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东汉魏晋之际北海国胶东县有豪族公沙氏。桓灵时期公沙穆“习《韩诗》《公羊春秋》,尤锐思河洛推步之术”,“举孝廉,以高第为主事”,历任缯相、弘农令、辽东属国都尉,年六十六卒官((1))。据《太平御览》卷二六八引《海内先贤传》,穆任弘农令时以身自祷,蝗虫退避((2))。梁时穆犹以立德立言著称,《金楼子·立言》记穆语“居家之方,唯俭与约;立身之道,唯谦与学”,梁元帝《全德志序》:“北海公沙,门人成市。”范晔《后汉书》穆本传谓穆有六子,  相似文献   

2.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 (唐)李白撰 (宋)杨齐贤集注 (元)萧士赟补注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框高19.9厘米,宽13.3厘米。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廿六字。黑口,四周双边。卷三后剜去七行。杨齐贤,字子见,舂陵(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7)进士。颖悟博学,试制科第一,再举贤良方正,官通直郎。萧士赟,字粹可,号粹斋,宁都(今属江西)人。宋辰州通判立等之子。笃学工诗,与吴澄相友善。著有《诗评》二十馀篇及《冰崖集》,俱已久佚,独此本为世所传。  相似文献   

3.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4.
汉末三国时代的疾疫、社会与文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疫”是中国古代多种流行病的总称。由于史书的记载十分简略,目前仍然很难确知出现于各种古代典籍的“疫”、“疠”等等字样到底是指多少种以及什么样的疾病,但是可以知道,自汉末、三国、两晋直至南北朝,疾疫曾经十分流行,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以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为例,建安七子中的四子同时在疾疫中丧身,出征吴国的将军司马朗也于军中病卒。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记载了这一次疾疫的情况:“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殖,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  相似文献   

5.
建安黄善夫所刻的《史记》,是历来学者公认的宋代名刻之一,上海涵芬楼已影印于《百衲本二十四史》中。黄本《史记》,合集解、索隐、正义为一书,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小字注双行行二十二、二十三字,细黑口,双鱼尾,左右双边,耳记篇名。是刻卷首集解序后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双行牌记,目录后有“建安黄氏刻梓”篆文双行牌记;宋讳缺笔至敦字。考宋光宗赵悖,兼讳敦、弴、錞鹑等字,可见此书当为南宋中叶宁宗庆元至嘉定年间(1195至1224年)刻本。  相似文献   

6.
吴则礼,字子副,富川(今湖北阳新)人,是北宋后期湖北籍诗人、词人,为宰相曾布之婿.少习贤良科,以父荫入仕.《全宋词》小传谓其“晚居江西,号北湖居士”,不确.平生交游甚广.与曾纡、韩驹、唐庚等唱和.有《北湖集》五卷.  相似文献   

7.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5):72-73
“舐犊之爱”的意思是老牛舔小牛表现出的感情.比喻父母对子女疼爱之情.语出《后汉书·杨彪传》:“后(杨彪)子(杨)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日:‘公何瘦之甚?’对日:‘愧无(金)日磾(mìdī,金日磾,西汉大臣)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例如《宋史·朱敦儒传》:“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叶圣陶《某城纪事》:“忙什么!’自然是呵斥,但声音里掩不过那种所谓‘舐犊之爱’的情调.”“舐犊之爱”也作“舐犊之情”.  相似文献   

8.
古代小说序跋与诗文序跋产生时间应相差不大,现存的《毛诗序》一般认为是汉儒毛苌所作,而现存最早完整的小说序跋性质的作品是刘歆的《上山海经表》,二人生活大致同时。不过,《汉书·艺文志》称":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认为《毛诗序》渊源于子夏。汉代以后的学者,大多相信子夏曾作有《诗序》。宋洪迈《容斋随笔·子夏经学》(续笔卷十四)":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  相似文献   

9.
大难临头比起刘知县对杨乃武的心存芥蒂,他的儿子刘子瀚对杨乃武则可说是恨之入骨了。刘子瀚恨杨乃武,与小白菜毕秀姑有关。不过关于他们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史料记载却不尽相同。《清稗类钞·狱讼类》“杨乃武被诬杀人案”条记载:“邑令刘锡彤有子逾冠,闻其(指小白菜毕秀姑——引者)名,一日遇诸途,尾随之,密以意示衙役,使谋之,久之通焉。邑有杨乃武,同治癸酉举人也,丰采甚都,当为诸生时,已与毕通,为锡彤之子侦悉,妒之。已而乃武捷秋试,毕欲委身事之,谋既定,锡彤子知之,益愤,将谋所以陷乃武者。”刘知县青春年少的儿子刘子瀚早就听说毕秀姑长…  相似文献   

