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以《假如我是……》为题,有顺序地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出来,尽量做到想象丰富,内容具体。为了激活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由抒发美好愿望,本次习作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2.
海燕 《云南教育》2001,(14):27-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与热情。注意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对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完成习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从写一句话开始   在教完拼音后,我安排了一节习作练习课,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刚开始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写“一句话”还有些迟疑,在我的不断启发鼓励下,孩子们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让他们互相传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读着自己写的话。我又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  相似文献   

3.
陈晓艳 《小学生》2010,(4):13-13
1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  相似文献   

4.
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日记,他们已经知道了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都可以写;已经知道了日记的格式,并知道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因此,本次习作的指导应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把事情叙述清楚,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叙述的事物当中。  相似文献   

5.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调一调,画一幅秋天的景色图,可以画所看到的实际景色,也可以画自己想象中的秋景;然后围绕画面表现的秋天的色彩写一段话。为有效达成这一习作目标,首先应激发学生乐画、愿写的情趣;然后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尤其是对景物色彩的呈现与变化,为学生发现与积淀直观形  相似文献   

6.
小学中年级学生最富于想像和幻想,教师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让学生在想像习作的实践中大胆写,抒发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真情实感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写读后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3的习作训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从例文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抓住书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并能自拟题目。  相似文献   

8.
本次习作以“受损伤的课桌“为主题进行作文,作文时采取自主命题、自选题材的形式,倡导与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进行习作,习作时一定要说真话,诉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感悟做人,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习惯。本设计适用于四年级以上学生。  相似文献   

9.
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只有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徐桥 《云南教育》2005,(16):27-28
(1)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小动物最显著的特点认真观察。(2)让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点初步进行归纳并相互说一说。(3)把自己所观察到的小动物画下来,然后再写出来,以此来降低作文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用说、画、写等方式来表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评批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习作起步教学要求要“低” 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习作也是从三年级刚开始起步的。如何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在学生习作实践的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时学生的习作做了很明确的要求。要求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保持学生的习作热情,保护学生的习作信心。让学生热爱写作。乐意写习作,写好习作。在习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3.
徐文静 《教育现代化》2006,(10):121-122
习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一直以来,多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不会选材,不知道写什么;不善表达,不知道怎么写;不愿评改,不知道如何改,选材、表达、评改成了学生习作道路上的三道障碍。这时,教师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呈现丰富、形象的素材,根据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言之有物;利用媒体促进思维,让学生言之有文;训练学生自主评改,让学生言之有理,就能有效地突破习作教学“三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习作教学的阶段目标指出:5-6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从阶段要求可以看出:习作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要让学生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和畏惧心理,树立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使"要我写"的习作教学演变成"我要写"和"能写好"的其乐融融活动。要让学生乐写好写,离不开一些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本文从几方面浅淡新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15.
余银妹 《广西教育》2004,(4A):18-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际的写作能力,写记实作文,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习作教学必须让学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源头”,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怎样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习作,下面我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6.
李祖成 《福建教育》2005,(8A):18-19
六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并把观察到的事物有创意地表达下来,以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高年级的小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及生活积累,但不一定会有所发现,正如人们经常看见苹果落下却不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他们虽然可以写比较完整的记叙文,但自己的独特发现不一定能得心应手地表达出来。所以“发现”与“表达”是本次训练的关键与重点。  相似文献   

17.
李杰 《河北教育》2006,(5):37-37
俗话说: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只有让学生不断亲历习作的全过程,才能让学生从怕作文中走出来,并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习作目的:1.了解一种水果,能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并能有条理地写下来。2.通过观察、说话、想象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3.让学生知道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要养成常吃水果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20.
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