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玲  白贵 《现代传播》2003,(5):115-116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媒体的一种主要传播形式 ,自然与各种社会文化形态密不可分。目前电视媒体所承担的主要使命就是一种文化作用 ,即培养观众对既成事实接受和确认的态度倾向 ,也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定向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品格的培育。一、电视新闻的文化功能电视新闻也不例外 ,它作为电视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 ,更多地站在电视传播的立场上去关注精神层面的价值及文化意义。大体说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视新闻承载着正确的舆论价值取向电视新闻作为电视文化的一种精神产品 ,主要通过舆论导向和文化引导两个途径 ,发挥其文化的力量。即…  相似文献   

2.
胥爱华 《视听界》2006,(1):32-34
在电视媒体中,现场报道是最常见也是最能体现电视多种元素和传播优势的一种报道样式和手段。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实践脉络及规律,笔者尝试从表现形态、价值取向、调控机制、传受关系等几个方面,对中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作一适度比较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对于何为电视评论,目前学界争论较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电视新闻评论是节目形态,还是电视报道形式。这表明,人们对何为电视新闻评论,尤其是何为电视新闻评论的主体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认识,其结果必然造成电视新闻评论操作实践左右摇摆。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内地多将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混为一谈,并深陷困局.本文论述了电视新闻评论电视视听化的必然性,认为节目形态是目前我国内地电视新闻评论解困的关键;双方论辩节目形态是我国内地电视新闻评论电视视听化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5.
王启祥 《新闻传播》2006,(10):23-26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乃至自由表达的程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电视摄像记者作为电视现场的第一亲历者和记录者,要把现实对象的形态、体积、质感、神韵、情绪、动作、语言及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具象符号,通过对事物外在表征和内在意蕴的独特表现,把观众带进特定的新闻现场。因此,重新认识电视摄像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摄像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好电视摄像的质量关,对提升电视新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技巧与电视新闻制作之间的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载体和表现样式,它的产生和变化与电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单一还是多样,简单还是复杂,直接反映了电视新闻的广度、深度。由于社会背景、技术手段、传播观念等的不同,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节目形态。从1958年5月1日至今,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电视新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慢、长、空”到“快、新、活”,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单一、呆板发展为现在的多元、鲜活,形成了电视传播中的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电子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也在飞跃发展。令人瞩目的是,电视特技手段越来越广泛运用于电视新闻节目,改变了电视新闻陈旧的表现模式,拓展了画面的空间结构和表现范围,提高了屏幕单位时间的信息传播效率,从而增强了电视新闻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令观众耳目一新。本文试结合近年来电视新闻的改革实践,探讨电视特技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以便更好地把握各种特技的风格和感情色彩、为提高电视新闻的表现力服务。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4):47-50
甲午马年春节伊始,央视率全国之先,频推大数据与电视新闻深度结合的创新报道形态,引领全国电视媒体跨入电视新闻的大数据时代。本文以央视新闻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近期以来的大数据电视新闻实践现状进行梳理,对比研究归纳现阶段大数据电视新闻的应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阐述电视媒体如何从生产、传播与营销等重点方面入手,抓住大数据时代新闻发展的主线,探索大数据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视新闻杂志打破了固有的电视新闻模式,融合电视与杂志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了电视新闻杂志化这一全新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形态诞生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日臻成熟。从分析美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编排方式入手,揭示其给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启示,对拥有巨大受众市场规模的中国电视新闻制作业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一、引言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分散了电视媒介的受众数量,为把电视观众重新聚拢到电视机旁,电视从业人员必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杂志是随着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而出现的电视传播方式和艺术种类,这种电视传播方式是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由于电视新闻杂志形态灵活、探讨问题深刻、感染力强、艺术表现突出而被众多电视观众欢迎和好评。但是近些年,随着电视栏目竞争的激烈、电视节目形态的多样化和新闻杂志定位的偏失以及编排的错乱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导致了电视新闻杂志很难吸引人们的视线,有些卫视台和地市级台,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观点,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内涵与外延的界定都是十分必要的。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电视理论的建设和电视新闻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编辑、记者业务水平的提高。关于什么是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科学概念?如何下定义?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新闻片的关系,电视新闻专题片与一般电视专题片的关系也没有阐述清楚。有的没有确认电视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编辑理念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对电视新闻传播规律的理性认识,指导和影响着电视新闻节目的具体形态,是电视媒体新闻价值取向和社会政治文化倾向的综合体现.文章从社会文化环境、新闻节目构成形态、电视声画关系等几个较为宏观的层面,梳理50年来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嬗变与发展的过程,以期宏观把握中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流变轨迹,为蓬勃发展的新兴媒体视频新闻编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无论面对何种收视需求,都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目前,与国外的电视机构相比,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太少。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在其形态的开掘和创新上相对欠缺。本文探讨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无论面对何种收视需求,都必须转化成相应的电视节目形态,才能为观众所接受。目前,与国外的电视机构相比,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太少,表现形式相对单一.在其形态的开掘和创新上相对欠缺。本文探讨的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创新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时隔多年,电视已然确立了自己主流媒体的地位,电视剧集、游戏节目、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等一系列电视节目形态发展成熟,然而电视却再一次陷入了对于样式不确定性的探索,表现为剧集与咨询类节目的结合如BTV7的《快乐生活一点通》,游戏节目与剧集的结合如《幸存者》、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日益增多环境的冲击下,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个越来越开放的话语空间正在慢慢形成,这需要我们加强贯彻现场直播的电视基本理念,并加强与新兴媒体的合作互动,利用电视媒体的传统优势,不断发展更多的观众,不断探索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的变化,就此本文展开了对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转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陶诗怡  李瑶 《青年记者》2012,(26):64-65
电视读书节目是一种特殊的电视形态,是电视和图书二元媒介的互融,它既有电视的属性,又包含图书的属性。两种媒介能否成功嫁接,取决于电视媒介对图书内容的再创作。电视读书节目极大地不同于电视新闻、纪录片、综艺节目等节目形态,它恰恰是要用电视最擅长的转瞬即逝的直观的视听语言,来表现电视最不擅长的需要反复思  相似文献   

19.
廖惠兰  王晨 《新闻前哨》2007,(10):77-78
新时期电视新闻如何创新?如何发展?这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仅从新闻表现创新和运作创新两个方面就电视新闻的创新谈点看法。一、新闻表现创新电视新闻表现就是以电视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电视  相似文献   

20.
孙亭 《东南传播》2012,(9):161-162
在中国电视圈,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常常容易混淆,关于二者的界定说也并不是非常明确。对此,本文试图以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为例,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区分其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