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洪 《体育世界》2009,(8):35-3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铅球运动员的投掷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其在投掷技术上的差别和差距,对我国此项目的运动员提出合理的训练建议.争取对他们在基础训练时的正确目标及以后的专项成绩提高有所帮助。对我国的投掷事业的前进能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
高校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力量素质在投掷项目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力量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高等学校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阐述了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本文认为:根据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投掷项目训练中,应以力量训练为主、技术训练为辅.  相似文献   

3.
投掷运动中各项目的技术动作过程均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平衡等动作阶段所构成。在投掷过程中,运动员将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力集中到投掷臂对器械施力,以最大的速度及最佳的初始条件将器械投出,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运动员必须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投掷练习。近几年来,我国投掷运动发展很快,已达到世界水平,并在国际  相似文献   

4.
郝君  韩超 《中华武术》2007,(6):20-22
投掷铁饼是一个技术动作比较复杂的项目。完整的投掷铁饼技术需要运动员通过一周半的旋转和不断变换的动作形式,使铁饼在最后出手的一刹那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以此来获得理想成绩。决定投掷远度的因素很多,正确的铁饼技术是决定投掷远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评定运动员技术动作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优秀跳跃,投掷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用数据分析,对1978—1993年间各年度世界跳跃、投掷类项目前24名运动员的年龄进行分析讨论,在进行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提出各跳跃、投掷项目的最佳竞技年龄的范围,以及在多年训练过程中针对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安排训练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10,(10):32-34
任教员以来,始终以“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为自己的执教理念,考虑到培养优秀的运动员选材很重要,因此每年都跑基层学校选材,义务讲解、辅导投掷项目的基本要领和技术动作,极大地提高了小朋友对该项目的兴趣,同时也在其中选拔出投掷苗子,积极为本项目储备优秀的投掷项目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7.
少年投掷运动员适宜训练年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投掷运动员多年的系统培养中,其年龄因素不能忽视。尤其对少年投掷运动员适时的选拔和引导、训练对保持相应项目的发展有其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女子铅球、铁饼、标枪等投掷项目,不断地向高水平发展,随着训练科学化的深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少年投掷运动员的训练年龄问题,对提高训练水平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女子投掷项目运动员的月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投掷项目运动员及时调节比赛时的最佳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投掷项目的技术特点是以速度为核心、以力量为基础、以技术的实效性和经济性为方向、以适应个人身体条件为准则。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最主要因素。在技术训练中要根据项目技术特点,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各投掷项目技术训练手段简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专门训练投掷用的是一些同竞技项目有特殊关系的双手和单手投掷练习。这些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协调能力。并有助于发展力量。同时,它们还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的肌肉感觉,学会快速发力和用力的顺序,不仅对掌握技术有很大作用,而且对发展投掷所必需的身体素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优秀板球运动员快速投球中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测量,并且与国外运动员在关键指标上进行比较发现:在我国运动员中存在着混合型快速投球方式,且我国运动员球出手速度较低,在投掷步开始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较低,在前脚着地至球出手期间前腿膝关节弯曲幅度较大,在球出手时前腿膝关节角较小,在投掷步中肘与腕关节的最大速度较低,投掷臂运动对球出手速度的贡献较低。因此,我国运动员成绩提高的有效途径:转变已有的混合型快速投球技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其它合适的快速投球技术类型;注重助跑速度的适当地提高以及跳步与投掷步衔接技术的改善;在前脚着地时前腿膝关节屈曲至150°以上,然后维持这个角度直至球出手;适度地增加投掷步步长;加强投掷臂挥臂技术以及肩关节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以及个案分析法对第28-32届奥运会投掷项目前12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从结构、性别、年龄特征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28-32届奥运会投掷项目中,25-30岁年龄段运动员一直是奥运会投掷项目的主力军,在1-3名以及1-12名的人数占比中,一直呈增长趋势;31岁以上年龄段运动员对奖牌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1-3名的人数占比中,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在近5届奥运会中,投掷项目在整体上1-12名运动员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前3名运动员平均年龄发展呈现出增长趋势,女子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普遍低于男子运动员。(3)投掷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表现出铁饼>链球>标枪>铅球(29>28>27.5>27)的现象。(4)随着科技的助力以及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的普及,国内外部分高水平投掷运动员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个人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3.
力量素质是影响投掷运动员投掷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是投掷运动中的重要素质,是掌握技术和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铁饼是一项力量速度性项目,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投掷的成绩,因此力量训练在铁饼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铁饼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早已被广大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而且力争在训练中采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努力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力量训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一般力量训练或最大力量训练,采用的手段多数是抓举、卧推、半蹲、高翻等,作为发展基础力量的主要手段,经过系统有效的练习,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躯干与四肢的肌肉力量。另一类称为专项力量训练,是指与专项技术动作有直接关系近似于专项技术动作的力量练习。掷铁饼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项目.铁饼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水平与投掷成绩密切相关。快速力量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爆发力,在速度力量性项目中,爆发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成绩的优劣,在发展最大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爆发力,从而提高快速力量。这样既能促进最大力量水平的提高,又能使快速力量训练效果倍增。正确认识力量训练的内涵和分类,对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和科学的进行力量训练以及保证训练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投掷标枪是一个动作配合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标怆比其它投掷项目的器械轻,在投掷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控制标枪,并使运动员投掷的力量通过枪的纵轴作用于标枪,是投掷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求标枪运动员要具有敏锐的“器械感”。以下介绍一些提高标枪“器械感”的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建芳 《体育世界》2009,(6):110-111
投掷类运动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本文通过对中学生投掷运动员在身体训练、爆发力、速度训练、最大力量训练和疲劳恢复等五个方面的阐述,为了提高投掷运动专项能力,应针对投掷运动中力的有序传递、力的非直线和非垂直方向性、稳固的左侧支撑、一次性爆发式用力、超越器械和超等长用力方式等功能因素进行训练。为了提高专项能力训练效果,还应树立以"强度"为核心的力量训练指导思想;还要注意科学地安排休息时间;关注运动技能的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参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投掷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技术原理,把不同投掷项目的用力特点、做功方式编成口诀。口诀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动作技术、加快其对投掷技术动作的掌握,在投掷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兴锋 《精武》2012,(14):25-26
现代标枪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及专项投掷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抓好快速力量训练是取得成绩的关健。投掷运动受的力量训练与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目的不同。举重比赛是将重物举起来站稳就算成功,而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通过力量训练促进专项投掷成绩的提高为最终目的。尤其是标枪运动,是器械较轻,助跑距离较长项目,需要快速协调力量。本人通过多年的标枪训练,理论实践,根据运动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的原理,采用和制定快速力量练习的训练方法,取代了传统的以大力量为主的力量练习,使少年标枪运动员成绩和技术,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力量训练是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对掌握技术、技能有着直接影响。力量素质训练已是青少年投掷运动员训练中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田径项目中,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都属于投掷项目,它们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因此运动技术对于运动员成绩的贡献率也有所不同。对于标枪项目来说,它的运动方式和器械特点就决定了标枪项目对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身体的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而对于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绝对力量等要求相对其它投掷项目较低。因此教练员和教师在选拔和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技术的教学,掌握正确和合理的技术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投掷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虽然最后用力是整个投掷技术的关键,但最后用力过程中的非投掷臂技术,同样在整个投掷技术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许多教练员一般只注意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和投掷臂的姿势,而忽视了非投掷臂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