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中散步,在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辩中散步,在“自下而上”的实例中散步。宗白华散步体批评既有民族特色又体现现代精神,对中国当下“模式化”的文艺批评有针砭作用,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中散步,在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辩中散步,在“自下而上”的实例中散步。宗白华散步体批评既有民族特色又体现现代精神,对中国当下“模式化”的文艺批评有针砭作用,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是一种美文化的美学批评,宗白华的诗人气质和艺术的人生观,中西哲学对其潜移默化的滋润和其本人对形式美和审美教育的孜孜追求共同塑造了宗白华散步美学的诗性风貌。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是一种美文化的美学批评,宗白华的诗人气质和艺术的人生观,中西哲学对其潜移默化的滋润和其本人对形式美和审美教育的孜孜追求共同塑造了宗白华散步美学的诗性风貌.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释了宗白华美学的个性特色即飘逸自由的感受。"散步"是宗白华美学研究方法的写照,也是其学术思想的风格,这一特点造就了宗白华独特的气质。同时,在人生理想及其美学追求上,宗白华又以歌德为模范,体现了歌德式生命永恒追求的运动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6.
宗白华长期致力于发掘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在学习西方哲学和吸收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散步"美学。他将中国传统艺术放在中西方学术视野的比较中研究,在康德哲学时空理论和《易经》哲学时空意识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时空观。宗白华的时空观是联系的、开放的、多变的,是一个具有生命意识的时空统一概念。对宗白华美学时空观渊源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重新发现其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同时启发我们对当代美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先生其独特的“散步式美学”方式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游”这一审美范畴作出了富有现代性意义的诠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本文从对“游”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内涵的探析出发,并结合宗白华的“散步式美学”对于“游”的审美意蕴的发挥,为现代人达到审美的生存寻求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在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理论的启发下,将生命本体的美学观念运用于现代艺术的解读,建立了“生机主义”的现代批评理论话语模式,开辟了生命意象批评与境界体验批评的方法,并具体展现在对中国现代诗画及西方现代艺术的批评实践中.宗白华以其批评思想、批评实践以及批评史研究这三个维度建构了现代“艺术批评学”.宗白华的艺术批评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了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唯西方是从”的方法论缺陷,并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学和批评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宗白华美学体系建构中的跨文化比较的意识和方法。宗白华尽管很少直接言及这一方法本身,但实际运用却相当自觉;更重要的是宗白华对平等对话立场的坚持。这一立场既不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也不是“东方主义”的,而是中西不同文化范围之间平等的相互阐释和发明。宗白华跨文化比较的美学目标是,在确认中西不同文化范围内美学特殊性的前提下,寻求二者的融合会通。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晚年的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向,呈现出独特的散步美学的特点以及对形式美的偏爱。他运用艺术综合学研究方法,对诗歌与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给予特别关注,从而为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了独特的散步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先生美学的散步风格自成一家,美学散步在学术实践中表现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式,散步美学体现了中华美学传统的诗性品格。宗先生的美学散步风格,确证了宗先生力求承传和发展中华美学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有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式散步风格。在其独特美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和原始思维习惯的影响是显著的,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个人的性情、人格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些角度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以"散步"的漫谈方式诉说了中华古典艺术的美学内蕴与厚重的文化精神,同时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在宗白华的笔下,艺术源于不同时代下人们对自由生命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艺术的创造是基于这种体悟而展开的自由自觉的美之创化,充盈着个体生命的真切情感体验,又升华为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形成为主观与客观融合、以致天人合一的美的世界;不同时代、民族境遇下人对世界人生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又展开为不同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审美差异性。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显示出他对于艺术本体及审美理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作为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对20世纪中国美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非凡的艺术气质,独特的知识结构,留学德国学习美学和哲学的经历,以及对中国艺术的深切体验,使得他在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能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本根,以体现生命意识的中国艺术为核心,为后人的美学研究提供了范式,在审美的人生观方面,宗白华推崇一种既超尘脱欲又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反映了艺术化的心灵境界。同时,他还继承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将意境看成艺术家由情景交融而创构的境象,其中体现着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在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宗白华特别强调了艺术的动静相成,在叔本华的影响下,宗白华对中国艺术中的音乐精神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进行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宗白华发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初发芙蓉”与“错采镂金”的美,认为它们代表了中国人美学史上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这两种类型的美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美学效果,也是宗白华所理解的人类美感的差异性所在,它们多表现干诗歌、绘画、工艺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美学在全球化时代愈发彰显出"中华精神".一方面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及其艺境论以生命为本体,追求生命精神的超越;另一方面宗白华"妙悟"为本的审美认识方式与生命本体有着内在关联,体现了生命与艺术一体化的境界.宗白华美学体系的成功创建与多元互补的方法论布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支撑宗氏美学架构的方法论值得探究.从本体、经验到方法,宗白华将现代"中国美学"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各部作品中,本文作者认为把宗白华零散的美学思想构建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有利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发展,我们试图在《美学漫步》一书中找到宗白华对"美是什么"的回答。本文通过对美的客观存在性、美是艺术的目的、审美的三重标准等问题的讨论,认识到宗白华的美学是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摇摆的二元论美学,并且他的美学是辩证的而非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9.
美学家宗白华博采古今,融贯中西,在美学,尤其是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领域,卓识独具,成绩辉煌.著名论著《美学散步》犹如美学界一盏璀璨的明珠,给人以濛濛春雨,诗意般的美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以万般的向往和追逐,不由得令人对博大精深的东方美学思想肃然起敬,甚为叹服.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