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物学科的环境伦理特性使生物教学成为学生环境伦理意识逐渐生成,实施绿色教育的有利途径。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从小就树立掌握科学技术武器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捍卫人类美好生活的责任感。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环境与生命伦理意识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绿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与知识讲座、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生物教学在提高人口生态素质中的作用安徽师大附中罗菲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上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要保护好环境首先必须提高人口生态素质。通过生物学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态素质,对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和紧迫.在生物课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五个方面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一、从实验观察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活,受到光、大气、水、温度及其它生物等环境因子和人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为使学生树立这一辩证观点,我引导学生分别做了蚯蚓与阳光、水分、温度关系和菜豆的向光性、向水性实验,再通过蚯蚓生活之地的环境、菜豆生长的条件的观察,使学生弄清蚯蚓、菜豆个体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再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4.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以生态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的德育,使人类和环境和谐相处,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生态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自然生态和人类的关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思想品德生态教学的内容。生态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探索生物的多样性、生命之间的微妙和谐关系、环境污染对生态的严重影响、环境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生物多样性也日益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首批签署国之一,对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负有重大责任。为使广大中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教育学生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地球上…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因为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现代中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从现代人才观看,树立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故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环保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直陈环境污染的危害性。随着现代化高科技所带来的生产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  相似文献   

7.
善待自然,珍爱生命,保护动物是新一轮生物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及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一样,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各种生物和其生活环境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严重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致使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不少种类在濒临灭绝,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给可持续性发展带来巨大威胁。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共识,标志着人类现代文明正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过渡。那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呢?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和补充有关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严重性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绪论”部分的教学,可以介绍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初步建立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学观念。在“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章节教学中,介绍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
自然教学中的生态教育刘统菊近年来,“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的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和紧迫。在自然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一、从实验观察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相似文献   

10.
庄业花 《林区教学》2012,(12):91-9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在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涉及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等环境方面的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谓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够,过度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并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之中有必要融入环保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是指人们对待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自1988年以来.我们一直注重在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就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基本方式等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l生态环境意识起有的主要内容回工认识生态环境的教育使学生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们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能够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帮助学生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12环境保护意…  相似文献   

12.
一切生物和环境之问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所以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威胁.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护环境,优化环境,使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得以延息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生物教学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以此来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素质.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是本世纪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因为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牛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现代中学生是本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从现代人才观看,树立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故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环保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世界性的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以及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环境已经向人类发出了“黄牌”警告,并且开始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可见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不得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应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以换起青少年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是我们生物教师肩负的重任。为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陈丽伟 《广西教育》2012,(14):84-84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离开自然环境和资源。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在营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时,往往有意无意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出现环境迅速恶化、资源过度消耗等生态问题。生物学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从生物学角度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应该的、必需的。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观念淡薄,对环境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甚至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7,(2):15-16
当今,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高中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生态意识水平,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性因素。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环境科学知识的内容,还有专门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章节。生物科学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作为生物教师,更是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向广大中学生传播环境知识,提高他们保护生态的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的剧增、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反过来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生物教师,教学中要时时联系我国的实际,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被破坏将使人受到惩罚等等,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增强自觉保护和美化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由此向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9.
郑燕 《地理教育》2009,(5):33-3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口激增,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由于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减少,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贵州六盘水地处我国西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凉都”美誉并非浪得虚名。但作为西南煤海,其环境污染较严重。煤炭企业是六盘水的主导产业,围绕着煤炭滋生出了众多厂矿企业,如洗煤厂、炼焦厂、小炼铁厂、土法炼锌厂等,这些企业成为污染六盘水环境的罪魁祸首。在生态环境日益下降的今天,保护周围环境,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教育相对滞后,而地理学科本身的诸多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环境教育知识,培养他们具备环境意识是地理学科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以为,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它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峻的挑战,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