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爱与婴儿的依恋安全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生来就有依恋亲近的人(通常是母亲)的情感需要。大约从6个月开始,婴儿就产生了对母亲的依恋。这种婴儿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既是母亲所需要的,更是婴儿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稳定的安全的依恋,如果母爱的质量低劣则势必导致婴儿与母亲形成不良的依恋关系,并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埋下“隐患”。因而,协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对儿童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你的孩子有依恋安全感吗 本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运用“陌生情境测验”的研究发现,1~1岁半儿童依恋行…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BarbaraRowley先生是一位婴儿教育专家,他刚巧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我曾与他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对婴幼儿的依恋行为问题,BarbaraRowley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依恋早期不是爱在孩子依恋早期,父母都应该明确,孩子依恋一方而不是更爱一方。依恋不是爱,只是更多地依靠父母中的一个,这是他对安全感的需求。事实上,与孩子整天呆在一起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双方比较均等的依恋是可能的,但是很少。这个变化过程经常发生在1~3岁婴儿之间,而在婴儿18个月时表现得特…  相似文献   

3.
关键事件会对个体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影响留守儿童的关键事件一是外出父母是否与孩子建立起情感依恋,二是代养人能否补偿亲情需要,三是学校、老师、同学等能否成为留守儿童的"重要他人"。父母、代养人及学校、老师、同学等应关注留守儿童情感发展,给予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依恋是儿童内在的心理安全需求,安全型依恋的形成有助于其发展。父母抚养质量、儿童自身特点和家庭与社会环境均对依恋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依恋质量,构建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应保证抚养质量,创造与孩子共处的机会,顺应儿童自身特点因势利导教育,家园合作共同完成儿童由亲子依恋向师幼依恋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早期依恋关系是个体未来社会适应的重要预测指标。相关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因父母缺位出现的“丧偶式”教养、隔代教养、保姆/早教机构代养等早期教养困境会导致儿童HPA轴功能失调或教养者催产素水平改变或儿童脑发育异常,从而对儿童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为确保儿童早期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父母应采取温暖关爱、高敏感性、积极回应的教养方式,在重视父亲参与的同时,通过亲子共读唤醒儿童脑的情感依恋机制,通过亲子合作游戏改善亲子神经活动的同步性机制,提升亲子依恋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6.
A何谓依恋 依恋是指父母或抚养者与被抚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早期的爱的关系。宝宝出生后,父母会守在宝宝的身边,一旦宝宝有什么需要,父母就会迅速给予必要的关照。依恋在宝宝成长的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信任的建立,自身能力的获得以及人格的形成。 B依恋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宝宝出生到一、两个月,他们会对任何人做出反应; 第二阶段:从宝宝2个月到7个月,宝宝更偏爱他们熟悉的人,当父母离开时,宝宝一般还能从其他较熟的人那里获得安慰 第三阶段:从7个月开始,持续到2岁或2岁半。这期间依恋是最强的,父…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时期,父母与教师是儿童的两个"重要他人",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留守儿童,当父母远离时,教师就成了情感依恋对象。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无数人离开了家园,而他们的孩子却成了留守儿童,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8.
与儿童的交流对于建立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至关重要。目光对视从孩童时期就对人产生社会性和认知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宝宝最初建立与母亲的目光接触就开始了。初生的宝宝就会看人的脸,但是往往要到2~3周时才会进行持续的目光对视。专家指出,如果到这时,宝宝还不会进行目光接触,就可能是社会性或智力上发展迟缓的征兆。此外,一项研究还发现,婴儿在出生第一个月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9.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一些性格内向的儿童,往往伴有孤僻行为,难于与人交往,这会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所以,家长应掌握性格内向孩子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步改掉行为的孤僻性。一、深厚的亲情感是消除儿童孤僻行为的起点。孩子一出生,联系最多、关系最亲密的是母亲。母亲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本能地感到一种亲情的母爱,这种爱使孩子获得安全感,满足感,依恋感。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对某个亲近的人形成依恋,就会影响他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变得孤僻、离群,不愿与人交往。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应给予婴儿以足够的  相似文献   

