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来,文艺界对文艺理论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些重要的文艺刊物还为此辟了专栏,空气十分活跃。通过这场讨论,对于肃清“四人帮”在文艺领域里的流毒,明辨是非,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讨论的情况,我们将有关资料辑录介绍如下:文艺是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艺大众化问题,是瞿秋白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瞿秋自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工具论”色彩,而贯穿其中的政治血脉则是“阶级斗争”,它反映了当时革命文艺队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瞿秋白也以此建立起一套具有典范意义的文学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的现实主义创作论——胡风周扬创作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与周杨,是我国三十年代以来有代表性和重大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他们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研究文艺问题、总结文艺实践经验来形成自己的文艺理论的。但从三十年代以来,围绕典型问题、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问题、民族形式问题、《文艺报》的错误问题,不断的展开争论。胡风认为以周扬为代表的一些理论家的理论是“机械论”或“庸俗社会学”,周扬及其战友则认为胡风的理论是“唯心主义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反现实主义的”。那么,他们的理论到底有一些什么区别呢?形成这种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今天,西方文艺思潮纷至沓来。在这一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前景怎样,成了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有些文艺理论工作者宣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已经过时,今后我国的文艺理论要以西方文艺理论作为座标;也有些文艺理论工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尽善尽美,足够我们用几辈子,只要对它作出新的解释就行了。我既不同意前者的看法,也不同意后者的观点,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它有着光辉灿烂的前景。为了阐明这一看法,我想在本文中简略论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这样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美学?美学的对象是什么?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学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我国美学界在"文化革命"前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研究主要以文艺为对象,认为美学就是文艺理论.如朱光潜先生强调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对象",认为"只有先把艺术认识清楚,然后才能认识一般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性质."马奇同志也认为:"美学就是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它的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文艺?什么是文艺的本质特征?对于文艺理论中这个牵动全局的根本问题,解放以来文艺理论教科书中的传统观点是: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形象性是文艺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近几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为了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体系,一方面认真研究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艺思想,另方面又批判吸收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普遍认识到关于文艺的传统定义,只把文艺看作是种认识,是个明显偏重于理智、客观、再现的定义,其严重缺陷是忽视了文艺的表情方面.而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言志”说和“缘情”说,西方近代文论中的“表现”论和“移情”论,则都从情感着眼来考察文学艺术.因此探索文艺的情感问题,对更加科学地把握文艺的本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不少同志已经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艺作品的源泉是什么?对于这一理论问题,似乎早已明确解决,只要了解一些文艺常识的人,都可以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若问,革命文艺的源泉是什么?对于这一理论问题,似乎也早以解决,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和文章,几乎无例外地引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论述,作为阐发这一问题的依据。这回答对不对呢?我以为有着重新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生活决定文艺创作,这无疑已经成为了一直以来雄霸文艺理论领域里的一个观点。本文作者试图对这一文艺理论观点进行一些阐述、补充、发展,提出了“视点决定论”这另一种新的文艺主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中,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范畴,它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古代一些文艺理论批评家和美学家曾对它进行过探讨,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 作为美学概念的意象,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中,它的基本含义是:一、意象是意中之象,是“人心营构之象”(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是由想象力所形成的那种表象。它能够引起许多思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文艺讲话”)从1942年5月发表,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半个世纪中国文艺运动的实践证明:“文艺讲话”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相结合的典范,是划时代的纲领性文献,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文艺理论界对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进行过十分引人注目的讨论,彼此观点相左,论争”烈、它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的本质特征,如何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等基本问题。;。纳起来,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文艺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不容置疑和动摇,但在如何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上,又各有差异。另一是认为把文艺与意识形态归于一流,有其“明显的片面性”,或谓存在着“漏洞与理论空隙”,进而主张文艺具有超意识形态性①;或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集合体”②等等。文艺的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的支柱和来源。然而,无论在过去和现在的学习和研究中,中国仍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错误的解读,这种误读现象表现在:典型理论、艺术的独特性、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批评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等方面。它不仅影响了文艺界的正确发展,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文艺理论设置了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一“美化”——文艺的特殊规律文艺的特征是什么?这是美学和文艺理论所探索的中心问题之一。从来的美学家和文艺家对这个问题有过各种回答。有的认为文艺的特征是形象,有的认为文艺的特征在感情。这都从不同方面寻找了文艺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科学、道德等等之间的区别。但是,文艺不同于科学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別,还在于它是人们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审美意识不同于科学意识和道德意识,它有自己反映现实和反作用于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酝酿与初步形成于“五四”时期,它的奠基人就是李大钊(守常)。李大钊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尽管没有为我们留下美学、文艺学方面系统的理论专著,然而,从散见于他的论文、杂感、散文、诗歌和通信里的一些文艺见解,已涉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一些根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初步形成。这是李大钊对我国文艺理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艺反映论是文艺本体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本体”原为哲学用语,其内涵为关于存在的本质或本源。文艺理论上将这一术语用于对文学本质、本源问题的论述。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本体论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命题,也曾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之一。这里仅就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一点心得体会。毛泽东同志批驳了“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重复辩证唯物论创作方法的错误,就要妨害创作情绪”的论调,要求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他又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  相似文献   

16.
六、“左联”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文学论争的结果。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左联”以鲁迅为旗帜,掀起了一场左翼文艺运动。它的主要成绩在于,建立了各种研究会,主要是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出版了数十种机关刊物,热心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推动革命文艺的繁荣;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开展文艺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建立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加入了国际作家联盟,使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与国际进步文艺界得以相互支持和声援。  相似文献   

17.
文艺究竞是什么?这似乎是个早已解决了的问题。或者说是个已经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近两年来,这个问题又被人重新提了出来,而且引起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至今也未结束。问题的提出,是针对着长期以来流行的“反映”说而来的。文艺是不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说。文艺是不是社会生活的审美的反映?随着我国新时期文学艺术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变化,有些人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疑问,认为“反映”说不能解释全部的文艺现象,至少不能解释正在出现的新的文艺现象,因此不能阐明文艺的本质特征。有人认为,“反映”说是一种过了时的传统文艺观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左联与“第三种人”的论争,是一场极为复杂的矛盾斗争。它牵涉到一些文艺理论问题和文艺战线中统一战线的原则问题。在这次论争即将结束的时候,1933年1月,冯雪峰发表了一篇《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在这篇文章中,深刻地批判了“第三种人”理论上的错误,同时也指出了易嘉和起应在对“第三种人”的态度上的偏差。这篇文章,当时认为是“站在巩固统一战线的立场,诚恳坦白地批评了自己,也批评了苏汶等,平心静气,不躁不矜”的一篇总结性的文章。可是到了反右斗争的时候,这篇文章却成了冯雪峰的一条罪状,说他同“第三种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枪口对内”,于是冯雪峰就成了三十年代就钻进革命文艺阵营内部的反党分子了。  相似文献   

19.
文艺民族化群众化的重要性,首先不在于理论本身,而在它不断发展创新中的实践意义。我国文学在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文坛上堪称“一枝独秀”。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优秀文艺传统的社会主义新文学,又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同时这也给文艺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督促我们去勇敢地探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在此前后又发表过许多与此相关的意见,它们一起构成了“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创作目的论、创作源泉论、创作动因论、创作主体论、创作过程论、创作效果论和创作鉴赏论等。这一理论体系和西方的文艺理论不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也占有独特的地位,我们应该好好珍视并发展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