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研究读者、听众和观众? 在四化建设蓬勃向前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倡新闻工作者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宣传对象,有什么必要性呢? (一)为了不断搞好新闻改革,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闻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如果因循守旧,迈不开大步,踩不出新路,或者掉队落伍,就难以发挥“向导”作用。进行新闻改革,必须依靠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因为他们长年战斗在各条战线的第一线,他们具备对自己了解,对群众了解,对社会了解,对报纸、广播、电视了解的“四熟悉”优势。他们既是历史前进的主宰者,又是创造经验的实践者;既是新闻宣传的接受者,又是  相似文献   

2.
杨维国 《新闻世界》2008,(9):139-140
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是困扰企业新闻媒体的一大难题,是决定企业新闻媒体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企业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应增强新闻敏感,强化新闻传播的及时性意识,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后,新闻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对受众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报刊、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无论是对整个社会,还是对于我们普通的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方面,又有消极的一方面.具体来说,新闻媒体对受众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河南是农业大省,全省人口80%居住在农村,农民听众是广播最庞大的听众群体。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转变。这种根本性的变革,不仅使广大农村呈现出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喜人局面,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新闻宝库。近年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坚持把办好涉农新闻广播作为搞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新闻广播如何贴近农民、服务农民、吸引农民、引导农民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强化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朋友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农民是最讲实际…  相似文献   

5.
今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节目)评选中,人民日报等单位的10个专栏(节目)获奖。这些专栏(节目)有思想、有特色,受到广大读者、听众、观众的高度赞扬。本刊选登几家获奖单位,就其获奖专栏(节目)谈点他们的经验和体会,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均珠 《新闻窗》2005,(3):61-61
当今,几乎所有综合性传媒都将卫生保健作为主要栏目之一,都拥有一定的读者、观众或听众。为了满足公众对健康信息的撷取和需求,众多媒介已经将此纳入社会的热点问题,这方面的话题或节目已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怎样使健康栏目中科技专访这一新闻写作形式更好地让读者乐于接受,更快让读者获得最权威的教益,医疗科技专访中权威性和服务性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 广播作为内容产业,其节目的生产播出就是要满足听众的需求.谁最先最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谁就拥有最广泛的听众,就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需求是广播宣传的出发点、归宿点和着力点.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听众朋友"应知、欲知、未知"的需求点,才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多变、专业、高质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不断调整频道布局、频道节目结构和节目信息结构、拓宽节目横向合作对象,以不断满足听众变化着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8.
提起会议报道,读者、听众、观众无不埋怨新闻传媒;提起会议报道,新闻工作者每每摇头叹息。虽然改进会议报道呼吁多年,呼声日烈,新闻媒体也作出了许多探索,但会议报道仍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大难”。  相似文献   

9.
高文平 《记者摇篮》2009,(7):108-109
所谓“有效信息”,就是媒体向受众提供的可用、可信、满足绝大多数读者、观众、听众心理需要的信息。反之则是“无效信息”或“垃圾信息”。广播有效信息就是广播电台向听众提供的可用、可信、满足绝大多数听众心理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业发展到现代,无论中外,有一个共同特征:更加重视受众。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受众意识,对不同类型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广播记者心目中要有听众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广播节目的服务性表现为它能够直接帮助听众解决具体的问题和困难,具有鲜明的实用特征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没有时农村节目的服务性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侧重于教育和灌输,围绕着生产成绩、工作经验、先进人物、催耕催种开展宣传,空洞的东西多,实用的东西少,指令性消息发布得多,市场信息发布得少,因而脱离了农村听众,弱化了农村节目的吸引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听众除了满足对新闻事实知晓的愿望外,他们还强烈地关心广播所传递的信息、报道的内容对我究竟有什么用?对我和所处的群体会产生什么影响?这种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每天都要碰到作标题的问题。这里,我想就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特性和写作要求,谈点粗浅的看法。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也和报刊的新闻标题一样:概括和提示新闻的基本内容,帮助观众(读者、听众)理解新闻的意义;揭示新闻事实的实质,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与态度;吸引观众(读者、听众)产生收看(阅读、收看)新闻的兴趣。由于电视新闻具有深入家庭传播的广泛性,传播  相似文献   

13.
宁丽莎 《记者摇篮》2009,(10):32-32
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社会独立开展工作,广泛接触人际生活,有目的地深入采访研究其中有新闻价值的新人、新事、新动向、新信息并及时写作,不断向广大受众(读者、听众、观众)传播真实的有意义的新闻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4.
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每天都要碰到作标题的问题。这里,我想就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特性和写作要求,谈点粗浅的看法。电视新闻标题的作用,也和报刊的新闻标题一样:概括和提示新闻的基本内容,帮助观众(读者、听众)理解新闻的意义;揭示新闻事实的实质,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与态度;吸引观众(读者、听众)产生收看(阅读、收看)新闻的兴趣。由于电视新闻具有深入家庭传播的广泛性,传播对象适合各种年龄结构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人口大国,是发展中大国,城市人需要广播,农村人更需要广播。可是面对多样化需求的亿万听众,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真的满足了他们对各类信息的迫切需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广播人即使做了不少优秀节目,但在市场经营和延伸产业链上却仍然着力不多。不难看出,广播发展空间的确很大,广播业仍是阳光产业的判断并非凭空臆想。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新、快、活"是各新闻媒体所普遍追求的,尊重听众的收听习惯,吸引听众收听兴趣,充分发挥广播的快捷、音响等优势,已成为新闻部每名记者的追求。口播新闻应强化新闻的现场感,更好地发挥广播新闻快捷的优势,满足听众在早间生活快节奏的状态中乐于相伴广播新闻,对所关心关注信息预知先知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读者或听众、观众对会议报道越来越冷淡,有些读者干脆不读此类报道,而我们新闻界却对此表现得不太敏感,依旧我行我素。打开不少报纸,大大小小的会议新闻充斥版面,尤其在头版上,稳稳占据着“上半部分”的位置。这种你看你的、我写我的现象,说明在新闻采编方面,许多地方缺乏市场意识,缺乏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18.
广播,曾经有过辉煌的年代,在当今众多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广播人不甘落后。勇于探索,正创造着新的业绩。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的新闻调查《一条亮丽的信息河》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两个月中,编辑部不经意间收到各地来电来信,为南通电台开创《听众说新闻》的改革举措叫好,热情探讨其推广价值,同时也在思考:在市场经济中,新闻媒体应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倡导受众参与,更好地为听众、观众和读者服务?本刊从本期起,特辟专栏就这一话题开展笔谈,欢迎读者朋友来稿。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近13亿人口,11亿人看电视,农村观众有8亿之多,聚焦荧屏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各类频道的新闻、财经、文体、娱乐等节目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对农民而言则鲜有特色,作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其收视习惯、收视心理、收视需求都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面对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岁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我国是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村市场不仅是经济上需要大力开拓的市场,也是新闻产品需要占领的大市场。随着农村人口文化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在同步增长,农村新闻市场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