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会址确定在江苏以来,省档案局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积极参与“十运会”的组织筹备工作,抽调骨干力量对“十运会”档案工作进行全程指导,使档案工作与运动会各阶段工作同步进行。一是指导筹委会办公室制订“十运会”档案工作制度,出台《关于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建档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实施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十运会”档案工作的组织、档案管理职责、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的整理、移交要求;二是协助组委会办公室举办“十运会”档…  相似文献   

2.
张进伟 《视听界》2006,(1):66-69
联想之一——中央台与地方台的关系十运会组委会认为应该特别地和主要地依托中央电视台的媒体优势报道十运会,所以采取了“战略伙伴”的做法;但是各地方电视台却希望增加自己在十运会报道中的“话语权”,不希望在各项世界性赛事中拥有垄断地位的央视在全运会这种国内赛事中仍然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2日到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作为此次“十运会”的东道主,江苏广电总台承担了此次“十运会”主要赛事的转播及新闻发布等任务。发射部承担着江苏广电总台7套中、短波节目的发射任务,是安全播出的最后一道环节。此次“十运”期间的我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本台节目的安全播出,更关系到此次“十运会”转播  相似文献   

4.
“十运会”在南京举办,江苏各路媒体齐出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新闻大战,这是个可喜的现象。但一些媒体的“十运会”报道也显露出过分娱乐化的问题。比如南京某报10月16日的《“十运会”特刊》中有这样一篇报道,题目为《单恋罗雪娟》。导语这样写道:“罗雪娟昨天夺得了十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冠军,在金牌的映衬下,她的笑容难得一见的灿烂,但还是无法填补她刻意和大众拉开的距离。为罗雪娟疯狂,似乎只是一场不计后果的单恋。”之后,文中说到一位摄像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时,有这样的描写:“罗雪娟也看到了这一幕,一直背着身的她竟然转过脸来,对蜂拥…  相似文献   

5.
随着十运盛火的缓缓熄灭,隆重热烈的十运会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圆满闭幕了。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申请而举办的十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江苏人成功地将“环境优美、设施优良、服务优质、成绩优异”展现给了所有参加十运会的宾客;江苏广电人也完美地将十运会的一幅幅绚丽多姿、精彩激烈的画面展现给了亿万国内外观众。电视技术部是江苏广电总台的技术部门,十运会期  相似文献   

6.
近日,《浦东新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以浦府[2011]232号文公布实施。这是新区首次以区政府名义印发公布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区档案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23日,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东道主江苏省的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高度重视此次十运会报道,抽调了报社各处室骨干力量,成立了30多人的十运会报道小组,总编辑、分管副总编辑也多次召集选题策划会。“浓墨重彩宣传十运会的全景全貌、盛事盛况”,“全面展示江苏经济建设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8.
叶志明 《新闻记者》2005,(12):23-23
叶志明(体育部副主任):本报十运会报道主题清晰——“在文化的高度看体育、从奥运的高度看伞运”。一方面以北京奥运会的视角观察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和竞赛组织水平,另一方面在新闻竞争上立足锻炼队伍、培养年轻记者。《十运会特刊》以“试锋”为大标题,寓意双关,匠心独具。  相似文献   

9.
辽宁日报为期两周的十运会特刊最具魅力的两个专栏是“倾情讲述”和“北方感动”。在这场大型战役报道中,我们以新闻人物为支点,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凸现他们含辛茹苦的奋斗经历;在十运会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中,我们开辟了第二战场,给运动员和教练员、尤其是竞技场上失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文关怀,关注被忽略的“小人物”的命运。所以辽宁日报十运会特刊区别其他媒体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情感交融,以情动人。总结历届大型综合体育赛会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能深深刻在记忆里的、能被广泛传播的,就是关于新闻人物的报道。所以…  相似文献   

