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到人的全面发展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人的解放落实到个人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需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建构功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终极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历史考察和动态分析,我们发现.当代社会发展战略价值取向的演进经历了"重物轻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关注人类长远利益--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样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人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中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超越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高扬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旗帜,突出强调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是对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科学构想的本质诉求,是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以人为本从本体论角度考察,人具有本体地位和性质;对以人为本从价值论角度考察,人是价值主体;对以人为本从终极追求角度考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新的特点:视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力量源泉,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江泽民同志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力资源保障和价值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保障和内在需要。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能够发现"以人为本"是贯穿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条主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以关注"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核心原则,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文章主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的人本意蕴进行阐释,以此全面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性追求;协调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深层次追求;可持续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价值追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展示了和谐的精神境界,具有广阔的伦理视野和深刻的伦理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全面发展在现时代的升华。伦理精神主要关涉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促进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模型,以更好地促使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中实现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真正崇尚社会公正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公正的价值旨归,全方位多层面保障人的权利享有是社会公正的本质内容,合理协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是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与现实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理想 ,马克思不仅从价值原则和科学原则的辩证统一角度 ,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著名论断 ,赋予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极为丰富和透辟的科学内涵 ,而且从社会实践的必然趋向和社会形态演进的客观过程中 ,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不仅表明了它是我国当前条件下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 ,而且也表明了它对前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关于人的发展的孤立性和偏狭性的三重超越。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提出共产主又社会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两方面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包含人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成为自身的主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要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消灭旧式分工.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古今中外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理解不尽相同,但都与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密切相关.在奉科学为圭臬的当今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传承人类的文明,实现人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无疑需要人文教育来扶正失衡的天平,充当“基石“的角色.人文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主要体现在为科学教育启迪方向,为人格建构奠定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担负引导、示范和提升责任.必须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来加强人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观点,在邓小平理论中居于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的科学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济全球化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个体有了相对独立地位,这就大大增强人的主体性,给人的能力发挥提供了舞台,人依自身的能力将趋合理流动,交往的频繁拓展了人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整个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是西方发达国家,它们试图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其他民族和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受到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奴役。同时,一些个人或集团会打着交往的幌子,而进行国际恐怖、贩毒、走私等活动,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公害。这些又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要从重视经济发展、文化对人的塑造、教育和制度对人的发展影响、摆脱依附等方面,增强人的全面发展的自觉性,实现人的解放的旨趣。  相似文献   

18.
论休闲体育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大力推进,休闲体育正逐步成为人们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是未来体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个历史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考察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认真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人类最终全面地、科学地了解认识自己、开发完善自己、彻底解放自己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科学与人文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与人文有着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本质差异又协调一致的属性,构成了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和谐,是研究和探索培育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塑造人的完美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