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化教育的孕育与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文盲遍地、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手段尽快唤起民众、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与各种救国强国理论纷纷登场;五四运动催生的新文化传播,促进了教育救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经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孕育过程,1915年,金陵大学除使用电影幻灯进行教学外,还建立了校园专用电影放映场地,用广播配合电影来进行校园和民众教育;1918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教育影片,晏阳初用幻灯教在法华工读书识字;1920年金陵大学使用电影、幻灯、留声机、挂图在广大农民中推广良种棉花种植技术;1923年晏阳初使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从20世纪初开始,为无声电影配音和使用无线电广播进行教育活动。这几件事情构成了我国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电影检查法》的制定为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建立了法规;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建立为《电影检查法》的实施提供了权威的组织手段;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为教育电影运动的开展提出了理论依据与组织保障、构建了必要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而社会民众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高等学校对于电影教...  相似文献   

2.
谷剑尘先生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研究者之一,他对电影教育和教育电影有着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为我国早期电影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首先对先生的电影教育观进行了阐释:哲学观——教育是电影的目的、教育观——民众教育思想、媒体观——工具主义。其次,其专著《教育电影》在电影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从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途径解读了其主要理论架构,探析先生独到思想,其理论观点至今读来仍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之常:平凡而伟大的电化教育先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之常终生从事基层民众教育工作,重视和善于运用媒体来辅助民众教育。他提出了电影是推进教育的好工具、是视觉教育的延续和发展的观点,践行了基于媒体的系统设计的理念,总结出了极具推广价值的电影教学方法,萌发出了电影与课程整合的思想,提炼出了"电化教学"术语,勾画出了电化教育教材的内容体系,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电化教育先驱。  相似文献   

4.
郭有守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先驱,他以行政官员这一独特身份推动着早期电化教育的发展。他起草并发布第一部电影法令《电影检查法》,开创依法治理教育电影之先河;他发起、筹备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并成为该协会的实际领导者;他撰写《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史》、《二十二年之国产电影》、《我国之教育电影运动》等多篇文章,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史实资料。郭有守的教育电影观及其推动教育电影发展而采取的种种行动,对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行政力量、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如何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等,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电化教育历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早期电化教育的起源及阶段的划分问题却存在很大分歧。我国早期电化教育起源于电影教育,并有着基于教育电影的大教育取向特点。早期电化教育萌芽于幻仙影戏公司,发轫于商务印书馆。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重心开始转向政府官营机构和提倡新学的大学。本研究以"血花剧社"电影部(最早的官营教育电影机构)、电影股、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上海大夏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及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代表,梳理了它们在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呈现了民国时期电化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最后,结合对目前一些学者关于电化教育诞生与阶段划分观点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技术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化教育方面。电化教育是指利用幻灯、投影器、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程序教学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及相应的教材进行的教育活动。现代电化教育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专门学科,属教育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史料,从电化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一项事业、一种产业等三个角度全面还原抗战时期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轨迹,进而总结抗战时期中国电化教育具有物质匮乏但能物尽其用、配合国策开展电教工作、施教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采用巡回施教方式促进社会教育运动、电化教育制度初步建立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秉德先生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其工作与研究中,对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诸多的贡献。1933年,李秉德先生在河南大学学习期间曾经翻译过这样一篇文章——《电影在中学学生的社会态度上所产生的效果》。在他主编的两本重要著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论》中都设置了有关"电化教育"的专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我国电化教育早期的践行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晏阳初是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在20世纪前半叶,为中国的平民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晏阳初把幻灯、广播、电影等当时最先进的电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华工识字教育、平民识字教育、军队识字教育,尤其是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大提高了社会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晏阳初对电化教育的践行和农村改革的经验,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更是一位电化教育专家。他对电化教育深入探索,利用电教手段开展民众教育、战时教育,大力倡导电化教育,为我国电教事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与推动的作用。本文对陶先生的电教思想进行整理解读,以期对当今电教事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1922年是中国电化教育的开端。这一年,金陵大学农学院植棉专家郭仁风教授从美国引进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手摇发电机、电影摄影机、手摇留声机等,用电化教育的手段推广植棉。郭仁风教授最早通过视听媒体进行教育教学,从而拉开了金陵大学发展电教事业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其诞生、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外界社会历史背景。内部因素: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是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当时延安民众的教育需求是其诞生的社会背景,电教专业人才奔赴革命圣地和电教设备的添置是其诞生和发展具备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外部因素:左翼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国防教育的实践需求是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诞生、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推动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元培先生是早期中国电化教育的实践引导者和学术领路人,中国历史上许多电化教育人物和事件都和他有密切联系。他重视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为中国电化教育搭起了"大电教"的框架;他选拔培养电教人才,创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起草制定教育电影法规,为早期电化教育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他积极倡导将电影等新媒体运用于科学考察与社会教育,为新媒体的应用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4.
电影诞生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尽管并未像其在发明之初被预言的“改写教育历史”,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教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今的教育技术之一,研究范围及方法也愈加广泛和科学.中国的电化教育诞生于1915年,而事实上在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最早的两所高等学堂登州文会馆和京师同文馆中就已经出现了讲授光影原理的教科书.本文通过史料对电化教育初始阶段的关键事件与人物进行梳理,让读者了解中国电影高等教育诞生的根源及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战斗生活最终建立新中国的13个春秋。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在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史上也书写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篇章。文章在收集、整理、拍摄了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扼要介绍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发展概貌并按时间顺序展示了中共延安时期48项有代表性的电化教育事件。然后从六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延安时期主要的电化教育活动及其特点,即:党的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奠定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国际友人的帮助,带来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曙光;电化教育设备的添置,夯实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基础;电化教育机构的成立,确保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推广;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电化教育著作教材的出版与电教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最后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30年代,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出版机构,在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和文化科技读物的同时,致力于摄制和推广教育电影,并通过《东方杂志》、《教育杂志》等馆办期刊译介、传播电化教育理论和技术,不仅开创了民营出版机构摄制教育电影、推广电化教育的先河,而且为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回顾和梳理早期商务印书馆所开展的教育电影事业,既有助于人们了解电化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对当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与电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电教事业的两次发展的历程 ;讨论了电化教育今后发展的条件及电化教育将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电化教育的硬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南国农先生作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已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推动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推进新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学习和弘扬南国农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和谦虚好学、不断进取的高尚品格,定于201 0年8月1日-3日在兰州举办南国农与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教育面向现代化,而开展电化教育则是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的基地。在全国第一次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对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电化教育,培养电教人才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及要求。会后全国高师院校电化教育工作得到蓬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