAART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促进免疫重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7,(11):10-10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发布新闻公告称,该中心与法国蒙布利埃大学的科研人员协作,成功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学分子,该化学分子能有效地抑制艾滋病病毒的自我复制,这为艾滋病患者特别是对传统艾滋病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该项研究成果刊登在新一期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PLOSPATHOGENS)杂志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公民的科学素质是一个包括诸多成分的复杂系统,如何促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动用、协调诸多的社会资源,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中分阶段一步一步实现。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判断一个科学素质促进计划是否妥当,社会资源是否得到有效调动,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否得到了切实提  相似文献   

9.
简岩 《百科知识》2007,(12S):1-1
人类要战胜艾滋病当然要依赖于医学科学的发展,例如有效药物、疫苗的研制,但是若从预防的效率大于治疗的效率角度来看,艾滋病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人出现抗药性病毒。自从发现青霉素以来,细菌总是以产生突变来改变敏感性从而达到回避抗菌素的目的。然而现在发现病毒也对药物有抗性。由抗药性病毒引起的第一批严重的进行性感染是在艾滋病人记录到的。虽然目前已鉴定的抗药性病毒株还没有一种会侵袭一般人群,但是一些病毒学家说这一发现表明艾滋病人有可能携带其他的抗药性病毒而引起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懒猴真懒     
李湘涛 《百科知识》2004,(12):38-38
提起猴子,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那些动作滑稽、机智敏捷、欢蹦乱跳的动物,不过在我国却生活着一种低等的原始猴类,其行动迟缓得令人吃惊,既不会蹿,也不会跳,只会一步一步慢慢地爬行,有时走一步竟达12秒钟,其速度之慢可以与乌龟相提并论,而且还十分贪睡,如果被惊醒,也只不过懒洋洋地睁开眼睛张望一下,身子却一动也不动,因而得名“懒猴”。  相似文献   

12.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I0016-I0017
<正>[导读]美国坦普尔大学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把艾滋病病毒从培养的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新华网华盛顿7月21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坦普尔大学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把艾滋病病毒从培养的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这是朝着永久治愈艾滋病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参与研究的卡迈勒·哈利利教授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13.
患上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这几乎是现在人们关于艾滋病的一种常识。然而,科学研究的进展可能会慢慢让这样的常识过时,依据最新的一些艾滋病研究的结果,艾滋病将不是不治之症,而且病人的存活年限也会大大延长。而现阶段已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经过逻辑 ,科学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紧密相连。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本体论一步一步得以成熟 ,而亚里士多德在发展和完善本体论的同时 ,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基础创立了逻辑。通过逻辑 ,可以看清楚科学的本体论根源。  相似文献   

15.
杨欣 《百科知识》2003,(11):6-8
艾滋病是人类历史上危害最深广、灾难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中国阻击艾滋病还会遭遇自身文化和社会特点的阻力和困难,因此艾滋病的防治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令人类恐惧,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试图降伏这个病魔。借助科学手段,抗艾滋的疫苗和药物不断取得进展,人类战胜艾滋病的曙光初现。  相似文献   

17.
卓然 《科学与文化》2004,(11):16-17
今年7月6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04年艾滋病报告,报告称.2003年,全世界有48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是感染人数最多的一年截止2003年底,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有3780万,去年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自艾滋病发现至今,已有2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是人们谈虎色变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来治疗。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对付艾滋病的良策。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最终源于单个分子的威胁。于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用人造分子合成新的药物,用以发现并消灭这些危险分子。据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们已经用电脑设计出了分子“钥匙”,有可能打开人体内诸如艾滋病和恶性肿瘤之类疾病的治疗之“锁”。美国科学家用电脑设计出了一种称为QM212的人造  相似文献   

19.
张路 《百科知识》2007,(12S):4-6
从1981年发现至今,艾滋病已流行26年,迄今医学界尚无根治该种疾病的方法。另一方面,公众对艾滋病的知识也比较贫乏,增加了防治这一疾病的难度。 下面是艾滋病的一些基本常识问题,如果你能答对60%以上,说明你对艾滋病有“抵抗力”,如果公众中有60%以上的人能答对60%的问题,遏制和战胜艾滋病就增加了希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9,(10):42-43
《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正式合刊;国家润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挂牌;生物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成立;湖北诞生首个“超级稻”品种;艾滋病疫苗研究重现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