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言的长河中,“我”从不被人重视,因为“我”貌不惊人,是“短词小字”,但“我”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却很高。见面时用“我”,分别时也用“我”,请人吃饭时还用“我”;形容有生命的东西用“我”,形容无生命的东西同样用“我”。总之“我”是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很多场合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2.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学习李商隐的诗歌时,我即兴讲了李商隐的爱情故事作为穿插;没想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多次出现后,我兴奋了,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在“讲故事”这个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探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仓库”,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我思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可以说“教学相长”。“讲故事”的效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倾听的魅力 本学期我接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班”,我感到莫大的压力,整天就在气愤与忧虑中度过。我决定先从“面”上下狠心整顿班风,然后再“个别深入”,于是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学生绝对服从。不久,就有学生在周记中坦诚地告诉我很多同学对我有意见,  相似文献   

4.
论巴赫金的“镜像”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赫金的“镜像”理论阐释了一种源于“我与他人关系”的“我与我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在“镜像”中,我无法认识整体的自我,镜像中的自我认识始终渗透着他人的虚假意识,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借助于他人的视角才能构成对自我的完整认识。我与我的“镜像”关系,在文艺作品中即转换为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在自传性作品中转换为作者与自传性主人公的关系。巴赫金的“镜像”理论超越了历史上相关的镜像(映像)理论,为文艺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去年暑假,我到住在乡下的奶奶家做客。一天,我从奶奶家的厨房中一扇很久无人使用的门中走出去“探险”,谁知刚一踏上屋檐下的一块绿色“地毯”,我就摔了个四脚朝天,屁股摔得生疼,我知道,这块看似温柔的绿色“地毯”是让我摔倒的“罪魁祸首”。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对这“地毯”来说,我可是不摔不相识了。事后,通过请教爸爸,查看书籍,我知道了这绿色“地毯”的“身世”,它的真实姓名叫“苔藓”。苔藓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面和墙上,若是它长在太阳下,阳光中的紫外线就会把细菌杀死,苔藓就无法生长了。所以它必须生长在长年不见阳…  相似文献   

6.
曹海永 《教书育人》2007,(12):33-34
婚后,饱受买衣服之窘迫的我(腰围二尺),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增肥。然而四年过去了,我的体态依然不见“充实”,“增肥”行动无效告终。是夜,我和妻子在回眸中开始“会诊”。“首先申明,吃的方面我可没亏待你!”妻子一脸的无辜。是啊,在妻子的精心料理下,我吃得挺不错的。“一定是挑食的陋习害了我。比如炝食我从不吃,肉类我很少吃。”“不错。”妻子对我的检讨很是满意,“你的睡眠与休息也不行,还有我怀疑你的消化有问题……”妻子的补充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7.
我是2006年8月加入余高的新老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菜鸟。一年多来,在生物组这个“炼丹炉”中,我经历了各种课堂观察活动十几次。课堂观察成了我“偷师学艺”的重要渠道,是让我走向成熟的“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8.
菜鸟眼中的课堂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是2006年8月加入余高的新老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菜鸟。一年多来,在生物组这个“炼丹炉”中,我经历了各种课堂观察活动十几次。课堂观察成了我“偷师学艺”的重要渠道,是让我走向成熟的“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9.
1.口语与书面语的词语表达存在不同。如有些方言把胳膊说成“夹子”,但学生写作时就不能写“夹子”,得写成“胳膊”。口语中有些字词可以表达很多意思,比如“说”,可以表达“某人说了一些话”“解释”“责备”“介绍”等,但用在书面语中,如果只用“说”这就显得无味。如“我去博物馆参观,导游向我说了藏品的历史,由于我乱碰东西,被老师说了一顿,回家后向爸爸说了这件事”,短短一句话,用了3个说字,虽然说的含义在不断变化,但这样的作文太生活化了。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加以注意并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0.
梦镜     
噩梦魔王的报复在这个紧要关头,吉丝丽小姐闯了进来。海利尔“刷”的一下回到了画像中。“嗨!珍妮,你还好吧!该吃午饭了。”她看了看我的屋子,说道,“刚刚没有人来过吧!”“是的,小姐,没有人来过。”我撒了个小谎。“是吗?好吧!我在楼下等你!早点下来。”说完,她关上门走了。“哦!吓死我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海利尔在画像中说道:“孩子,只好明天早晨行事了。”“那好吧!明天早晨见!”我说完,锁上门,下楼去了。吉丝丽小姐在楼下等着我,她看上去很不安。“哦!亲爱的孩子,我真希望你没有事!好了,上车吧。”她把…  相似文献   

