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南农民报是一张周二刊的小报。农民报能否抓点快讯,搞点昨日新闻?近半年来,我们作了些尝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月21日晨播发了我国乒乓球队在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中战绩的快讯,同一节目三次播出三个内容,听后真使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他们分秒必争的工作态度,使我们深受启发。恰巧,第二天是我们小报出版,为了把这条新闻及时告诉农民读者,我们马上与市广播电台联系,取得他们的帮助,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稿,编写了快讯,终于在一版报眼上抢发了这条消息。比赛是21日零点30分开始的,22日早晨,农民报将载有这条新闻的报  相似文献   

2.
当前,地、市、县报包括企业、专业报纸在内,人们议论得较多的问题,是怎样加速提高编采人员队伍的素质。这些报纸与省、市一级报纸相比,习惯上称之为“小报”。一般来讲,小报人少事多,条件也较差,如何使报社的编采人员找到一条加快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的路子,是小报新闻改革中一个较突出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地、市、县报和专业报纸的不断发展,报社的干部队伍有很大变化。相当一批领导  相似文献   

3.
“新闻不新”是困扰着县(市)报同仁的普遍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以及克服的办法谈一孔之见。所谓县(市)报新闻不新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刊发的新闻已时过境迁,二是指刊发的新闻早已传播开去,三是指刊发的新闻重复雷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上讲,县(市)报条件差,刊期长、层次低、离读者近,欲“新”不能。先说条件差。县(市)报大多是仓促上阵,设备、条件都比较落后。许多县(市)报没有印刷厂,印刷上受制于人,报纸延  相似文献   

4.
地区小报版面小,加上许多小报是隔日刊、周三刊或周二刊,使得用稿和版面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怎样改革会议新闻的报道,实是小报小办值得探讨的一个题目。我们湖北襄阳报在改革经济宣传中,对改革会议新闻的报道作了些尝试。一,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选择角度,突出重点写会议消息。去年,我参加了地区行署召开的全区多种经营会议。这次会议规模比较大,讨论的问题也比较多,按有关部门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熙亭2月9日在河北省好新闻复评会议上说:近来,新闻单位从事业型管理转向企业型管理,以报养报,以刊养刊,以文补文,这件事情也受到新的不正之风的冲击。有的报社拿出很大的力量去搞这个,报纸怎么能办好?我们要重申:编辑、记者不能经商,个人不得牟利。省报、地报是两级党报。编辑、记者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6.
地市报纸通常被人们称为“小报”,这就道出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小”。怎样在“小”字上做文章,显示它应有的个性特征,是地市报纸新闻改革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盐阜大众报是四开四版(周六刊)的小报。近几年来,我们同兄弟报纸一样,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摸索和研究。我们认为,大报的许多经验和长处值得小报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熙亭2月9日在河北省好新闻复评会议上说:近来,新闻单位从事业型管理转向企业型管理,以报养报,以刊养刊,以文补文,这件事情也受到新的不正之风的冲击。有的报社拿出很大的力量去搞这个,报纸怎么能办好?我们要重申:编辑、记者不能经商,个人不得牟利。省  相似文献   

8.
10月10—14日,全国县(市)报第五次业务研讨会在孟子故乡——山东邹县召开。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近40家县(市)报负责人及特邀新闻单位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每年举办一次交流办报经验,探讨新闻业务的活动。今年这次大会收到了数十篇论文,论文包括办报的方向、动乱后的反思、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会议采取小组讨论和大会发言的办法,对上述议题进行了交流。与会代表认为,从1980年县(市)报复刊和创刊到现在,目前全国已有149家县(市)报。实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新闻学会、记协湖北省分会1981年在宜昌报、黄冈报和长江航运报、江汉石油报分别召开了地县小报和城市企业小报经验交流协作会,实践表明,这样的会议,对办好小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黄石日报就从参加的两次协作会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有的已付诸行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记得前些时有人在《青年记者》上撰文说,他的稿子在中央或省级新闻单位都能发出来,在本地小报却发不出来,作者批评地方报纸编辑漏发了好新闻。还有的通讯员说,你们这张小报我怎么就打不进去?对于通讯员的质疑和批评我想谈点个人的看法。为什么通讯员的来稿本地小报(其实报纸本无大小,这里只是按约定成俗的说法)不用偏偏在大报登了出来呢?一般说来,一个通讯员起初总是在本地小报上写得多些,以后越写胃口越大,越写越“牛气”,直至写到京报、沪报乃至写出国界。同一篇稿件本地小报未用,反而在较为知名的大报大刊上露面,我以为这也是属于正常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11.
写好、写深农村报道,是县(市)报服务农村工作和农村读者的“重头戏”。但是,许多县(市)报的记者,感到到农村采访,听到的总是一堆“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见诸报端的不是“四季歌”,就是“豆腐块”,完稿之余,时常抱怨自己的报纸小,写不出“大块头”、“有份量”的稿子。其实不然,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报也有小报的优势: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她最贴近基层,最贴近实际,最贴近群众,最贴近农村。而且,县(市)一  相似文献   

