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幸福的实现——课程的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具有相对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幸福的实现受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要想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人们的幸福,应将课程的设置、实施、评价进行合理地重构,重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实施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幸福。而幸福教育就是让教育充满幸福,让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享受到幸福,同时也让施教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师生要努力创造幸福资源,使我们的教育充满幸福感。而课程则恰恰是通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师生间的连接体。教师通过课程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课程而走向幸福。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育中实现幸福,关键是是否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本文以"皮皮讲堂"与"幸福绘本剧"这两门课程为案例,深入探索如何在拓展性课程学习中,真正实现让学生做主,以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感,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学生获得了富有意义感的成长,同时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4.
自杀反映出一个人生命观的缺失.对于青少年的自杀问题,通常的看法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个人的心理扭曲与社会矛盾的转嫁,而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却很少听到愿负其责的声音.从课程设置、内容、实施与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生命教育在学校的缺失与低效问题,并提出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课程实施方式与评价方式多样化等建议,期望对预防学生自杀并降低学生自杀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深入了解发现,当前职业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偏差,课程设置不清、内容生硬、实施效果差、评价滞后,使得当代职业艺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严重缺失.对职业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更新观念、优化课程、提升教师队伍、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7.
孙蔬 《考试周刊》2013,(99):183-184
幸福感的缺失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构思了一次班会课。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感受到他们对上学的渴望,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多么幸福;其次教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在身边寻找幸福;最后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丰富自我认知、构建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但当前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着课程设置缺失化、课程内容单一化、课程实施零散化、课程评价片面化的问题,所以要促进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纵深、健康发展需要各参与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支持引导,统筹规划课程体系;中小学要开发多元课程形式、实施科学课程评价及培育优秀课程师资;职业院校与社区也要发挥各自优势,整合优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幸福人生教育是一种开启学生幸福人生的教育,是助力学生激扬生命活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幸福人生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是关爱、发展、幸福.幸福人生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指向幸福人生的可持续发展素养,即健康体魄、广博学识、科学素养、淳厚品性、审美情趣、幸福情怀.幸福人生教育包括七种类型的校本课程:一是奔放炙热的红色课程——自主体验课程;二是活力四射的橙色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三是热情明媚的黄色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四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课程——馆校联动课程;五是自信能动的青色课程——班级自主课程;六是理性睿智的蓝色课程——项目式研究课程;七是高洁典雅的紫色课程——"四节四礼"课程.通过实施研究构建了幸福人生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幸福教育是“概论”课程的内在要求。“概论”课程回答了“幸福是什么、怎样实现幸福”等问题,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幸福教育要求下“概论”课程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营造幸福的教学氛围,还要鼓励学生学会享受幸福,最终能够自己创造幸福。课程通过时事讨论、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师生平等互动,培育师生共同体意识;将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自主创造幸福资源,从而完成培育学生幸福感的教学使命,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  相似文献   

12.
为践行让学生"幸福学习、快乐成长"的核心办学理念,丰富"幸福江南"的课程体系,笔者所在学校自2005年建校以来,设计并且实施了"江南踏歌行"的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创新原有的学生活动体系,拓宽学生的校园生活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课程,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框架设计(一)概念阐述"江南踏歌行"是一系列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和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所以课程改革的实质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基础原则,我市已经摸索出了几种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从“高效课堂模式”到“导学式课堂模式”到如今的“152010模式”,无不都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自学。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材.教法》2016,(7):116-122
基于对学科为本课程的批判,约翰·怀特等提出了目标为本课程理念,构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让每个学生帮助他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和帮助每个学生能够理解背景知识等三个总体性目标和各自具体子目标的课程目标体系,提出了课程目标的生成逻辑和方法,从课程目标生成机制、学生评价目标和教师教育改革等几个方面勾画了这种目标体系的实施路径,为重构课程目标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评价工作承担着引领课程实施方向、调整课程实施策略的任务.对于实施课程的教师团队而言,评价工作承担着激励教师工作热情、促进专业成长、体验职业幸福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课程中的评价则寄托了我们“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名优秀学生”,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等多种期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注重快乐学习以及学习者的幸福体验.文章对某高中的部分学生就信息技术课程幸福感、课程间关系及课程学习体验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造成该校学生在信息课程学习中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并探讨互动学习模式下针对该课程教学的调整策略,讨论在学情分析、情境创设、互动交流及评价等方面的优化方法,以增强学习者的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最大目标是孩子的终身幸福.在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引下,宁波市鄞州区金家漕小学首次尝试创建了体育与幸福教育相结合的《让大家都来玩手球》校本课程.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校本课程的新思路与新举措:(1)构建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玩一学一赛”;(2)面向全体师生、因材施教、分层共进、共享幸福校园.《让大家都来玩手球》校本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获得体育技能的同时,实现了塑造幸福、体验幸福的目标,也使《让大家都来玩手球》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徐岭 《现代教学》2011,(7):136-137
我校自建校起,以“崇尚理解、润泽生命、奠基幸福”为办学宗旨,根据学生幸福发展的需要,正努力用好上海二期课改赋予学校的课程建设自主权,希望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微型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在师生幸福成长的过程中推进学校的可持续、有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班为本优化学校课程是课程改革实践的一种新探索,其目的在于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非小班化学校更好地贴近"生本",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本"具有其独特性和综合性。通过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三方面综合实践,全面优化学校课程,让课程更适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宋青 《现代教学》2011,(7):155-155
作为一所示范性幼儿园的园长,我时刻要求自身以课程领导的自觉行动,把握好深化课改、优化课程的方向,带领教师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实施,让我们的课程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幸福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