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乐平报记者詹晓东,因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发表了一幅批评性图片,受到当地不公正待遇。对此,华东新闻的编辑不仅给江西省委领导写信,还亲赴乐平市了解情况,后又编发了两期《回音壁》;以后他又发了〈从一位记者的遭遇说起》一文。这种为‘不在编的本报人员”撑腰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党的办报方针,办好报纸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基层通讯员的大力支持。1989年2月16日,当时的新民晚报总编辑丁法章曾在通讯员座谈会上,赞誉通讯员为“不在编的本报人员”。那么,支持通讯员的工作,维护通讯员的权益,则是报社义…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乐平市《乐平报》社记者詹晓东,因为拍摄一组当地群众聚众赌博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领导查出之后,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决定把他调到乐平市供销社的一个下属单位。同样,浙江富阳的《富阳日报》记者王军缸因为写了好几篇“出富阳洋相”的报道。特别是1999年11月举报了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假报事件”,有关领导也曾打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21日,浙江《湖州日报》刊登的仅755字的消息《老教师冒酷暑来回奔波小事不小市领导系民情要求整改实事要实》和小评论《群众的事无小事》组成的一组报道,在当地和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当地干部群众就如何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市民反映,这样的报道使他们“感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实在,就在我们身边”。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光明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报刊文摘》等媒体先后在显著位置作了报道。回顾这组报道的组织策划过程,我们再次真切体会到,坚持“三贴近”是提高新闻…  相似文献   

4.
2002·华东新闻摄影研讨会于10月12至15日在杭州金溪山庄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研讨新闻摄影如何与时俱进”。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华东分社社长于宁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主题发言,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海浩,人民日报华东分社总编辑曹焕荣,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于跃敏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讲话。会议就新闻摄影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以及华东地区新闻摄影的现状和对策等问题作了广泛的研讨。会议共收到29篇新闻摄影论文。会上表彰了2002年度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摄影十佳”及提…  相似文献   

5.
新鲜可人别具特色──喜读人民日报华东版新闻摄影报道林永年读了人民日报华东版最近两个多月来的新闻摄影报道,觉得新鲜可人,颇具特色。人民日报华东版的新闻摄影报道,除了刊登单幅新闻照片外,着力编好《华东写真》的画刊和《今日聚焦》(每组两三张照片)。五六月份...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是1995年元旦创刊的。创刊伊始,华东分社就将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改革的主要抓手。在版面上新闻照片数量得到保证,在版面上新闻照片的单幅、组照、专题等多种形式得到充分展示。 1995年10月,华东版开展了向读者征求意见的活动,在问及“您所喜欢的版面、栏目”时,竟有  相似文献   

7.
浙江《湖州日报》在今年七八月,推出“群众的事无小事”系列报道,共刊发消息、评论、通讯等稿件30余篇,在当地和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华社和《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文汇报》、《光明日报》等省内外媒体先后作了报道。按“三贴近”要求组织策划报道成功的报道总是与时代背景、新闻背景密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好的新闻事实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没有敏锐的新闻感觉,没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没有快速的反应机制,机会就会稍纵即逝。7月15日,编…  相似文献   

8.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0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珀特·默多克一行。他说,默多克先生领导的新闻集团已被广大中国民众所熟知,希望新闻集团在促进“让世  相似文献   

9.
詹晓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早报>摄影部主任.他不善言谈,习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用镜头展现老百姓的苦与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了新华社对詹晓东的报道,除了钦佩他那种心系百姓,喜欢与基层群众在一起的职业精神外,他的"摄影观"更是发人深思.詹晓东的"摄影观",用他的话来概括,一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二是"灾难新闻并不是灾情展览、感官刺激,而应该具有一种人文品格";三是"救人比拍照更要紧".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反映市场经济一得葛新德多年来,新闻摄影报道突发性、事件性新闻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相对而言还显薄弱。针对这种状况,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在1996年1月11日给人民日报华东版《华东写真》研讨会的信中...  相似文献   

11.
詹晓东不善言谈,而是习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用镜头展现老百姓的苦与乐,"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了新华社对詹晓东的报道,除了钦佩他的这种职业精神外,他的"摄影观"更是发人深思。詹晓东的"摄影观",用他的话来概括,一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二是"灾难新闻并不是灾情展览、感官刺激,而应该具有一种人文品格";三是"救人比拍照更要紧"。 记者本是社会新思想、新风尚的倡导者、引领者,但近年来,由于报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  相似文献   

