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超空泡技术的原理、超空泡技术对水中兵器的影响以及国外超空泡水中兵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超空泡水中兵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的合作研究被列入2012年最突出的考古研究成果之一。众所周知,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上千件兵马俑和4万多件青铜兵器,那么当时在大规模制作和生产这些陶俑和兵器时,采用了什么样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工匠又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是不是流水线生产?研究结果表明,青铜兵器在模  相似文献   

3.
王庆民  吴秀玲 《现代情报》2009,29(12):139-141
使用JSP语言和Struts+Hibernate框架技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设计兵器科技文献平台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根据系统的需求,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最后给出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数智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兵器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与变革,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创新已逐渐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主题。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化技术的渗透与影响,高校兵器类专业的教育与教学模式急需摆脱对传统教学的限制与束缚。本文主要通过对“数智化”背景下高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新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所面临的挑战、重点内容、建议策略等五大角度进行探讨与浅析。通过在教学模式中引入“数智化”教学的理念与手段,可有效提升兵器类专业师生的学习兴趣、效率等,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为兵器专业教学新模式提供一定可参考的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许毅达 《学会》2003,(2):56
《兵工学报》是中国兵工学会主办的重要学术刊物之一。它是一本反映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水平 ,报道国防和兵器工业领域重大科研与技术成果 ,展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成就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兵工学报》创刊 2 5年来 ,在历届编委会的领导下 ,始终坚持抓制度建设 ,从而保证了其学术水平和出版质量一直处于国防和兵器类学术期刊的前列 ,为促进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 ,促进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 ,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制度建设包括很多方面 ,有编委会的工作制度 ,还有编辑部的工作制度 ,等等。但是 ,贯穿于各项制度中间最根本的是《兵工学报》来…  相似文献   

6.
德国基于其强大的制造技术提出"工业4.0"战略,以在全球市场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兵器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陆军迈向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本文从"工业4.0"产生背景、国内外兵器装备制造发展水平分析以及"工业4.0"对我国兵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借鉴三方面进行阐述。我国应从标准化支撑、数字化运行、人才培养等方面着重发力,促进我国兵器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许毅达 《学会》2005,(10):20-21
中国兵工学会是一个工科学会.自从学会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围绕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和兵器系统开展工作,为兵器学科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无论是在学术交流方面,科学普及方面,还是在继续工程教育以及"厂会协作"方面,兵工学会都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曾多次受到中国科协的表彰.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兵器工业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封闭状态已经打破,保军转民的基本趋势已经形成.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的军工系统,正在顺应时代潮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市场经济.作为兵器行业唯一的全国性学会--中国兵工学会,在这场深刻的历史变革中,也必须走出兵工和国防系统,走向社会,寻求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2,(7):36-36
近日在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燕玲宾馆举行庆祝兵器老科协成立20周年大会。出席大会的领导有:中国老科协会长程连昌,原兵器工业部副部长庞天仪,原兵器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于桂臣,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马作庭,兵器工业集团科技部主任张冠杰,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兵器老科协理事长白玉龙、兵器老科协理事长蓝祖佑、兵器老科协副理事长、秘书长李庆璋、兵器老科协副秘书长徐晓庆和北方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徐晓齐。  相似文献   

9.
<正>从20世纪40年代的放射性碳测定年代技术到1960年底的遥测技术,考古领域一直都是新技术的最早采用者之一。今天的考古学家借助许多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操控精密的设备和运用最新的技术能更深入地了解古老的世界。μ介子望远镜最近,考古学家有了一些令人惊叹的发现。他们有可能在具有4 500年历史的吉萨金字塔深处找到隐藏的内室,这  相似文献   

10.
许毅达 《科协论坛》2005,20(1):22-24
中国兵工学会是一个工科学会,并且是一个以常规兵器学科为背景、服务对象非常有限的学会。自学会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围绕兵器学科和兵器系统开展工作,为兵器学科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无论是在学术交流方面、科学普及方面,还是在继续教育工程以及“厂会协作”方面,兵工学会都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新型飞机的研制、试飞试验技术日趋成熟。在试飞试验任务中新的传感器技术、机载测试设备和遥测技术大量运用,使测试监控信息成倍增加;同时面对国外强大的军事压力和竞争,也对提高试飞试验效率缩短试飞周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飞仿真是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中的一项具体应用,是一个典型的人在回路的仿真,最主要的一个特性就是需要实时  相似文献   