10.
潘占明 《甘肃教育》2014,(12):22-22
正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规范了办学程序,提升了教育水平,有效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发展、科学发展和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低龄儿童入学寄宿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中,寄宿生情感关怀缺失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寄宿生情感关怀缺失的成因1.远离父母。在现行中国家庭结构中,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对孩子的抚养中普遍存在溺爱现象,很多孩子对父母与家庭有很大的生活与情感依赖。生活上的依赖必然产生情感上的依恋,突然之  相似文献   

11.
母亲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精心照管,使孩子明白妈妈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建立起情感依恋关系,对妈妈产生信任感,对周围世界产生安全感,这样孩子才有敢于探索环境的勇气。如果孩子一早因父母离婚、亲人死亡,或其他原因而得不到父母的照料,建立不起情感依恋关系,对环境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会变得胆小怕事、呆板迟钝、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不合群和好哭。勒内·施布茨根据他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母爱的剥夺一方面是情感剥夺,同时也是感觉剥夺。有个四岁的孩子,晚上睡觉时必须搂住一条毛巾,否则便哭闹不安,不能入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相似文献   

12.
杨雅 《父母必读》2023,(S2):54-57
<正>智能化儿童设备的大量介入成为新潮流,同时也在影响着亲子关系。研究表明,智能化儿童陪护设备会影响亲子互动质量。因此,我们提倡通过提高父母的陪伴意识和质量,来降低孩子对于智能设备的依赖。当各种数字智能陪娃设备“入侵”家庭时,亲子依恋关系会受影响吗?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会有所改变吗?父母又应该如何平衡呢?  相似文献   

13.
幼教博览     
父母态度是孩子情绪发展的晴雨表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一个长期追踪报告,专门探讨了早期婴幼儿照顾和日后孩子情绪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而不是由谁来照顾婴儿。也就是说,真正影响孩子依恋行为的是照顾者是否了解孩子的需求,是否能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4.
一、同床而眠与依恋关系的建立任何家庭中诞生的孩子都具有独特的本能--“母子一体”“母子连心”,孩子与父母同床而眠是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过程,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婴儿期有心理“印刻”现象,如果出生后与父母同床共衾而眠,更易于“印刻”父母,长大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所以自古以来,父母自己带孩子睡觉的习惯还是有重要意义的。现在的父母不能简单地以自己带不好,或者夜间翻身会压坏自己的孩子为借口,错失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亲子关系中,有些家长希望能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给孩子全方位的呵护,渴望达到亲密无间的境界。根据儿童心理学家鲍尔比、安斯沃思等有关婴儿依恋发展阶段的研究,年龄在6个月到2岁的婴儿处于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此时的婴儿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表现为明显地依恋母亲。母亲与婴儿之间保持亲密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能让婴儿获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家庭、幼儿园、社会是三大影响因素。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儿童最初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基本生活规范主要通过家庭获得。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关系密切;①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情感的发展、社会性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行为、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等等。②父母在这些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父母是儿童依恋的主要对象,是儿童社会性情感的激发者和培养者 依恋是个体生命早期对特定个体形成的情感联系,它构成儿童早期生…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情绪平稳,心态豁达,行为具有理性的父母,会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为他们的健康人格奠基.父母是孩子整个人生重要的依恋对象."依恋理论"认为,孩子如果在需要时,可以有一些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成人让其依托,就会感到安全,自我感觉良好.所以,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低龄寄宿,的确关涉到孩子个体,会有适合与不适合的情况,但是对很多进入小学的孩子而言,可能最放不下的反而是父母对孩子的"依恋",这种依恋可能会干扰孩子融入集体;而对另一些家长而言,如果认为"送孩子寄宿父母就可以不管了"。其实也大错特错,孩子寄宿,是要求父母打造一种更高质量与孩子沟通的模式。学生从小住宿好不好?我是一  相似文献   

19.
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门诊发现,两岁的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低龄化正越来越严重地困扰着年轻的家长们。据儿童心理卫生学博士杜亚松医生介绍.诸如依恋障碍症、夜惊症这样的病例,近年来在儿童门诊日益增多,这与年轻的上班族父母因工作压力而没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有关..有些父母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但  相似文献   

20.
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亲密的情感联结。然而,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开,有的与母亲或父亲一方生活在一起,这种长期与父母分离而留守在农村的状况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依恋风格。基于现有的研究资料,本文从依恋对象、依恋质量、依恋模式和影响因素这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进行了探讨。今后的研究可从测量依恋的工具、依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