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在学校,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听话""顶牛""对着干"等,深为教师所头疼。笔者认为在学生成长中极端的逆反心理才是有害的,一般性逆反心理是有益的。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老师们完全可以将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正向引导,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艳丽 《小学生》2012,(11):72-72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影响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能否正确处理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下面,我将着重谈一谈逆反心理的处理,以期对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一、谈逆反心理及其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抗拒心理,是指人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与某些人的言行和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是反抗别人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如在小学,我们常常看到个别学生"不受管教"、"不听话",常与教师"对着干",老师要求这样做,他偏偏  相似文献   

3.
其实,所谓的"逆反心理"只是孩子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的一种正常现象。关于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上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具有强烈的抵触情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两课"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消极心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逆反心理。为了提高我院"两课"教学效果,本文剖析了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即荣辱观的心理机制,而社会环境、"两课"教学本身及大学生自身等三个方面是"两课"教学未能深入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而逆反心理的原因,最后从荣辱观视域下提出了克服"两课"教学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思考。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更好的发挥"两课"课堂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了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逆反心理"现象.本文深入分析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克服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文章从逆反心理的实质、表现、成因和调适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龙莎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8):188-190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它对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也日趋严重。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逆反心理的一些表现、它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本质特征,然后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揭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重点介绍了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最后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面临着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思想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好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留守高中生在心理发育过程中,独立性增强,又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特别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在繁重的课业负担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下,解决好"留守高中生逆反心理矫正"问题,不仅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教育为人本质的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班主任如何帮助留守高中生矫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问题探究,总结工作实践经验,更希望引起同仁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影响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利因素。它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产生的原因与如何加以克服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英语教学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受教"、"不听话"的现象,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笔者从事英语教学近三十年,接触的学生数以千计,发现初中阶段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倘若学困生再产生逆反心理,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就摆在了英语教师的工作日程,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逆反心理"的现象较为常见.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积极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心理素质是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不健康心理在青少年当中表现相当突出,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如何预防和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的做了几点几点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青春期正常的、普遍的心理现象。"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通过案例,分析了家长和老师在对待青少年逆反心理时存在的误区,并从"助人自助原则"角度,向家长和老师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对大学生的成长存在着多种影响。对逆反心理正确定位和积极应对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林医生 《高中生》2008,(22):54-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存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思考,认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教师因素是其主要原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影响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预防和化解,使高中生端正体育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具备"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淑玲 《甘肃教育》2014,(18):22-22
正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其表现多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常会遇到教师表扬一个学生,却引起一些学生的不服气;教师批评一个学生,反而引起一些学生的同情和辩护。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就一点也不会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会失去力量。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首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去处理学生的逆反现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