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论句子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能否使用同一替换原则,我们把句子语境分为内涵语境和外延语境,内涵语境的形成往往与一些特殊的句子成分相关;为了维护同一替换原则,Frege实际区分了表达式的语义指称和语用指称,这体现了Frege逻辑的外延主义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2.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概念”、“内涵和外延”、“定义和分类”等内容。我觉得“内涵和外延”是这篇逻辑知识短文的教学重点。因为每一个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的特征,通常所说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而“定义和分类”是揭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两种逻辑方法,与“内涵和外延”有直接关系,“内涵和外延”懂了,“定义和分类”也好理解了。基于上述认识,现将本人关于“内涵和外延”的教学设计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刻划了这个概念,每个概念都是其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体,只有弄清了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真正掌握这个概念,这既是逻辑学中的问题,也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各种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或数学教育学),以及中学数学逻辑方面的书籍中都必作专门的讲述,亦常有文章涉及于此。但是,对于“概念的内涵”这一概念的本身及一些有关问题,却常见许多资料中存在不少含混不清、令人困惑之处,本文讨论这些问题并对数学概念的内涵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4.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常见现象.语境可以辨别和消除歧义。语用学重视对语境的研究。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提出语境导引词汇提取论,认为语境可以激活相关词汇意义的联想和心理图式,自上而下的语言处理过程更有利于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晦暗语境是指那些使得经典逻辑中与外延相关的同一替换定律失效的语言现象。由于这一语言现象的出现被归因于经典逻辑的外延性原则,因此由蒙太古、卡尔纳普等学者所创立的内涵逻辑才被应用到对晦暗语境的解释中来,以刻画表达式的内涵。而文章将在蒙太古内涵逻辑及其新近发展的基础上说明该理论在解释晦暗语境问题上的局限性并尝试利用性质基始论对现有的理论做一个改进和修正,即不再将个体看成处理内涵问题时不可再分的基始对象,而是要进一步分析个体的性质以说明晦暗语境的出现机理以及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 ,从外在形式上看 ,总是以词、句、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 ,文章离不开语言 ,其中词是最基本的细胞。而语言同思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语言是载体 ,思维是内容 ;思维担负认识任务 ,语言担负表达任务 ,因而 ,用词的问题 ,实际上是使用概念的问题。一、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指概念的含义 ,即它反映的对象的本质性是什么 ;概念的外延指概念的适用范围 ,即它反映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内涵反映对象的质 ,外延反映对象的量。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这个概念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国家行政机…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是现实生活中语言交际的基础,现代语用学是建立在对语境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的。语境对于语用学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在厘清语境的概念、特征、分类等的基础上,对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语用学等。文章探讨了语用学研究中语境的界定和变量分类,指出了语境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语境在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语用学要解释的是交际的参与者怎样相互理解对方的话语,而作为语用学研究基础的语境来说,对话语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论概词     
概词是相对于思维主体而言的一种被抽掉了意象义和色彩义而只留下概念义的语词.其内涵即概词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本质属性"的观念;外延即概词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本体"的指向性观念.概词的内涵,可分为科学内涵、亚科学内涵和反科学内涵,又可分为质性内涵和量性内涵,还可分为充分条件内涵、必要条件内涵和充分必要条件内涵.概词的内涵和外延,是语言共同体的群体意识,是主观的和第二性的;它们具有相对稳定性、固定性和语用客观性,可独立于具体语境之外.概词的指称意义即概词的言语意义或语用意义,它与客观对象直接发生联系,是使用者、解释者的个体意识,离开特定语境就不能被确定."概词"、"语词"、"词项"和"概念",是四个不同的概念,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无论从逻辑理论的自洽性视角、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视角看,还是从逻辑教学的实用性视角、汉语言的特点视角看,"概调"都应成为与"命题"、"推理"相并列的逻辑的一个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1.
4、明确概念概念是思维的起点和细胞,又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总结。概念明确是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要使我们的说话和文章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必须做到概念明确。下面介绍“基础训练”引导小学生掌握两种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1)限制与概括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通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比关系,使概念准确地表达思想的重要方法。概念的限制,就是用增加概念内涵的方法,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  相似文献   

12.
言语幽默是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使自然语言的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言语幽默的生成具有较强的语境依赖性,而语境是语用学的关键概念之一,语用学的相关理论能够对言语幽默的生成提供理据。研究拟在语用学的框架下探究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讨论指示语、预设、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与言语幽默之间的关系。对言语幽默的理解和欣赏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敏感性、培养其语用推理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言语幽默的恰当使用可以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调解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亿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更加注重英语语用学方面的研究,因为狭义的语用学研究的就是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指示语的用法.指示是言语发出者运用指示表达词借助语言,根据不同的语境表达不同的指示含义.指示语又分为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和方位指示.其中人称指示在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上有着充分的体现.高校教育者应更加重视指示语的规范化使用及其传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否定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外延问题讨论:1.否定概念的外延可不可变;2.否定概念的外延明不明确。内涵问题讨论:否定概念的内涵是否一定是否定的。逻辑学界都认为:肯定概念和与之相对的否定概念其外延之和等于其论域的外延。就这个看法,在具体的论述中,却有两家不同的观点。一家认为。A 和(?)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用  相似文献   

15.
概念划分的规则,是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制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对概念划分的规则至今尚有争议,本文提出一孔之见,就教于老师们。一、概念划分的根本依据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社会实践的需要,固然是划分的依据,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从根本上说来,无论用什么作为划分的根据,又都是源于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内涵决定外延,外延反映内涵,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因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认知语用学认为"语境"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  相似文献   

17.
<正>概念是数学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构成判断、推理的要素.因此,必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判断和推理奠定基础.数学的概念学习包括数学定义的学习.定义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逻辑方法,因此,对数学概念的定义研究尤显重要.本文以椭圆为例,从懂定义、会定义、熟定义、巧用定义四个方面来谈谈对数学定义的探究,并利用"定义"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一、懂定义(1)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_1,F_2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认知语用学认为“语境”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研究文本语境,可以指导翻译教学。翻译过程包含理解、表达和重组阶段。文章叙述了语用学的基本内涵、翻译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并结合具体事例探讨了语用学与翻译学有机结合形成的语用翻译,最后总结出语用学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者的辩证关系和这种辩证关系的客观来源以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变化,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辩证法.揭示了概念两个基本逻辑特征的辩证本性,阐明了概念内涵、外延的辩证法与对象运动、实践深入、认识发展的关系.说明: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懂得概念的辩证法,才能科学建构概念的内容,获得明确的概念,并正确地运用概念去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