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去年秋季至今年夏天,隶属日本新闻协会的八十二家日刊报纸均先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报纸的销售价格。这次报价上涨有三个特征:第一,地方报纸“静悄悄地先行”。1978年3月~10月之间,有过一次报价悄悄上涨。当时,以朝日新闻、日经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中央大报先动,接着地方报纸也跟着前挪报价。而这次报价上涨却与上次完全不同,是由地方报纸先干。1985年11月,以秋田魁报、东北日报、宇部时报等小报为开端,于是日本各地的地方报纸群起效尤,纷纷上涨报价,而读卖、朝日、每日等中央大报,迟迟于第二年的5月才变动报价。第二,从前次报价上涨至现在,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有六年左右。间隔这么长的时间才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圈     
年初美国报业 遇到新难题 美国报业新年遇到了新的难题。今年的纸张价格在去年上扬百分之三十的基础上将再上涨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买一吨新闻纸要付六百美元,比一九九二年度高出二百美元。 美国报业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大部分报纸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其中包括压缩报纸版面与新闻长度,提高报价;对新闻从业人员最直接的影响是一些报社开始裁员,涉及面之广从收发室工作人员到编辑、记者等。据悉,华尔街日报已解雇一百多人。有一百二十二年历史的堪萨斯州日报首次打破不减员的纪录,去年底解雇了十六人。  相似文献   

3.
蓝岸 《当代传播》2001,(6):53-55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报纸、电台、电视垄断新闻传播的局面。互联网迅速成为新闻传播新生力量,被人称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会不会对报纸产生冲击?报业在网络时代应该如何发展? 中国报业发展路程可谓曲折。1978年,国家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几家报纸实行“企业化管理”,中国报业由此打开了经营之门,开始走向市场。80年代以后,报业在发展上面临着多方面困难: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如新闻纸,1980年时730元/吨,到1996年初上涨到770元/吨。①与此同时,报社员工工资、奖金和各类津贴以及报纸发行成…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08,(10):1-1
深受新闻纸张迅猛涨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报纸艰难地做出提高报价的抉择。提价意味着可能出现读者群的大量流失,不提价则意味着系在脖颈上的成本绳索将会勒得更紧。两难的选择中,注定要有不幸的失败者在新一轮报业市场竞争中凄惨出局。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1):98-100
<正>195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提出,要"扩大现有的大学新闻系的学生数目,逐步地充实省(市)以上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期刊和出版机关的干部"。[1]这年全国只有两所大学办有新闻专业设置:复旦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而截至1954年,全国有报纸248种,中小城镇广播站、县广播站806座,还有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等新闻机构,新闻人才亟缺。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报纸(以及广播、电视事业)有没有商品性?新闻有没有商品性?这些问题既是我国新闻理论中的老问题,又是当前我国新闻实践中提出的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报纸有没有商品性?在我国,这个问题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难探索。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王中教授就提出报纸有商品性。经过三十多年的认识再认识,报纸的多种属性恢复了,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后,报纸的商品性也得到了新闻界的承认,人们敢于堂堂正正地讲报纸有商品性了。正确地认识报纸的商品性,对于办好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有益处的。因为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好,一可以为更好地宣传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提供物质保障,二可以提高新闻和新闻评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报纸编辑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设计、谋划,即新闻策划。新闻策划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报纸特色.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在报业竞争Et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报纸编辑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实例做好新闻策划,可以拓展报纸新闻深度,并迅速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航船,驶入了充满奋斗、充满希望的1994年。为了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各族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全国许多报纸纷纷扩版,仅16家主要报纸1994年因扩版等使报价上涨幅度平均达66%。全国还新办报刊600种,使1994年邮发报刊开创5177种的新纪录。在这新的形势下,各报新年都有新打算,恰似那山花姹紫嫣红开遍各地。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勉励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今年更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反响热烈的重大、系列新闻报道和发人深思的重要评论,丰富多采的专版专栏,高格调的整体统一风格引人瞩目,发行量是报价上调后各报下降比率中最小的。它正在努力实现党中央要求的“把人民日报办成在国内最有权威、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报纸,要有一流的稿件、一流的编排、一流的装备、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工作”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有其特殊的作用,穆青同志曾将它与文字在报纸上的作用喻为“腾飞”的两翼。优秀的新闻图片,通过画面艺术地表现内容,达到主题鲜明、主体醒目、主次分明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记得1990年8月,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召开时,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涌现的改革潮流中,不少报纸从改革新闻入手,开始了报纸工作的改革。为什么新闻的改革成了报纸改革中突出的一环呢?这是由于新闻是报纸最根本最主要的宣传形式,报纸所以成为报纸,就因为有大量的新闻。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很多常识性问题都发生了混乱,而报纸要重视新闻多登新闻这个常识性的问题,也变得模糊起来。一些人不自觉地慢慢地把新闻放到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经济调研部研究员柏强忠同志最近在《新闻爱好者》上撰文。本刊摘要如下。 1995年是“纸老虎”抖神威,纸价一路上扬,报刊界频频告急,使老总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为了抵消纸张涨价,办法是提高报价。但报价上涨会影响发行量,发行量又会影响广告客户,广告减少势必会影响报刊收入,这样势必形成恶性循环。 1995年报刊界是赔定了!那么,1996年的报刊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1991年第11期发表的《“怪胎新闻”》一文,把报纸报道新闻竞赛评选结果,往往只提本报获奖情况的现象,称为“怪胎新闻”。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上述现象大部分属于“正常胎儿”,是新闻的“接近性”使然所谓新闻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受众)对在地域等方面越接近自己的新闻信息,越感兴趣,反之亦然一张报纸,大致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自己经常看的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对这些报纸在新闻竞赛中的得奖情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报纸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和品位?就报纸版面来讨论这一问题,当是要让那些好新闻尽量地多登,全登;而那些质量不高的“劣质新闻”,则尽量少登,尽可能不登。究竟哪些是不该见诸于报纸版面的劣质新闻呢?笔者认为:(一)没有时效的“冷饭新闻”。新闻最忌“炒冷饭”。但现在却有一部分报纸中的文章在“炒冷饭”:A:有相当一部分消息的“时间要素”是“去年以来”、“截至日前”、“近半年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一九八六年秋季号载文说,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报纸和一些杂志出现了互相融化的现象。报纸成版成版地摘编杂志上的材料,大块大块地’刊载只宜在杂志上发表的知识性文章}而杂志又化整为零,把文章、故事、传奇之类混迹于新闻之中,印成散页摊售叫卖。有的还提出了“报纸杂志化”、“杂志报纸化”的口号,以为这是新闻和出版改革的方向。应该指出,这不是一个好势头。一般说来,报纸与杂志有如下一些不同的地方:从出版周期看,报纸的刊期短,杂志的刊期长。报纸主要刊载新闻,便于实现其时效性;杂志则主要用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新闻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无可讳言,它还存在许多的缺憾与不足。报纸的现状和出路,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关注了好几年。从提倡有立体感,生活气息浓的现场短新闻,到1992年以来召开的12次有关消息问题的研讨会,我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在与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中,报纸新闻回应乏力。我们正在为报纸新闻的出路问题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6.
很多时候,我们读着报纸,却不知所云。新闻应有贴近性,但在实践中往往还是欠工夫。经济新闻关乎国民经济全局和百姓生计,但有时,因缺乏贴近性而流失读者,很可惜。读过一篇经济新闻,至今印象深刻,标题是"钢铁价格上涨",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罗伯特·赖文报道。现摘录几段文字:"最近钢铁价格上涨,这将对你的购  相似文献   

