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灾难性事件报告对于提升媒介的知名度,对于树立媒介的公信力和树立政府形象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报道灾难性事件,才能达到化解矛盾,稳定秩序的目的,是现在的新闻媒介必须面对的问题。灾难新闻除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地、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新闻记者还应力求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状,以浓墨重彩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把人文主义关怀精神渗透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之中,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做起:1·突出报道中心,重视对灾难事件本体的报道。当灾难发生时,人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人发生…  相似文献   

2.
关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越来越透明、及时,汶川地震报道可以说是我国新闻报道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玉树地震报道则是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又一个突破。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在玉树地震报道中的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分析得出:新闻评论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可以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开展社会宣传的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小娟 《海外英语》2012,(5):141-142
汉英新闻编译灾难性新闻翻译应注重灾难事件本身,宜用贴近译语的语义,句法结构,体例形式使译文内容产生与原文相当的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灾难事件因其自身特点,备受社会关注,能否做好灾难新闻的报道是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挑战和考验,本文就如何做好突发性灾难事件的报道提出了相关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图片报道直观、客观、形象等原因,成为当代媒介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重要方式之一。伊拉克战争的多角度新闻摄影报道,在普利策新闻图片摄影奖中占据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历届普利策新闻奖中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图片从景别、镜头语言、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找到灾难性新闻摄影表现手法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碎片化的信息在社会广泛传播,给欲加想要了解事件真相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谜团,并造成很大的误解,对于不幸事件中的乘客的家属来说是更严重的伤害。马航失联作为突发性灾难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因而也广受媒体的关注。然而,我们也看到了有些媒体在这次事件报道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专业的报道现象——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轻薄死者,缺少人文关怀。鉴于在此事件中的专业性问题,媒体应该引以为戒。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行为也该进行总结与反思,提高专业的思路来报道一系列灾难性事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媒体应力争成为社会良性运行的正确引导者。  相似文献   

7.
灾难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对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往往导致社会舆论的畸变,媒体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在灾难事件报道中,媒体的新闻舆论引导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将有助于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更有效的新闻舆论引导、稳定社会、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8.
灾难性事件报道对于提升媒介的知名度,树立媒介的公信力和树立政府形象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必须树立开放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应在时间上坚持及时性,在内容上坚持信息化,在思想上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灾难性新闻一直在新闻报道中占据重要地位,而2014年马航客机MH370失联事件作为该年度热点灾难性事件,是各国政府和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本文以China Daily和Washington Post对马航客机MH370失联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主要从词汇、句法及修辞等方面对中美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在宏观上两报针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虽日趋一致,但对其新闻标题、导语和主体的语言特色进行仔细对比分析仍能发现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灾难新闻现场的出镜记者来说,他们身处灾难现场,容易发生情绪失控,但记者负有报道新闻事件的责任,不能因情绪影响报道。因此,调节好情绪对出镜记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灾难报道中出镜记者的情绪控制,主要是运用自我控制和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通过合理宣泄、请人疏导、转移调控等方法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1.
中英植物在表达文化内涵方面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在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消除误解,使人们相互更好地理解、沟通.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口皆碑。尖端超前的研究领域、国际认可的学位学历、科学高效的职业培训等早已文明全球。英国的剑桥大学建校以来,己培养  相似文献   

13.
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是比较容易混淆和不容易掌握的语法现象,笔者根据教学中学生反馈的问题和经验总结,从两个方面就这两个从句进行对比论述,旨在抓住要害,辨清异同.  相似文献   

14.
转型国家和地区的腐败与反腐败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情况的侧面反映。俄罗斯、韩国、台湾等转型国家和地区民主政治发展中腐败放量增加,既有腐败的一般性原因,更有转型期制度约束缺失下政治分权导致腐败切入点分散化、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下权力设租和寻租恶性循环、传统政治道德体系解体下公职人员从政心理发生裂变等特定因素的推助。我们必须看到导致腐败的因素会随着问题被暴露以及社会寻求完善的民主与法制而发生改变,民众的民主监督技能也会因民主的教育而大大提高。对于转型国家和地区民主化发展中不断上演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我们不能在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下固步自封,停止民主政治发展的探索,更不能背离民主。需要借鉴当代民主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民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顺应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垂正确制定未国臣章政治发展酌方略有莳揭制叔力腐败  相似文献   

15.
北方高校由于处在高纬度地区,冬季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存在诸多局限性,冬季体育教学主要以冰雪项目为主.北方高校冬季开展冰雪项目具有场地、师资队伍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学生体育意识不强、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不断丰富冬季体育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参与冬季体育项目的兴趣是开展好冬季体育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Japanese and Scottish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expectations about the role of parents and communities in schools are examined. Findings from three case studies of a Japanese school, a Scottish school and a group of Japanese parents sending their children to a Scottish school show that there are clear polic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se differences reflect each country's problems and the purposes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s that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the differen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two systems. The policy differences in the two systems and how these are translated into practice are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and the wider school community. It is argued that what is missing from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context in both countries are the resources to enable teachers, parent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o work as equal partners.  相似文献   

17.
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密切关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做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途径创新和队伍建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及教师调配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21日至25日,江西省教育厅会同省人事厅、省编办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一行5人组成调研组,就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及教师调配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江西省“以县为主”管理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体制基本确立;通过核编定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进一步精简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调配交流等的管理职能尚待进一步到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偏紧,学校班额过大,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矛盾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rends in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in young peopl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HE entry between the mid‐1980s and the end of the 1990s in England and Scotland. Using time‐series data derived from the Scottish School Leavers Surveys and the England (and Wales) Youth Cohort Study, changes in both absolute and relative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within and across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nalysed through the use of a series of ordered logi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cotland has high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rates but also higher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than England. Moreover, while in England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at upper‐secondary and tertiary level have declined over time, in Scotland no evidence of such trend has been found. The conclusions highlight that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se patterns reside in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two education systems and in the remarkable educational success of the Scottish middle clas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