10.
邹辉 《中国新闻周刊》2004,(41):i014-i015
根据产业规划,重庆北部新区要打造“北部新区汽车城”。经济专家分析,“北部新区汽车城”将是北部新区经济的推进器,“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目标能否实现,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专家的分析是有依据的,北部新区起步至今,每年汽车产业的产值都占了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王雄 《视听界》2006,(1):122-126
“以人为本”理念,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诉求。这一理念的提出和正式确立,宣告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迈入了崭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对于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来说,忠实地实践“以人为本”理念是其不容推卸的历史职责和时代任务。在我看来,“以人为本”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趋时应景的一件漂亮外衣,而是有着非常丰富而实在的内涵。一言以蔽之,无论是从媒体报道的“宏大叙事”的角度看,还是就具体报道策略的“微观社会学分析”而言,“以人为本”理念都开启了媒体报道的全新思维。江苏广电总台在全国“十运会”期间启用了新的台标,把大写的“人”烙印在自己的旗帜上,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12.
肖勇 《传媒观察》2006,(4):52-53
十运会尘埃落定,来自全国数以千计的专业摄影记拍摄了大量的体育照片,其中不乏令人回味的佳作。我拍摄的一幅作品《并蒂莲》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高手云集的“尼康杯”十运会即时摄影大赛中荣幸地夺得最高奖——一等奖,这多少有些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3.
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International Broadcast Center,简称 IBC)是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提供给各广播电视机构转播、收录制作和编辑比赛内容的场所,十运会 IBC 是十运会赛事转播的中心枢纽。十运会期间, 共有中央电视台、香港 TVB 等17家电视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家广播媒体,共计约1200多位广播电视新闻及技术同仁在 IBC 进行十运会赛事转播和报道制作工作。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环境优美、设  相似文献   

14.
刘艺萍 《视听界》2006,(2):100-100
十运会,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其特殊意义、特殊地位、受关注程度已大大超出了赛会本身。对于体育电视媒体而言,更是把十运会视为奥运会的练兵、实力的展示和媒体的盛会,是体育传媒跳出狭隘的传统体育范畴,在节目探索和实践中拓宽体育范畴、深挖体育内涵、呈现“大体育”概念的绝佳机会。十运会赛场内的竞争异常激烈,而媒体间的打拼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江苏体育休闲频道2004年5月才刚刚成立,年轻,是其劣势也是优势,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透过十运会来看我们省内惟一的体育频道——江苏体育休闲频…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06,(1)
江苏电视台体育休闲频道在十运会期间“三线作战”:首先是组织省内国内资源制作公用信号;其次是进行大量的现场直播;第三是通过新闻、栏目等多种形式向江苏的电视观众宣传、介绍十运会。就十运会电视工作的结果看,江苏台达到了和超过了以往人们认为只有中央台、北京台、广东台、上海台才能达到的水平。通过长达一年的艰苦努力和奋勇拼搏,十运会电视公用信号生产总量创下了2400小时的崭新纪录,没有遗漏一个项目,没有遗漏一块金牌,没有发生责任事故,全面达到既定目标,并且以优异的声画质量,快捷的时效性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各家电视机构…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实践》2012,(9):102-F0004
《舟山日报》创刊于1955年3月1日,至今已走过57个年头。近几年,在舟山跨入大桥时代、获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大背景下,舟山日报社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主动抢占报业“蓝海”新高地,“做新区桅杆上的嘹望者”,努力营造让报业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和优秀文化,加快实现从平面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型升级,全面融入舟山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的建设大潮中。  相似文献   

17.
张为 《声屏世界》2008,(4):28-28
在当下的电视语境中,“现场直播”早已为观众所熟悉。2001年的“9.1l”事件、2003年的“非典“和“伊拉克战争”,如催化剂一般推动着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2005年,中央电视台对“神六载人飞行“、“连宋大陆行”、“十运会”及“两会“的直播,不但让观众记住了一个个历史的瞬间,也再一次证明了对重大或突发事件的直播,对一家主流电视媒体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十运会”报道中,各报的记者编辑深知制作标题的重要性,他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标题制作得多姿多彩,扣人心弦,使读者看到亮晶晶的诱人“眼睛”后,都为之一振,就觉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19.
马健 《传媒观察》2006,(3):48-49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盛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演练。“成绩高下看比赛,影响大小看新闻”。十运会胜利闭幕至今已经四个多月,现在完全可以说,十运会筹备阶段和开幕前后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空前成功,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到广大运动员和新闻记给予了普遍赞誉:不管是立体式、全方位、丰富多彩的各类报道,还是主动热情、优质高效的记接待服务工作都达到了历届全运会的最好水平。作为十运会新闻活动运作的参与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启示在于承办省江苏的决策层对十运会新闻官员的正确选配与定位。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运会”)在江苏南京举行,这次运动会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申办形式确定承办单位的综合性大型运动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对全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办赛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大练兵、大演习。在这次十运会的宣传报道中,作为江苏省党委机关报的《新华日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为指向,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环境宣传相结合,宣传十运会与宣传江苏相结合举措,报道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发稿及时,起到了传播信息、鼓动群众、营造氛围的良好作用,为十运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