17.
既然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新闻传播活动,那么必定要有传播新闻的工具。图书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的介质载体。图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报纸便是广义图书的形式之一。本文就报纸行业的发展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相互推动作用和当今新媒体对报纸行业发展的冲击,对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方式的影响以及报纸如何在新闻传播中重新崛起和谋得报纸生存的一席之地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在福州举行。会议就1990年8月银川会议、1992年11月韶关会议的两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所研讨的报纸应该加强形象新闻的地位与作用,实现蒋齐生、穆青同志提出的报纸、通讯社工作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思想,4年来中国报纸在加强新闻摄影地位作用方面取得的新认识、新成就、新经验,摄影报道如何跟上新形势,高扬主旋律,拿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得意之作,进一步提高摄影报道质量与新闻摄影队伍素质,更好地完成新闻摄影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的独特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会议期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报纸要闻版运用照片好版面评选与“摄影一日赛”。  相似文献   

19.
解放日报版面设计探索陈振平,秦川版面设计是报纸传播新闻的载体,也是在形式上报纸区别于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根本特征。版面设计的基本形式决定了各家报纸的“面孔”。同时,由于它使得原始的新闻素材构筑成最终有组织有系统的视觉空间,因而深刻地影响着报纸新闻的...  相似文献   

20.
从80年代后5年起,中国的报纸如雨后春笋,新闻队伍也骤然庞大了许多。各行各业都拥有自己的一张报纸。银行有金融报,交通有交通报,外贸有外贸报,环境有环境报,铁道有铁道报,轻工有轻工报,商业有商业报……各行各业都有一张为自己宣传的“喉舌”。但是行业报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发行量小,再加上纸张、印刷费、邮费的上涨,80%以上的行业报都是入不敷出,做着赔本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