12.
兵器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不断演化,呈现出时代发展的特点,水平从低到高,性能不断提升,而随着兵器的发展,也衍生出一个新领域——兵器科学技术,提出兵器设计需融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武器的设计,并客观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6日,首届空间激光技术与应用国际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该会议在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主办,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意大利CNISM研究中心协办。会议期间,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荷兰、意大利8个国家的200多位科学家、工程师、学者、项目管理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围绕"聚焦空间激光技术,助力宇宙精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袭与反空袭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战争牲负的作用.因此,要有效地延长预警时间,除了技术上的因素外,在战术上能科学地判断敌空袭兵器攻击的时间,即能较好地达到提前预警,提供较为充分的战斗准备时间也十分重要.建立数学模型,进秆模糊综合评估,对判断敌空袭兵器攻击方向,为上级指挥机关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刘尚合,山西闻喜人,1937年4月出生。197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选调入伍。现为军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静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国防静电计量测试站站长、兵器防电磁危害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近年来,他致力于兵器防电磁危害研究,先后主持攻克了12项科研课题,有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內空白,在理论和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中国静电科研与应用重大贡献奖”。他主持研究的多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和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军事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3,(1):32-32
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科协的倡议下,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南的部分兵器企业科协聚集湖南,召开兵器行业军工企业科协成立会议。与会同志畅谈了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的体会,回顾了我国兵器企业科技创新的历程和实践,认识到军工企业发展对于提振国家实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会议通过了《兵器行业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章程》,旨在加强行业企业科协交流与协作,整合基层组织工作资源,致力于"三个服务"。联席组织将深化"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关注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共建学术交流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水中兵器的使用实际,运用无失效二项分布、无失效指数分布模型,在分析装载任务剖面、装载可靠度的充分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干装载和湿装载可靠度来表示产品的装载可靠度的指标要求,同时提出了装载可靠度试验设计的两种方法,目的是客观、公正、经济地考核和评价水中兵器的装载可靠性水平,为水中兵器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兵工学会的要求和2011年计划安排,经研究,决定于2011年第三季度召开中国兵工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这次会议将认真总结“十一五”经验,探讨“十二五”兵器科技情报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同绕兵器科技情报工作体系建设等开展研讨交流,请专业委员会委员、兵器系统专业科技情报人员、国防以及军队相关科技情报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会议还将邀请兵器科技情报有关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9.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2):256-256
为纪念兵器科技情报事业创建50周年,中国兵工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06年第3季度(拟定于2006年7月上旬,地点待定)召开专题学术交流研讨会。这次会议将围绕“十一五”兵器科技情报工作改革创新和发展建设开展研讨交流,还将组成新一届情报专业委员会。会议征文有关事项如下:1·会议主题:兵器科技情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2·会议主要内容:有关领导讲话;专家学术报告;学术交流、评选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证书;情报专业委员会换届;出版会议论文集。3·征文范围:兵器科技情报工作50年回顾与展望;兵器科技情报工作体系建设与创新;兵器基层科技…  相似文献   

20.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考古 ,日前又有重大发现 :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炒钢冶金技术 ,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发明和广泛应用了。楚王陵保存着一处完整的西汉楚王武库 ,库中堆满各式成捆的实战楚汉兵器 ,兵器虽历时 2 0 0 0多年 ,依然锋利无比 ,轻轻一划刃锋力透十余层厚纸。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对武库铁器的研究分析表明 :当时的钢铁技术正处于发展时期 ,淬火工艺、冷锻技术、炒钢制作均已使用。炒钢是生铁半熔后加热渗碳 ,锻打成钢。公元 1 8世纪欧洲才开始使用炒钢技术 ,而楚王陵的年代下限为公元前 1 54年 ,这表明我国在西汉早期 (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