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     
中国古代典籍中,《管子》一书被人们称为“先秦史料的宝库”。相传,它是由春秋时代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所作。但据后人研究,这种说法靠不住。如《管子·立政》论及“寝兵”、“兼爱”及“全生”之说,这是墨子、杨朱等人的学说,这在管仲之后;《小称》中记载了齐桓公之死,《七臣七主》提到“吴王好剑,楚王好细腰”,《形势》提到“五伯”,这些事的发生在管子身后。所以,《管子》一书决非管仲所作。先秦的思想家著作往往出于门人、弟子编辑(如孔子的《论语》),并在其中附入本学派的著作,所以其中可能有些篇章出于作者身后,记载了作者所不及见的史事(如题为商鞅所作的《商君书》)。但《管子》的情况与它们又有所不同,书中各篇涉及了春秋战国许多学派的思想材料,宋学者叶适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莫知谁所为”,这一论断为后学  相似文献   

2.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由其奠基而形成的管仲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他们以阐发管仲治齐佑齐桓公成就霸业为宗旨,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其中,管仲学派的无神论思想就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中原的诸侯国,齐国称霸有它自身的经济、社会、军事上的基础,但有一个人的作用是绝不能忽视的,他就是管仲。管仲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思想在齐国称霸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用以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想,历代思想家都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不断赋予其新的含义,使其逐渐成熟完善。笔者认为民本思想的正式形成是在春秋时期,确切地说是由管仲明确提出并初步奠定其理论基础的。管仲将这一思想贯彻应用到他辅佐齐恒公的改革中,使齐国国力迅速增强,“霸诸侯,一匡天下”。本文欲就管仲的民本思想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管子》、管仲对司马迁的思想影响:第一,司马迁与管仲都是行大义不羞小节之人;第二,司马迁继承了管仲及《管子》以富为荣、以利为重的经济思想,并认为“平准”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源自《管子》;第三,在重民、爱民思想上,司马迁吸收借鉴了管仲及《管子》思想。试图于儒、道之外追溯司马迁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在齐国发生的管仲改革,直接目的不过是增强齐国在争霞斗争中的实力,但改革的结果却在客观上抽除了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瓦解了分封制的社会基础,创造出了日后郡县制的雏形。因此,管仲改革的成功,在事实上宣告了中国古典分封制的终结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以往管子研究中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的成果不丰且多局限在行政制度和地缘政治的讨论上。从历史政治地理视域考察:桓管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齐国外部政治地理环境使得齐国实现首霸的条件即机遇、空间和实力皆备;齐国政局非管子不可的深层动因源于其内部政治地理格局的作用。在政治地理实践中:管子以尊王攘夷为核心战略;以改革优化内部政治结构,在搞好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力量整合。齐国霸政的实质是构建新的与当时时代与主题相适应的内外政治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 《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综合巨帙,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素有“论高文奇”之赞。《管子》是依托管仲之名而成书的。管仲(约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自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管仲相齐达四十年。他任相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改革和建树,并辅佐齐恒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此说,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由于他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人依托管仲之名而成《管子》之书,也就并非偶然。《管子》书中的多数篇章假借管仲的名义来分别论述作者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哲学、社会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思想内容,还有部分篇章是以齐恒公与管仲一问一答的形式,记载了管仲(当然也可能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业绩,全书自始至终都与管仲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除了“相地而衰征”。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还进行过什么改革?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置官方妓院的人,也是世界首创,比梭伦创立的雅典大妓院还早50年。管仲设女间300闾,一间是25家。总数当为7500家。管仲开设女闾经营卖淫业是为了收税。  相似文献   

10.
齐桓公,名小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齐桓公在位时期,重用管仲、宁戚等一批贤能之事,改革内政和军事,发展生产,使齐国强大起来,成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霸业的成功,某种意义上说,是齐桓公用人思想和实践的成功。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政治制度大变革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为了在混战中求生存、求发展,纷纷调整各自的统治政策,并且展开了人才竞争,“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各国诸侯几乎都认识到了人才对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齐桓公对人才的重要作用也有深刻的认识。《管子》中…  相似文献   

11.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使齐国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礼法并施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源自于对西周旧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次《管子》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5日至20日在古齐国都城临淄的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召开。来自九省市研究《管子》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托名管仲著的《管子》是一部古代综合性的学术巨著。它有丰富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但是,《管子》历来号称难读,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它的  相似文献   

14.
《管子》是一部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巨著,其中可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其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包括审授官、明赏罚、培育人才以及“说在爱施”等内容。《管子》先进治国理念以及管仲在齐国的治理漏洞,为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管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子书。该书学说庞杂,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学、法学、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也正是因为该书体系内容的庞杂,学界对其作者的争论至今仍未达成统一。所以,尽管当前《管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管子》研究相比其他古籍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特别是对《管子》具有独创性价值的哲学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我们重点以《管子》为依据,从管仲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管子》认识论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认识论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相信大家一定耳闻过这样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鲍叔牙的仆人多次在鲍叔牙面前指责管仲,说管仲的不是,但是鲍叔牙都是耐心解释,替管仲开脱。后来因为管仲得罪了齐王,齐王要杀管仲,也是鲍叔牙在齐王面前费尽口舌,力保管仲,最后齐王非但没有杀管仲,还让管仲和鲍叔牙一起治理齐国,齐国很快就富强起来。管仲和鲍叔牙互相信赖、真诚相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管仲和鲍叔牙能够互相信赖、真诚相待。那,我们的校园呢?我们的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荀子的思想的形成,受到了管子思想多方面影响。荀子的自然天道观是在吸收了管仲自然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荀子的勘天思想是对管子“人君天地”思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苟子的思想的形成,受到了管子思想多方面影响.苟子的自然天道观是在吸收了管仲自然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苟子的勘天思想是对管子"人君天地"思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名的政治家。他在齐国推行改革,使齐国迅速强盛起来。后来又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历史上与管仲并称的人物很多,现辑录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20.
王芳若 《现代语文》2007,(5):126-127
在中国,诸葛亮拥有最多的“粉丝”,而他自己又是谁的“粉丝”呢?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他出茅庐之前“躬耕陇亩……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见他崇拜的是管仲、乐毅。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当齐国宰相四十多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他富有政治智慧,为齐国的国富兵强做出了卓著的功勋。《管子》一书表明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管鲍之交”在中国是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为燕、赵两国军事和政治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辅佐燕昭王差点灭亡了齐国,后来燕惠王恐惧他功高自立,听信诽谤之言撤换了他的职务,使他功败垂成。他忍辱含垢逃亡到赵国。《报燕王书》是他回复燕惠王的责备,解释为什么逃亡到赵国的书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也应感动过诸葛亮,他的《出师表》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的人生也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