11.
人人都会有心事,都会有烦恼。若要问起我的心事和烦恼,我会毫不遮掩地说:“个子矮 !”   都 13岁了,至今身高才 1.41米。在路上,如果遇到了问路的人,他们总会用“小朋友”、“小弟弟”来称呼我。   生活中,总会有这样的场面:家里来了一个我不认识的客人。他们见到了我,总会向我的父母这样问道:“你的宝贝儿子上小学几年级了 ?”听了以后,真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这也难怪,我实在长得太“袖珍”了。长得跟我一样小巧玲珑的同龄人士恐怕“濒临绝种”了。   一些高个子的人挖苦道:“我也想当矮仔,矮个子坐车半票……”班里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和廖航在一起玩打架。我用“擒拿手”,廖航就用“醉拳”;我称自己为释小龙,他称自己为李连杰。我说:“你是哪里的小混混,敢和我斗,你还差得远呢!”廖航说:“少说废话,看招!”他冲过来了,我一下打中了他的眼睛。只听见他大叫了一声“啊!”我以为伤着了他,连忙走到他身边,没料到他用“二指弹”打了我一下。于是我也向他学,装做痛苦的样子,想骗他。他说:“我才不会中你的计呢!”我火冒三丈,使出了“擒拿手”的绝招,他也使出了“醉拳”的绝招,两个人打得难分上下。突然,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只吃硬的,不吃软的…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语教学中,既要顾及语文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也要顾及其思想性、教育性,二者和谐统一,相辅相成,这就是“文道统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么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呢直接将“文”“道”结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我爱祖国》一课,课文先从“我爱万里长城”开始,写了“爱小河,爱五星红旗,爱白鸽,爱红领巾,爱花朵,爱爸爸、妈妈,爱老师、同学”等“八爱”,然后笔锋一转,通过设问“最爱什么”引出“我最爱我的祖国”。据文品意,课文先抒写的“八爱”是层层铺垫,以突出“我爱祖国”的主题。教师可让学生懂得每句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冯黎 《上海教育》2005,(4A):53-53
又到了高考前的理分班了,这是我第四次被学校安排带理科“重点班”。看到那么多年级中最优秀的学生选择了理科,汇聚到“重点班”来,我的兴奋和激情又被“激活”了。在分班名单还没有公布之前,我照例对“新班”作了一个设计,如班干部的选择,学科代表的组合,班级的近期目标等。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带领学生们大展抱负……  相似文献   

15.
被爱的感觉     
学校运动会已进入尾声,我在1500米比赛中努力拼搏着。“还剩下最后半圈了,一定要挺住!”我在心中不停地为自己打气。身后的对手拼命追赶着。在彼此身体摩擦时,我被撞倒在地。刹那间,跑道上的碎石如同尖刀般深深地扎进了我的肌肤。我忍着剧痛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跑到了终点。等候在一旁的同学们立即蜂拥而上,紧紧地扶住了我。“哇,擦破了那么大一块皮。我去拿红药水。”“流了这么多血。我去找纱布。”“天哪,扎得这么深。我去取镊子。”“我们去买消毒药水,赶紧清洗伤口。”……同学们的一言一语说得我心头热乎乎的。看着他们为我…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17.
张港 《现代语文》2001,(5):35-36
《我的叔叔于勒》中,几次提到了准确的钱数。先是讲“我”家里拮据时,说“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在写到“我”去向叔叔于勒付牡蛎钱时,母亲“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牡蛎钱应该是2法郎50生丁,“我”给于勒的是10个铜子的小费。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一的英语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如在关于“Name”的教学中,我开展了引导学生观察中外人名在书写方面的区别并进行归纳的教学活动;关于“Colour”的教学,我开展了让学生动手配制颜色并进行着色的教学活动;而在关于“Furit”的教学中,我开展了让学生唱歌和绕口令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不好听,不好听!老师,换一首乐曲吧!”“换《土耳其进行曲》嘛!”“啊,我想听交响乐!”当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古诗中有关“月”的诗句后,我让那首优美的静谧的《春江花月夜》乐曲在课堂中响起的时候,学生们却异口同声地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我一霎那愣住了。“为什么不试着去欣赏一下我们中国的古典音乐?你们想象一下,夜幕降临,皓月当空。银辉挥洒,宁静神秘,诗人们在对着月亮吟诵……”“不好听啊!  相似文献   

20.
时传喜 《山东教育》2005,(28):55-56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着自行车,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的心情非常好,一路看着风景,轻松、愉悦,竟有些忘我了。忽然,身后传来一声粗壮的问候:“教师,干什么去?”接着,一辆电动车超在了我的前面。“哦,我去听课。”我打量着眼前这个壮实的小伙子:面熟,是自己的学生,没错。“你是去上班?”我微笑着问他。小伙子腼腆地说:“是,是去上班,我先走了,老师。”“先走吧!”几句简短的对话却使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