12.
人们习惯称呼地、市、县报为小报。小报在十年浩劫中几乎都遭到了停刊的厄运。多数是在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步复刊的,有的到目前还未复刊。现在办小报的,绝大多数同志不是科班出身,许多是中途改行,走进新闻队伍这个行列里来的。小报的编采人员,主要靠在实践中熟悉、提高业务水平,但往往是在摸索中前进,有时还要走很多弯路。今年第一期《新闻战线》介绍万县日报举办业务学习班,轮训编辑部人员的经验体会,是很好的。但我们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感到,由于宣传任务的紧迫和繁重,加上报小人少,这样轮训往往难以坚持。另外还有个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大哥、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2004,(1):19
本刊杭州2003年12月25日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瑞安等9个县(市)今天在杭州签署县(市)报社购并合作协议,《瑞安日报》等9家县(市)报将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加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至此,加上早几天已吸纳的《浙江法制报》,浙报集团由原先的六报两刊一网站扩展为十六报两刊一网站,事业发展迈上新平台。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出席签约仪式。他说,浙报集团吸纳9家县(市)报工作的顺利完成,既是报刊治散治滥的成果,也是浙报集团做大做强的成果。吸纳工作完成后,浙报集团和9家县(市)报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集团所属各报要努力做  相似文献   

14.
和大报相比,小报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县(市)报的编采人员抬脚即可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上情下达、下情上递的信息员,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相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小报沉于基层,往往可以发挥出大报难以发挥的作用。近两年来,旬报立足贴近优势,力创乡土新闻多,经济新  相似文献   

15.
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到今年3月25日止,已复刊和创刊的地(州)县报有10家。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5个自治州有了报纸,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团结报(汉、傣文两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西双版纳报(傣、汉文两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报(傈僳文),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报。此外,还有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简讯;思茅地区的思茅报,亦于去年一月复刊。已办的三家县报,是宜良报(曲靖地区),保山报(保山地区)和彝良报(昭通地区)。上述10家小报主要报道本地区的新闻,除特别注意民族团结的报道外,其中农业报道占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报纸,迎来了大发展的极好机遇。大报出现扩版潮,小报千方百计缩短刊期。一些没有办报的县(市),也纷纷组织班子,申请办报。市场经济同时也将县市报推到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和新闻市场中。县市报面对的最激烈的对手首推地市报。地市报以其采编力量强,经济实力强,排版、印刷手段强,出版周期短,时效快赢得“上帝”先睹为快之心。这种优势,对邻近市区的县市报优为明显。拿本报来说,通州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安庆报公开发表读者评报稿件,让报纸更好地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安庆报是一张周三刊的地区级小报。从1986年9月起,这家小报开辟了《编读往来》专栏,发表  相似文献   

18.
要把县报真正办成农民的贴心报,说起来容易,做到可确实不容易。从去年8月太谷小报复刊以来的实践中,我们是深有体会的。太谷小报是一张四开四版六日刊的小报。全报社只有6个编辑人员。为了做到及时宣传,我们坚持了地方性、针对性的办报方针,小报小办,立足基层,面向群众,以发地方新闻稿为主。报纸复刊前,我们走访了一些干部、群众。当时,社队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最担心的是怕政策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对农村  相似文献   

19.
经常有这种现象:有的小报记者身居本地却苦于找不到有价值的新闻。而大报记者下来走一趟,就把小报记者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问题、现象,写成很不错的新闻稿,有的稿件,还产生了轰动效应。对此,有些小报记者疑惑不解: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角度,这个题材?我以为,这里的要害就在于小报记者缺乏大眼格。小报记者的大眼格,是由社会对新闻的要求决定的。既然新闻负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小报记者就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应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注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使自己在风云变幻的事物面前,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小报记者的大眼格,也是由新闻工作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只有对事物的全局、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这种现象:有的小报记者身居本地却苦于找不到有价值的新闻,而大报记者下来走一趟,就把小报记者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问题、现象,写成很不错的新闻稿,有的稿件,还产生了轰动效应。对此,有些小报记者疑惑不解: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角度,这个题材?我以为。这里的要害就在于小报记者缺乏大眼格。小报记者的大眼格,是由社会对新闻的要求决定的。既然新闻负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使命,小报记者就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应努力开阔自己的眼界,注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使自己在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