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云霞 《兰台世界》2005,(12):26-28
档案馆提供档案,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与归宿.档案的收集、保管等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根本目的来的.如果档案馆(室)的档案没有用,或者不提供利用,档案的价值就不会得到体现,档案馆(室)的存在价值也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随着国家法制化和国家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公民的知情权日益得到保证和不断得到完善、社会民主意识和档案意识的提高,档案工作应"以利用为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档案利用工作将成为未来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张静 《山东档案》1999,(6):23-24
--"转"-- "转"即转变思想观念.首先,档案部门的领导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强化档案编研工作,是系统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档案馆向社会宣传和展示工作成果,提高档案馆社会地位与知名度的重要手段.随着档案馆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系统化、规范化著录、分类等基础工作完成后,档案馆的工作重点应逐步转移到开发档案信息有效途径的编研工作上来.所以说,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不但不能削弱,反而应当加强.  相似文献   

3.
在1997年7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三门峡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张兰印同志参加卢氏县代表团讨论时,同代表们亲切交谈.当他得知女代表胡秀云是县档案局长时,张书记非常高兴地说:"你是全市档案战线唯一的一名党代表,也算是一名"档"代表了,这不仅是革命老区卢氏县的光荣,也是全市档案工作者的光荣."张书记又详细询问了该县档案工作情况,当听到县档案馆去年达到省二级标兵档案馆时兴奋地说:"档案工作很重要,你们的工作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我还要抽时间去看看你们的档案馆."  相似文献   

4.
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档案部门的职责意识、改革意识日益强烈,档案利用服务创新成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本市的档案利用服务创新成果迭出,方兴未艾.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座谈会刚刚全面检阅了北京市的有关工作,近日我市这一领域又出现了新的亮点:顺义区档案馆在整个"十一"黄金周期间向公众开放,不仅参观者数量可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措树立了档案馆为民服务的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夏帆 《湖北档案》2011,(4):17-19
档案馆藏"三多三少、四缺乏"现象长期存在,使得档案收集工作为人诟病.和宝荣先生在编<档案管理学>一书时也说:"‘档案收集'一章本来属于薄弱环节……给人以‘初见其人乃瘦生'之感".[1]不仅是说"档案收集"这一章节很难写出特色,同时也反映出"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确实很大.  相似文献   

6.
1月17日,己亥年小年,省档案馆迎来了"档案中的新年记忆"活动首批参与者——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雅居园校区五年级的同学代表. "什么是档案?档案工作有哪些环节?""省档案馆的档案摞起来会比世界最高峰还高吗?"在宽敞明亮的档案利用大厅里,一个又一个问题激发着同学们的求知欲,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在档案馆中流连忘返,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档案工作是项服务性的工作,但随着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档案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单以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传统做法,早已不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唯一手段.去年年底,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在档案服务创新过程中,根据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客观需求,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可以说这是在机构改革的社会大环境下,档案部门在拓展服务领域、档案服务创新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8.
金鑫 《兰台内外》2014,(4):63-63
正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档案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纸质档案无法替代的作用,至今仍无法改变。当前各类档案馆最缺的就是人才,这里说的人才指的是高素质的人。吉林大学档案馆(以下简称"吉大档案馆")的发展离不各类高素质人才,也离不开现有的档案人员。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1.热爱档案馆工作,主动为需求者服务。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热爱档案馆工作,热爱档案馆事业,牢固树立"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信念,时刻想着全心全意为需求者服务,养成主动积极的档案服务意识。2.档案人员要有雄厚的档案专业知识。吉大档案馆的藏档丰富,雄厚的专业知识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  相似文献   

9.
黄燕玲 《云南档案》1998,(Z1):130-131
档案是人们在其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今后的工作、研究提供查考依据的文献资料.保存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供利用,让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在利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七·五"、"八·五"期间,各地、州、市、县及各行各业编写志书,大家都到档案馆来利用档案,寻找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正是这次写志,给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利用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档案利用的人次和卷次大幅度增加,档案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大大提高,使人们对档案和档案馆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促使我们的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随着编史修志工人告一段落,档案馆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为什么呢?是我们的馆藏不丰富,还是我们的档案没有价值?都不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条:  相似文献   