10.
《索隐》:《淮南子》云:“夫乱人者,若芎藂之与槁本。”(中华书局本1982年11月第2版,3006页。下同)按:芎藂,辞书不载。此引《淮南子》文以释《子虚赋》“穹穷”一词,与“芎藂”无涉,疑有误。检《淮南子&#183;汜论训》,作“夫乱人者,芎藭之与槁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芎藂”似为“芎藭”之误。芎藭,与“穹穷”为同义异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花园村附近发掘出土唐代豆卢恕、豆卢鹗、芮国夫人杨氏墓志3合,其中《豆卢恕墓志》志文已被释读.通过释读与分析研究,3方墓志首先补充了豆卢氏的世系,豆卢恕为豆卢钦肃之子,豆卢贵妃之弟,子为豆卢爱;杨氏为豆卢灵昭之妻,杨(尚)希后代;豆卢鹗为豆卢器第三子,且有一弟,生署、置二子.其次补充了三位志...  相似文献   

12.
“总集”是自《隋书&#183;经籍志》开始使用的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法集部类下的一个类目,但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总集”乃至今天的“总集”概念已与《隋书&#183;经籍志》之“总集”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考证“总集”概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1.第一部李白诗注本一般认为,南宋杨齐贤的《集注李白诗》二十五卷是最早的李白诗注本。如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跋》称:"李诗全集之有评,自沧浪严氏始也。……其有注,自子见杨氏始。"注云:"子见名齐贤,永州宁远人。古舂陵城在其地,故称舂陵杨齐贤云。宋庆元五年进士,两应  相似文献   

14.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国语·晋语·谏魏献子纳贿》)《国语》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书,是分国记事的,注意记录语言,所以称《国语》。全书分《周语》《鲁语》  相似文献   

15.
止庵 《编辑之友》2008,(2):62-63
我不止一次讲过,自己的人生观得之于《庄子》与《论语》。我最早接触《论语》,还是一九七三年“批林批孔”时,报上连载“《(论语)批注》”,每天登段原文,再加一番批判。我对批判不大感兴趣,倒觉得“子日”的内容挺有意思。以后向朋友借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读了《论语》的全文。“文革”结束后,报上登出拨乱反正的文章,有一篇题目忘记了,引用很多孔子的话,令我颇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之懂得孔子,乃自此始。  相似文献   

16.
花史馆记 归有光 子问居长洲之甫里,余女弟婿也。余时过之,泛舟吴淞江,游白莲寺,憩安隐堂,想天随先生之高风,相与慨然太息。而子问必挟《史记》以行。余少好是书,以为自班孟坚已不能尽知之矣。独子问以余言为然。问岁不见,见,必问《史记》,语不及他也。会其堂毁,新作精舍,名日花史馆。盖植四时花木于庭,而庋《史记》于室,日讽诵其中;谓人生如是足矣,  相似文献   

17.
日本藏汉籍,其总数无人敢妄自断言。依其国家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之规定,分汉籍为“日本国宝”、“重要文化(美术)财”、“善本”(包括希见书)及“普通”四级。我自八十年代以来,数次在日本工作。蒙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委会之支持,察访古籍秘本,历尽艰辛,得“善本”及“善本”以上书七千余种。今应《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之约,就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之汉籍(唐写本28种,宋刊本13种)作一《钩沉》,介绍于国内外同行,并就正于方家。周易注疏十三卷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疏南宋初期刊本陆子遇手识本共十三册足利学校足迹图书馆藏本原陆游陆子遹等旧藏按:此本于1955年(日本昭和三十年)6月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相似文献   

18.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六书”的具体内容,有几种说法:《汉书·艺文志》谓:“古者八岁入小学,……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注《周礼》谓:“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古老文明的中国,自进入私有制和父系氏族社会后,重男轻女的生育民俗便逐渐形成.在古代,早在《五经》之首的《诗经·小雅·斯干》中有这样的记载:“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郑玄笺:“男子生而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璋是玉,意思是希望儿子将来长大成人,有玉一样的品德,俗谓“弄璋之喜”,以示生育男孩的尊贵;在这首诗中,对生育女孩则是这样描绘的:“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即纺锤,意思是给女孩玩弄瓦,希望她将来长大了能任女工,俗谓“弄瓦之喜”,用此以示卑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诗史上,建安诗坛和盛唐诗坛一样是一个令后之来者心驰神往的时代,也是古人称之为“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时代,现代学者誉之为 “文的自觉”的时代、“文艺复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不仅出现了建安七子、蔡琰等杰出的诗人,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曹氏父子。长期以来,建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