12.
封面链接     
《美国新闻学评论》2005年6月-7月刊加里·韦布之死2004年12月底,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调查记者加里·韦布在家中举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这是美国新闻史上悲伤的一天。”科恩布卢姆,美国国家安全档案负责人之一,如此评价。加里·韦布是《圣·乔治信使新闻报》前记者。1996年起,他在《信使新闻报》上发表连续调查性报道《黑暗联盟》,揭露里根政府领导下的中央情报局秘密支持洛杉矶贩毒行动,并用贩毒收入资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报道一出,旋即引起民众反对中央情报局的游行,同时也招来政府对报道的多方干预。不久,《黑…  相似文献   

13.
今年7 月中旬以来, 《人民日报》有关市场经济的宣传报道,视野开阔、丰富多彩、版面显要,特别是抓住“热点”采写新闻,同时传播新观念。比如《集贸市场成为山东解决“卖难”的“功臣”》(《人民日报》1992·7·19二版,下简称《集》),就抓住集贸市场这个人们关注的“热点”,出色地传播了几个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22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这样一则消息:浙江《今日早报》摄影部主任詹晓东不仅用镜头记录百姓的酸甜苦辣.而且将人关怀渗透到镜头背后。五一假期,詹晓东在返回杭州的路上,遇到一辆大客车翻车,当看到很多受伤的乘客被压在车中时,他毅然放下了相机,同现场群众一起紧急施救。直到救援车赶到,詹晓东才重新举起了相机。记录下了这场灾难的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华东吹来清新的风──人民日报《华东写真》版新闻摄影研讨会的启示本刊记者许林1月12日,18位摄影专家、教授、报界老前辈从四面八方来到上海黄浦江畔的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研讨人民日报华东版《华东写真》的新闻摄影报道。会议虽然只开两天,但是,却开得很有生气...  相似文献   

16.
翻阅今年《人民日报》扩版后的第一季度报道,有这样一个突出感受:体现党的意志浓了,报道基层内容多了,新闻可读性强了,版面设计新了。总之一句话,在保证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活动报道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稿件。《人民日报》这次扩版,不单纯是版面页数的增多变厚,在内容上也增加了新闻性、指导性和思想性的厚重之感。贴近即亲近。“两会”期间,与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谈起《人民日报》的变化,他概括了一个“亲”字———“越读越觉得亲了”。据他介绍,他原来看《人民日报》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下标…  相似文献   

17.
10月31日至11月1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行了“新闻摄影工作研讨会”。社长陈敏尔,副总编傅通先、应金泉,编委陆熙等参加了会议。除报业集团内各报的摄影记者外,各个采编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编辑也参加了会议。其中,有5位摄影记者作了书面发言。研讨会还邀请了《人民日报·华东新闻》资深记者张蔚飞作了专题讲座。 在研讨会上,与会者就新闻摄影如何面向新世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下旬以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及国内多家多家媒体报道了发生在荣获该年度“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的咄咄怪事。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因为骗取公款被开除党籍多年后,在没有重新入党的情况下,居然被上级党委任命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为了了解事情真相,记者深入毛集,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调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区、镇主要领导居然坚持认为区、镇两级党委是按照组织法和选举程序来的,自己没有错。  相似文献   

19.
近日 ,即将卸任的驻中国总局首席记者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加藤千洋先生获得了国际新闻报道界著名的沃恩·上田国际记者奖 ,日本驻华大使在大使官邸专门为他举行了庆祝酒会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孙玉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也向其表示祝贺。沃恩·上田奖是由日美两国新闻界于1 95 0年设立的国际新闻奖项 ,早期由日本新闻协会负责运营 ,后来成立了沃恩·上田奖委员会专门负责选评奖项得主。其知名度与普利策奖齐名 ,每年评选一位通过国际报道为增进各国间相互理解而做出贡献的记者。今年正值此奖项设立 5 0周…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中旬至9月上旬,人民日报社派出了由总编室陈陆军、刘龙,西藏记者站郑少忠、徐锦庚,山东记者站何勇组成的“五人赴藏小分队”,进行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宣传报道。我们先后在《人民日报》发稿31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发稿9篇。前期报道除“自选动作”外,我们采写的“规定动作”——“人民西藏40年”8篇稿子,得到社内外好评;区庆期间报道中央领导同志活动的稿件,尤其是关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的几篇侧记,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代表团成员的较高评价,被有关领导赞誉为“深广细实”。这次报道之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