10.
而今有一现象,在档案馆工作中潜伏多年竟无人警觉:不少档案馆多年来只是一味被动而机械地按期接收各部门和单位的进馆档案,如此年复一年,按部就班,把此作为丰富和优化馆藏的唯一之举,除此之外,便压根儿没有想过或没有任何实质动作要去主动征集藏于民间和流散社会的重要档案材料.长此以往,亦难怪有不少人怨叹档案馆"馆藏成分单一,内容枯躁"、"文化氛围不浓烈"等等,甚而有人提出了"档案究竟是以服务社会为主还是仅为少数党政部门服务"、"档案信息资源究竟有多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等一类令人尴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6月5日—9日,市档案局(馆)组织全市档案部门开展了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2017年"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九届"档案馆日"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市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各区档案馆及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级档案部门充分发挥馆(室)藏档案资源优势,统一向社会开放一批档案,精心推出档案展览、动漫发布、学术报告、展示体验、征集捐赠等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国际档案日"和"档案馆日"的节日氛围,感受到档案工作成就和档案文化魅力.6月29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崔述强同志在《北京市档案局(馆)关于2017年"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九届"档案馆日"活动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此项活动有特点、有亮点,望再接再厉,努力打造北京文化新品牌.  相似文献   

12.
机构改革后,石家庄市档案馆成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档案馆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可以说档案馆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有效提升档案馆工作效能,全面履行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职能,自觉服务“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反映档案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参考系数,而利用率作为衡量档案利用业绩的标尺,一直颇受关注,如今更是成为各档案馆竟相角逐的重要目标.现实中,有的档案馆为了提高利用率,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设一些表面工程以吸引公众的眼球,却忽视了软件建设与馆藏建设,以致档案的日常维护都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14.
用大档案思想加大高校档案利用力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科技兴国"开放战略的中国,高校档案馆将是一方"大有作为"的宝地.毋须讳言,在以"合并"为特征、"减员增效"为目标的高校改革中,不少高校档案馆的地位却在下降,其反差如此之大,深究原因可列举若干,笔者认为:"高校档案利用力度不够"是其中一个原因.本文提出用"大档案"思想加大高校档案利用力度.所谓"大档案"思想,就指档案人员应以档案利用为宗旨,在档案范围、更新观念、工作环节和具体做法等角度全方位地抓档案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于沫 国家档案局1983年发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第三条指出:"档案馆进行下列工作:1.接收与征集档案;2.科学地管理档案;3.开展档案的利用工作;4.编辑出版档案史料;5.参与编修史、志的工作."由此可见,档案馆不提供馆藏以外的信息服务是有法律依据的,至少是不应当受到指责的.  相似文献   

16.
海燕 《山东档案》2020,(1):64-6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数量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新的《档案法》修订草案也增加了档案信息化的规定.随着各县区档案馆新的馆库建设的完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将是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因而档案数字化加工这一基础性工作也将逐步开展.国家档案局2017年8月发布的《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山东省也对《文书档案目录数据采集规范》进行了修订,这些规范性文件对各档案馆(室)开展数字化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因各档案馆(室)情况不同,遇到各种各样的细节问题,这就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以期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方便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档案馆一直在做着服务性的工作,笔者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和思考中,深深体会到,在关系到档案馆社会角色定位的问题中,档案馆的服务性是关键所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档案馆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一)说到档案馆的服务性.就应先说什么是档案,什么是档案馆.简单的说,档案是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备日后查考的各种各样文件.而“档案馆是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系统地、全面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档案鉴定是档案馆业务工作所面临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恐怕是档案馆界同仁多数的同感.必须加紧对鉴定工作的深入研究,又是档案界同仁的共同呼声.于是,我们便有机会聆读到陆景海、张成阳、马琳三位同志的大作《档案利用之反弹琵琶--浅谈档案鉴定销毁工作》(见《山东档案》2001年第4期).从档案利用实践中反馈档案鉴定销毁心声,进而作出理论阐述,是十分值得称道的.这里,我们也想谈"过期、失真档案的鉴定销毁问题.过期、失真档案应该销毁的认识在我们档案馆界人士中恐怕不占很少数,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徐青自1992年大学毕业以来就一直在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工作,任档案馆主要领导也已经11年了。他50多岁,个子不高,有一对弯弯的眉毛,跟下属说话也总是笑眯眯的,是一位和蔼亲切的领导。在档案馆工作的日子里,他总说:"档案馆就是我的另一个家。"这些年,他一心扎根档案事业,苦心钻研档案业务,深入挖掘档案资源,推动了江山档案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他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档案管理员成长为档案界知名的专家型领导。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档案馆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机构安排年度工作,无不提出要"扩大档案收集范围"的,档案学理论和档案管理实践的研究者撰写档案资源建设和提交档案馆服务功能的论文,几乎没有不提"扩大档案收集范围"的,"扩大档案收集范围"论极为盛行.其实,国家对档案馆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档案机构收集档案的范围是用法规予以明确规定的,扩大档案收集范围不仅不应当号召和提倡,而且还应当禁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