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9月13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承办的"第11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3北京科学嘉年华国际论坛"在中国科技馆召开。本届论坛是科学传播领域的一次国际化盛会。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任福君主持本次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李象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立军、德国科学日主席乔吉姆·勒  相似文献   

2.
5月19日至25日,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3年科技活动周举办,全国同步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科技活动——北京大型科普博览、网络科技周、科技列车湘西行、流动科技馆进基层、青少年"未来工程师"竞赛、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万名科学使者进校园(社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媒体科普传播专题活动、中国海宁·长三角科技博览会10项重大示范活动等。我们欣喜地看到,从科普投入到科普形式,从科普作品的到科普奖励,科普实现了主动化、普遍化、  相似文献   

3.
学校科学教育需要科技馆积极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俭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在这些重要文件中,科技馆作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内容,被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一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将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需要以科学传播代替传统科普,建设涵盖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科技类场馆、媒体的体系化传播主体,顺应信息社会科学传播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等发展趋势,谋划好主题日活动、青少年科学传播活动、特色科学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5.
曾铁 《科学教育》2007,13(4):1-2
2001年6月,英国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和伦敦科学博物馆颁发一年一次的安万特科学图书奖,一批优秀的科普与科学教育书籍获奖;这是世界知名的科普图书奖,它由安万特公司资助。2001年,英国的“活灵活现的科学”科普互动式展览,推出了以“光与声音”为主题的互动展品。它向青少年参观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思想]:《科学是美丽的》是著名物理学家沈致远先生的一篇科学散文。用作者的话讲,科普文章和科学散文不同,科普文章重在介绍科学知识,科学散文重在阐发科学中的人文精神,传播科学美。科学散文追求的是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境界。本文用了四分之三篇幅来描写致力于传播科学美的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介绍了她散发着迷人艺术气息的科学诗和歌舞。原来科学可以是充满诗意的,科学家可以是浪漫多情的!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有创意的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科学社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科学社团的大量兴起,推动中国近代"科学共同体"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科学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近代科学研究的开展,在科学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田松在科技哲学领域内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研究兴趣 ,首先对该书的整体结构以及出版背景作了简要的介绍 ,对“新科普”与“公众理解科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对什么是科学这一命题的理解 ,并阐明了传播科学精神是科普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科学商店"是一种依托高校、植根社区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普及的公益性组织。在运作过程中,高校直接承担着科普宣传和项目研究等各项活动,起着主体作用。发挥高校在"科学商店"中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将"科学商店"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根据各高校的特点成立各具特色的服务部和门店;构建一支长期有效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四川科技馆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理解科学是当代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重效用的功利传统与重求知的理性传统是科学研究活动也是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两种不同旨趣.理性传统源于希腊哲学家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它以求真为第一要义;而新兴的功利传统则发轫于文艺复兴时期,它突现了科学价值的一个崭新的维度--力量、效用.作为科学观的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都有其存在的正当性,发展科学教育事业需在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而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多倡导一些"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理想主义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大约一年前在北京举行的科技普及与科教兴国研讨会上,科普大师们就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反科学与反“科学主义”、科学与迷信,以及新闻的性质与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热烈讨论。大家对所谓“科学文化人”最近提出的若干“科普新见”给以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正> 科普文学是以文学的形式表现科学的内容,所以文学有哪些体裁,科普文学就有哪些体裁。按照文学形式的划分,生物科普文学有科学小说、科学小品、科学诗、科学童话、科学寓言、科学戏剧、科学电影、科学相声、科学故事和科学家传记等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宋春悦)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北京科技报社承办的“第12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4dt;京科学嘉年华国际论坛”于9月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可靠的,是可以被认识的,但又是进步的,总是"不完美的知识".无疑,科学教育首先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求真过程.现代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重新思考.科学教育应该加强STS教育,实现科学求真与求善的统一.美既是科学的内在形式和标准之一,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科学教育应该追求科学的真与美的统一.科学教育对科学的真善美的追求,可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科普之光开栏语《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儿百科全书》……能连接几代中国人科普回忆的读物也许就那么几本,但这些书的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它在当年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撒播下科学的种子。科普作品让成长中的我们发现,科学不仅端庄严谨,而且感性可爱。我们由此爱上科学,接受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美好,科学城堡上方高高飘扬的理性大旗,让长大后的我们慢慢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进而推动社会进步。而这背后,饱含的是一代代科普工作者的美好夙愿,他们传播普及科学,放大科学的美感,让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科学,让科普之光照亮未来。为响应新闻出版总署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的号召,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国民科技素养,本刊拟从2010年8月开设"科普之光"栏目,推介在国家科技奖励评选中有关科普的获奖作品,采访相关科普作者,同时摘登部分作品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普及是提高公民素质、支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实验室的天文地质馆成立之初就在进行科普实践与探索.论文阐述了科普实践发展成熟过程、科普活动的形式;论述了高校实验平台科普改进的思考:(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实验中心科普的职责;(2)健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科普工作长效性;(3)加强科普理念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到传播科学思维;(4)应用新技术、新平台,创新科普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公众科技网》和《苏州科普之窗》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观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利用网络进行科学传播的现状。地方网络科学的传播和发展应从科普网站的特色定位、内容、表现形式和时效性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重新审视五四运动时期《科学》月刊传入的科学观念,为中国近代科学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研究结果从"智识而有统系者"、"思想者,事实之母"、"所谓精神,自科学未始之前言也"、"科学者,推广世界之利器也"、"科学广漠如此,则类而分之,于事必便"等角度论述了科学本质、科学分类、科学精神、科学功能、科学思想等观念。结论认为前期《科学》系统传入了不同于《新青年》的科学观念,与《新青年》一起成为一文一理、树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的代表性期刊,人们从《新青年》那里获得的甚至有些变异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此变得充实和丰满起来,而且有了系统的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的再一次到来,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虚拟社区凭借强大的互联网交互技术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科学传播途径。果壳网这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在进行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网络虚拟社区的优势,不仅打造了全新的科学传播文本,还充分激发了受众的知识分享欲望,打造出一个科学交流的互动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爱科学、用科学、玩科学"的科学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