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晓慧 《文教资料》2007,(11):140-141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教育的核心确定为审美教育。审美活动和创造性的活动在本质上有着相关性和一致性,这种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儿童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音乐的审美教育和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如何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当前音乐审美教育中制约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文献   

2.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教育的核心确定为审美教育。审美活动和创造性活动在本质上有着相关性和一致性,这种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儿童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音乐的审美教育和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如何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当前音乐审美教育中制约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等等,本文试从以上角度探究音乐审美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精神追求:儿童艺术教育的必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儿童艺术教育中,人们往往过多关注儿童艺术技能的获得,有意无意地忽视艺术教育活动中儿童的精神追求.如何在精神层面思索儿童艺术教育的真谛,是广大儿童艺术教育者无法回避的课题.教师要在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自然、随机地激发儿童与艺术对话的渴望,在对话中不断提升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创造力,最终实现儿童艺术教育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创造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育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诸多研究表明:幼儿的创造力主要是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制作和游戏等活动表现出来,并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深入开展美术教育,必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更关注情境的呈现,问题的开放,材料的适度,内容的选择,倡导让儿童在生动、趣味的情境中进行充分的表达、表现与创造。本文阐述了将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理论注入幼儿园常态的美术教育中,并探索出情境美术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保持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对艺术怀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龄前儿童接受艺术教育对早期乃至一生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幼儿园艺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仅仅从美不美、好不好的"标准"去审视幼儿作品,幼儿则是在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硬性地掌握一些技能技巧,这大大损害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艺术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许多理论与实践证明: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幼儿美术教育与其他类型的美术教育一样,主要是发展人的创造力.但是,现行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第一,创造力的定义不明晰,许多人把创造力等同于想象力、智力或仅仅看成是发散性思维;第二,对创造力与艺术的关系理解肤浅,在创造力发展的教育理论体系中,艺术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很多的周末儿童美术辅导班、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把美术教育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认为是发挥幼儿的表现能力.幼儿美术教育在培养创造力的目的、手段、方法、评价等方面与教育界对创造力的研究没有很好地呼应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幼儿艺术教育是根据幼儿艺术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熏陶,帮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以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的教育。一、幼儿通过想像与体验来把握艺术,通过感官操作活动来从事艺术活动艺术活动不是靠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而是靠想像来进行的。由于象征能力的形成,在幼儿眼里“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这时,占据其精神世界主导地位的是带有情绪性的想像。这种精神世界里的自由的、个性化的想像就是儿童最初的审美…  相似文献   

9.
艺趣儿童工作室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价值。通过培养艺术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交能力,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相似文献   

10.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一是要鼓励儿童的好奇心 ,二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三要培养儿童的想像力 ,四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五要注重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七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审美的眼睛、审美的耳朵和审美的心灵,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正确的做法是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幼儿及幼儿文学的特殊性出发,遵循文学欣赏的规律,从审美的角度来进行:1.体现文学审美的整体性和形象性;2.注重文学欣赏的情感交流;3.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相似文献   

12.
美育的本质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审美和创造能力密不可分。美育的功能应该从德育的遮蔽中凸显出来,把艺术和审美还原为生命力的充盈与创造,把陶冶情操还原为自由游戏与自由创造,把道德判断还原为美的鉴赏力。在美育实践中应注重游戏的审美教育功能,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登高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需要,更是一种审美创造,通过登高——望远——抒怀,文人们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为我们留下了浩瀚而又优美的登临佳作。文章从崇高感、超越感、和谐感、孤独感、悲怆感等方面分析古代文人登高的审美感受,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文人们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4.
吴小燕 《甘肃高师学报》2005,10(3):48-49,85
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蓬勃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整体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2004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高等教育的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但在目前环境下,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却受到种种制约,存在很大困难。如何走出低谷,持续发展,本文仅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国家政策支持,自我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散点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应尽量结合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欣赏进行,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使其发自内心地随着音乐律动、舒展、想象,用心灵感受音乐,以此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经验。最终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幼儿美术创造力是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基于兴趣的更高层次创造性思维的审美体现,兴趣和思维进展水平是对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评判标准。因此,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本途径应当包括依据幼儿年龄和个性特点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不同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来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等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是一种很高级的精神活动,它可使人得到无限的审美享受.音乐中欣赏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缺一不可。其中,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造就和谐的、自由的、富于创造性的个性和心灵。因此,展望高举人文旗帜的未来世纪,本文从人文的视角重谈了美育与其他诸育具体之辨证关系这一仍具强烈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游戏精神"是最具有儿童精神特点和审美意味的心理状态,对满足儿童精神成长需求,培养儿童热爱写作的态度有重要意义。儿童写作教育应张扬儿童的"游戏精神",改变写作教育重"实用"轻"审美"的倾向,以利于儿童最终形成既符合社会需求又体现自我个性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探索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电影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探索景象。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扛起了反叛传统创作理念、创作原则的大旗,在审美观上追求真实,在哲学观方面对人进行深刻的剖析,表现出自在、坦然的生命意识,在创作原则方面,大胆地强化观念、细节、造型,淡化主题、情节、人物。这种探索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银幕时空,就探索创新而言,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作为电影——这种大众的艺术,过分追求创作主题的哲学理性、创作手段的主观个性,而失去大量观众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