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建立教育视听节目的可观察变量和可控制变量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教育视听节目在普及大众教育中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引用了控制论的思想,就如何提高教育视听节目的质量开展论述,建立了教育视听节目的可观察变量和可控制变量体系。  相似文献   

2.
“视听教材编制培训包”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日本放送协会(NHK)联合制作的一套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培训教材。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从事广播电视教育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和节目制作人员。 该项目经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历时近二年的时间,于1989年7月在北京通过验收。编写制作“视听教材编制培训包”旨在总结广播电视大学视听教材编写制作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利用广播电视进行远距离教育的教学规律,提高视听教材的编制水平。目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开始试用“视听教材编制培训包”对各级电大的部分教师和节目制作人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3.
戏剧作为一种不同于小说、诗歌和散文的独特文学形式,不仅可作文本供读者阅读,亦能被搬上舞台让观众进行视听欣赏。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的可表演性原则认为,戏剧的表演比阅读更为重要,要求译者考虑到演员表演的需求以及观众接受的需求。在可表演性原则的视角下比较莎剧《捕风捉影》梁实秋和方平两个中译本,有助于探究戏剧翻译对舞台表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蔡国梁 《天中学刊》1995,10(3):1-5,14
本文概述了可拓集合的产生背景,可拓集合的概念,阐述了建立在可拓集合基础上的可拓数学与经典数学和模糊数学的关系,以及可拓集合与罗素悖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与商业视听网站相比,主流媒体发展网络视听节目存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目前主流媒体的传统节目制播系统已经很难适应网络视听节目的发展需要,制播系统升级成为主流媒体进军网络媒体的当务之急和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研究可拓命题和可拓推理句,讨论它们的一些性质,丰富了可拓逻辑的基本要领与理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六个角度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定义,并论述了三个主要的教学设计模式。这些模式有三个主要的共同活动:分析、战略开发和评估。这些活动均与人员(如学习者和教育者)、教育材料、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评估相关。只有结合可雇佣性本身的特点考虑可雇佣性教学,才能使可雇佣性教育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3月7日,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第一期视听教材编制研修班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培训中心开学。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广播电视教育的教师、节目制作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本期视听教材编制研修班的学习。 国家教委电教司司长邢纯洁、贷款办公室交流培训处处长宋慎出席开学典礼并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采用印刷(文字)教材和视听(音像)教材等多种教学媒体进行远距离教育的。对于远距离教育来讲,教材是教学中决定性的因素,视听教材与印刷教材紧密配合,集教学三要素的两大要素——教师和教材于一体,既不同于电视台播出的社会教育节目,  相似文献   

10.
县级教育电视台摄制节目技术浅谈薛征,贾世明教育电视节目,实际上是一种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传递教育信息的视听教材,因此教育节目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受资金限制,县级教育电视台所拥有的摄、录、编设备不尽如意。因此,如何利用这些不如意的设备摄制编辑出较多的...  相似文献   

11.
听力技能训练和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并重是多媒体视听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理念。文章依据对英语专业多媒体视听课堂教学特点的分析,探讨元认知驱动的可理解输出在英语专业多媒体视听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元认知驱动的多媒体英语视听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习者自觉反思听力技能和主动构建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2.
杨涵 《文教资料》2020,(8):96-98
陈行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川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生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源自多年的亲身实践,对于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基本教育等均有见解。陈行可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民国时期教育事业有积极影响,而且对新时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交换矩阵的定义出发,通过对矩阵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可交换矩阵散了深入的探讨,归纳总结了矩阵可交换的充分条件、充要条件以及可交换矩阵的一些性质及特殊的求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引入翻译界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然后分析了两者各自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透视了造成可译性限度的各种类型,从而说明了翻译这门艺术中的确存在不可译的现象,然而这种不可译不是绝对的.可译性的三可,即原文可理解、译者可表达、读者可接受,始终是历代翻译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可即性,即可以知晓、接触和获得。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过程,这里存在着教育可即性问题。开放大学的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其教育可即性问题更加复杂。影响开放教育可即性的因素,一是学生在职学习,分散了时间和精力;二是学生组织程度低,提高了信息传播难度;三是学生被动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者的普通教育观念;五是教育技术的适用性问题;六是学习者的逆向选择。应积极探索提高教育可即性的途径,提升开放教育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各高校相继开展了英语视听说教学,笔者将美国真人秀节目《学徒》应用到教学中,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弥补了原有教学中的不足,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运用《学徒》节目进行视听说教学为例,介绍了在视听说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可裂模     
本文中引入可裂模和可裂性概念,刻划了具有可裂性模的结构,研究了短正合序列的可裂性。  相似文献   

18.
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底层支撑,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全球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与重要趋势。但由于神经网络普遍存在的黑箱属性,难以阐释模型的决策过程或显性表达模型的内部知识,导致在教育实践中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制约了智能教育的纵深发展。为应对这一挑战,需从以下方面着力:揭示推动教育从可计算到可解释计算跃迁的多维因素,建立覆盖智能建模核心流程的教育可解释计算逻辑框架,发展具有因果效应的教育可解释计算技术路向。此外,教育可解释计算的长远发展还依赖于理论引导、评测适配与个性关切。  相似文献   

19.
学习者模型的“复杂性”和机器智能决策的“不透明性”,使得可解释学习者建模成为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议题。可解释学习者建模旨在通过对学习者多维度、多层次、多场景的精准刻画,实现学习者的可表征、可理解、可干预,进而为学习策略、教学模式、教育评价的设计和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对外在学习行为的准确表征、对学习者潜在特征的深度挖掘、对学习者模型的完整构建以及对学习机理的准确阐释,且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进而增强教育主体对机器智能分析与决策的信任度和接受度。可解释学习者建模能够实现全景化细粒度的教育诊断,提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学习干预,推动高度适配且便于实施的教学决策,支持综合化高效能的教育管理,在“人机协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还需通过加强多学科理论融合、科学智能方法运用、智能教育产品研发等途径推进可解释学习者建模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大学是采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远距离教育。是开放性高等学府。而视听(音像)教材在广播电视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现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通过中央电视台和卫星教育电视频道一年播出的教育节目达到3000多课时。所以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建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