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2.
我常常在灵魂深处自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拴 《新闻窗》2007,(5):21-22
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1991年设立的中青年记者的最高荣誉奖。贵州日报赵拴同志是贵州省获此奖项的第一人。应本刊之约,赵拴同志写了自己的获奖感言,其中不仅扼要概括了自己从事记者工作的艰辛历程和采写经验,而且讲了新闻工作者在难以避免的种种诱惑面前,怎样切实遵循职业道德,怎样做人。他对自己提出的敬业、责任、良知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新闻人应该坚守的基本职业操守和努力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关于怎样写人物新闻,我们准备作两次点评:一次讲“不要那样写”,一次讲“应当这样写”。在我们下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有两段提示(见49页、94页~102页)。所谓人物新闻,说得沿瞟一些,即把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同强烈的新闻性结合起来,用简洁明快的手法迅速反映出来的新闻。说得简单一些,人十新闻一人物新闻。乍一听,这好像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过,请注意,这里讲的“人”,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应当是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人;这里讲的“新闻性”,包含着出众、独特、反常、罕见、重大等等多种意思。繁说…  相似文献   

4.
通讯员不能象报社的记者那样划分专业,各方面的知识对我们都是有益的,因此,平时广泛积累资料很有必要。1990年11月初,我在县城遇到一家正演出的艺术团,其中有个18岁的姑娘仅50公分高,我便采访了他。写稿时怎样开头好呢?这个姑娘是否世界上最矮的人?我依稀记得《资料剪贴本》里有此类记录,就  相似文献   

5.
李瑞环同志会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播人员时,讲过一段话。他说:办好节目,第一先叫人家听得懂,第二叫人家喜欢听,第三再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如果首先研究教育人,人都跑了你教育谁去?我们编辑、记者要把自己摆在听众的位置上想问题。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们办报纸、杂志、电台、通讯社,是给人家看的、听的,而且总希望更多的人看、更多的人听,讲究高收看率、高采用率、高发行  相似文献   

6.
李瑞环同志在会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播人员时讲过这样一段话:“办好节目,第一先叫人家听得懂,第二叫人家喜欢听,第三再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如果首先研究教育人,人都跑了你教育谁去?我们编辑、记者要把自己摆在听众的位置上想问题。”李瑞环同志的这段话,对于我们研究新闻的  相似文献   

7.
上午通知我演讲这样一个题目,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那时,鲁迅先生还没有做父亲,做父亲对他来讲是将来的事,可他写了这么一篇著名的文章。而许多做了父亲的人士却写不出他那样的作品来。现在要说怎样做记者,而做记者是你们将来的事,你们  相似文献   

8.
新华出版社翻释出版了一本美国高等学校新闻专业的新闻学基础教材——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为我国新闻界了解和借鉴外国同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参考资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杰克·海敦是美国《底特律新闻》的社论作家,在新闻界工作了多年,熟悉西方报刊与通讯社的业务,《记者》一书可以说是实践经验的一个通俗的总结.这本书的特点,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明的那样:"它着重实际应用——实践——而不是就报道业务空讲一套理论","为良好的新闻报道和良好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政治敏感、讲大局是个基本功。一个不敏感的人不配当记者,一个缺乏政治敏锐性、心中没有大局的人也成不了党报记者,更成不了党中央机关报的记者。实事求是地讲,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锐利的目光、敏锐的思想,加上比较麻利的手脚。近年来,人民日报福建记者站也正按照这个要求努力去做。翻看一下记者站的剪报,近段时间福建确实也刊发了不少稿子,见报率也有70—80%,有点分量的也能挑几篇。特别是几件大事都抓住了。譬如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的配合报道、十六大精神的贯彻报道、“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了好新闻,于是乎有了媒体上的好新闻。 但生活中的好新闻不一定就能成为媒体上的好新闻,如果没有好记者的话。 什么样的记者是好记者?好记者是有思想的记者,正如好新闻是有思想的新闻一样。 什么叫有思想?一个好记者应具有怎样的思想? ——心中要有党性。这是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 的根本条件。党性,就是讲政治、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到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深圳市委主管主办的重要党报,《深圳商报》社要求我们的记者与深圳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的一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2.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职业道德。通讯员虽不是专职新闻工作者,但也应象编辑、记者那样严格要求,遵守新闻纪律,讲究新闻道德。有些通讯员往往就因为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随意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某市长在媒体见面会上自豪地说:我们现在已经学会了怎样和媒体打交道,知道应该给记者们说什么、怎么说。市长同志讲这番话时,语气很坚定,表情很自信。听罢市长的宣示,尽管心里百感交集,五味俱全,但联系实际想了想,咱必须老老实实承认,这位市长讲出了一个事实。回到单位,赶紧给记者同事们提出一个新课题:官员们已经学会和记者打交道了,人家长本事了,咱们也得学会和官员打交道,也得长点本事,否则……回想前些年,不少官员对记者一烦二怕。当地发生群体事件后,官员对记者更是既烦又怕,烦记者干扰正常工作,怕  相似文献   

15.
老记者冯森龄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在他的身后,黑油油的土地拱起无数条田垅,从中,人们收割了稻子、苞米、高梁,拾掇了珍珠、玛瑙、钻石,获取了忠言、快语、激情……在夕阳那无限光灿的霞帔里,他的身影,是那样高大、那样浑厚、那样深深地震撼人的心灵。他倔强地凝视着碧蓝碧蓝的天空不管有没有闲踱的白云,不管有没有灵巧的游丝,不管有没有轻风和彩虹,他总象  相似文献   

16.
陈尚忠 《军事记者》2006,(12):54-54
做记者切忌“朝南坐”,这是著名老记者陆诒对青年记者的谆谆告诫。所谓“朝南坐”,是借用姜太公面朝南坐着钓鱼的特殊姿态和心态,形象地比喻有些记者就像姜太公等鱼上钩那样等稿上门。这里说的“坐”是借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记者一点未动地坐着等稿,是说他们对待写稿的心态类似小学生完成作业那样被动应付,不是积极主动、精心策划,扑下身子深入到生活中去,到大风大浪中去找稿子写,到生活底层去挖掘稿子写,不是从纷繁的新闻资源中淘出含金量上乘的新闻来写,而是碰上什么就写什么。记者怎样做才不是“朝南坐”了呢?具体地说:驻站记者不是仅在…  相似文献   

17.
地方记者怎样抓住有影响的报道?我认为,这样的报道必须有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牵动广大读者的新闻事实,不一定都是象“为天安门事件平反”那样的重大事件。翻开这几年人选的全国好新闻,便可发现,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新闻事实具体、新闻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能在广大读者中“行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接近实际的地方记者,捕捉牵动广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报人曾说:记者写稿要有点“辩证法”。调入报社当记者一年多来,写了一些稿件,也有一些体会,也确实尝到了应用“辩证法”的甜头。下面,我就所写的几篇稿件,谈几点体会。“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刚进报社,社领导找我谈心,谆谆告诫我要从过去的新闻干事进入现在的角色,实  相似文献   

20.
采访是我们记者获取新闻信息的最主要的一种渠道。采访不仅仅只是对于信息的采集,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思想交流,因此在采访中的提问技巧就变的非常的重要了。怎样的提问才能够使人感受到亲切,怎样的提问才能使人不难堪,这就需要记者对于提问的技巧进行把握。本文针对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记者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