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国震惊的杜培武案一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案蕴含的丰富的证据学内容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从测谎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事项看,测谎结论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据力、证据能力的作用,但是,测谎结论只是一种普通的证据,而且是“有限采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NA、测谎、痕迹学等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法律领域。其中,测谎技术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由于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其运用也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态势。做为一项不成熟且并不能保证正确率的发展中技术,测谎结论不具备最基本的证据资格,即使"有限"采用,也不利于法官心证的形成,不利于保护案件当事人最基本的诉讼权利,并对我国当前的民事诉讼规则具有破坏性。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测谎结论证据规则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谎结论是一项以犯罪嫌疑人供述或辩解为内容、以鉴定结论为形式的综合性证据,因为测谎结论具有证明力,具有犯罪嫌疑人供述或辩解的性质,具有鉴定结论的性质。当然,在构建我国的测谎结论证据规则时,我们应有限制地赋予测谎结论证据能力,同时在适用主体、适用对象、适用前提和采纳条件等方面严格控制测谎程序。  相似文献   

4.
诉讼中的事实都要靠证据来证明。整个审判的核心应当围绕着举证、认证、鉴别、分析和认定展开。律师的全部业务活动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围绕案件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运用法律。证据是律师参与诉讼、进行诉讼的基础。证据对于律师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直接的作用。律师证据的收集、审查,是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基础,是律师举证、质证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侦查实验笔录的运用是侦查实验的核心问题。文章试通过对侦查实验结论证据属性的分析,明确侦查实验笔录的证据资格,并在此基础上从事实和法律层面对侦查实验笔录的完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侦查实验在侦查以及审判中发挥其特有的证明价值。  相似文献   

6.
证据不是(案件)事实,但证据与事实存在内在联系,即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但是,证据本身并不就是事实根据,“根据”也并不等于事实。证据之所以能够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是基于证据蕴涵着事实信息,通过事实信息能够揭示证据事实,查明案件事实。事实信息就是存在于证据中的那些能够据以做出事实判断的信息。事实信息具有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事实信息既是证据存在的前提,又是证据事实得以发现的根据。控辩双方收集证据并从中识别和收集事实信息的证明活动,法官对于证据和事实信息的认定和运用,是整个刑事诉讼证明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欣 《华章》2008,(16):43-44
非法证据排除在民事诉讼中对诉讼价值的衡平以及人权的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陷阱取证、诱惑取证、偷拍偷录、私人侦探、测谎证据等有存在一定问题的证据随着社会的进步也逐渐增多,通过借鉴国外的关于证据取舍的解决思路,应用于我国民事审判工作中,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我国遭遇的民事证据取舍问题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证据效力是公证书最基本的一个效力.公证书在我国诉讼证据体系中处于证据至上地位.但在诉讼实践中,诸多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在证明公证书有效性方面的适用;公证书发生证据效力的起始时间;关于法院审查系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的问题;公证书的质证问题;以及人民法院或当事人对公证书存有异议时的处理.这些争议的存在,迫切需要我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1以往相当多的方法论著述,常常孤立地考察科学理论的证明过程,以致长期地流行着一种误解:似乎证明与发现是完全分离的。事实上恰好相反,发现与证明是整个科学探索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无论是探索经验定律还是探索理论原理,其发现与证明都不可能截然分开。发现与证明是一个连续的探索过程。按照正统的假说演绎主义观点,一个假说就是一个猜测,从它导出一系列可观察事实的结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或实验验证这些结论,从而对假说作出证明。如以“H”表示假说,以“O”表示可观察事实的结论,那么传统假说演绎主义的证明模式可表述为:  相似文献   

10.
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从法律,尤其是证据法的角度,分析各种现代电子资料的法律地位及其对司法的影响,并提出立法上的建议,以期为现代司法理念注入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具有实证价值的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简析英美法系国家的品格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格证据作为现代证据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我国学者对品格证据的研究较少.品格证据是证明某人的品格的证据,在现代诉讼证明中,品格证据一般不具有相关性,不能作为证据适用,但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DNA技术的发展,DNA证据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但任何证据都有其限制,DNA证据也不例外,其采集、运用也是人为的过程。盲目崇拜的危险观念和漏洞百出的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能是悲剧的重复上演,最后导致人们对法律信任的逐渐丧失。因此相关法律的制定也就成为相当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尽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被确立在中国刑事诉讼之中,但它在司法实践中却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在重新构建这一制度时,需要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非法取证手段的类别以及排除非法证据的法律后果,同时还建立专门的程序性裁判机制,确立非法证据的排除申请、有关排除非法证据问题的司法听审形式、有关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以及排除规则适用后的再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诉讼证据定义的评析,对诉讼证据本质属性的揭示,以及对诉讼证据分类的探讨,为诉讼证据下了一个简短明确的定义:诉讼证据,是指含有证明案件事实或证明与处理案件有关的事实的重要的客观事实,可供法学工作者,司法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证据能力和证据证明力是证据法学中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关系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从理论上正确界定证据能力和证据证明力的关系,具有公正高效地裁判和遏制司法腐败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证据保全制度极不完善,其原因是价值取向不同所致.法律价值像"方向盘"一样控制着法律实践活动,作为"灵魂"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全过程.[1]法律价值目标的不科学,造成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矛盾和混乱.要对证据保全制度的法律价值体系重新构建,以期与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论非法证据的采信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享有调查取证权的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方法获得的客观真实的证据材料能否采信。西方不同做法略有差异。但总体趋向对非法证据原则上不予采信。我国法律明确禁止非法取证行为。但对非法证据能否采信的规定缺少法律规范的后果要素。根据我国国情及司法现状,我国应原则上排除非法证据。对非法证据不予采信。但对某些特殊情形的证据材料可设若干例外。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创新规定,凸显其监督执行者、法律守护人和证据裁判官的诉讼地位。但是,由于新法对非法证据排除适用未作详尽措置,检察机关的证据监督操作依然陷入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自向证明与他向证明、配合协作与监督制约、证据证明力与证据能力四个方面的困境与迷思。鉴于此,结合我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检察机关应从诉前环节完善非法证据排除机制由单一制裁向合意、联动、参与监督转型的程序性建构,拓展预防和监控公安机关非法取证行为的能动角色。  相似文献   

19.
亲子关系诉讼中,当无其他证据证明时,则需不负证明责任一方履行血缘鉴定协力义务以解明事案。然血缘鉴定协力义务之履行,亦存在发现案件真实与社会伦理维护、当事人名誉权与亲权、父母利益与子女利益之冲突。我国立法规定了亲子关系诉讼中的证据协力义务,但仍显粗疏。血缘鉴定证据协力义务之具体化,应适当扩张证据协力义务之主体范围,审慎进行利益衡量,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鉴定援助,禁止当事人自行委托血缘鉴定,保障证据协力义务人之程序权,还应赋予法官就证据协力义务失当履行之法律效果为多元选择之裁量权。  相似文献   

20.
无论哪种刑事证据,从其产生到审查采信,都离不开检察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高科技、高智能的犯罪日渐增多,科学技术在检察业务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明犯罪和打击犯罪,也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