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汉字部件"支"可独立成字,或为形声结构,或为会意结构,二者不可得兼.二、"支"作为部件,在楷书中或作"支",或作"攵",或作"支".从"支"、从"支"的都不止一字.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归"字究竟该解释为"归来"还是"归去",<教师教学用书>在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这句话的意思是"风风雨雨把春天送来了,纷飞的雪花也在迎接春天的到来",也就是说此处"归"字作"送春归来"讲.  相似文献   

3.
四 上文已考明41个字的来源,它们或直接见于出土文献,或异体见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这些"奇字"都不是扬雄创制的.对余下的255个"奇字",我们从<方言>体例和字的形音义关系上继续作进一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欢"字代指"情人"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欢"字在<乐府诗集>中经常以代词的形式出现.<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对它的解释均作指代"情人",但据笔者考察,这种释义是错误的,它指代的应该是"男子".  相似文献   

5.
诱导公式的核心是"诱"与"导",诱导公式的教学就要抓住"诱"与"导",在"诱"字上下功夫,在"导"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6.
"有"字充当动词词头(即"前缀"),在古今汉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用法.然而,这一重要的语言现象却未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 一些颇有影响的古代汉语教材及有关工具书.牲谈及"有"字作词头的用法时,往往只涉及"名词词头"、"形容词词头",而"动词词头"却被忽略了.例如,汉语学权威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P52):  相似文献   

7.
.火炕"是我国北方农村主要的取暖设施,此设施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也谈到: "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古书不载", "古书不载"是由于古人居住方式经历了半地穴式到地上房屋式的过程. "掘坑生火"是将"炕"字写为"坑"的原因,多数辞典将"炕"字与"坑"字看成"通假字"或"异体字",此说非也,二者应为.古今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9.
"教师"和"老师"中的"师"字,其最初意跟今天的教师称谓是一点边都不沾的.在<说文解字>中,"师"字只有两种意义:①古代的军事编制单位;②有"众"的意思.后来孔广居从"众必有长以率之教之",引申出"故又为师长字",算是把"师"字与今天的教师称谓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0.
周波 《现代语文》2006,(1):74-75
每每教学苏洵<六国论>一文,讲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一句,对其中"速"字的注释总不尽满意.各家注释颇为纷纭:有的注作"招致";有的解作"使……加速",把它看作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有的译注为"加快,加速".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使……加速"是"速"字的直译,"招致"乃是"速"字的意译.这样的解释似乎可以敷衍了事,但仔细想来,"使……加速"与"招致"的含义是一致的吗?因此,我以为对"速祸"之"速"颇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初听到"我被萌到了"、"你太萌了"这样的句子确实会被"萌"字蒙得一头雾水.仔细探究其词义,才发现该字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大十八变",变出了许多种新义项.  相似文献   

12.
说"大"     
"地球上最大的陆生生物是什么?""大象."对,是"象",哼"象"就"象"吧,为什么还要加个"大"字.细细品来,这"大"字还真有点味道.  相似文献   

13.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字头、字腹、字尾没有什么区别.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体现出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夸张."字"和"声"是不可割裂的."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在设计"声"的同时,"字"也要予以同样的重视,二者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4.
说"肃爽"     
"肃爽"也作"肃霜",出自《诗经》,毛传分字解释,王国维撰文驳之,指出"肃爽"是联绵字,不能分训。极是,但释义还是不正确的。本文指出王氏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考证了肃爽的本义、引申义;连语用法和单字用法;各种假借字及爽字造字的原义。从而说明联绵字也并不全是本无其字,以音借字的。有些字的原型,就是表示联绵字义的,爽字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5.
说"黏"和"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黏"、粘"以音别义实行分立,是一件好事.但因为留了一个"粘"字读nián同"黏"的尾巴,以致语用中两字发生牵混,时下"黏附"等复合词之第一语素作"黏"即属误用,换为读zhān、作动词用的"粘"字才对.  相似文献   

16.
细说"为"字     
"为"字是古汉语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常用字.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都具有既简单又复杂的特点,给初学者带来不少麻烦.本文试图对"为"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作系统的整理,并对其特殊用法作简单的介绍.同时,结合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课文中的典型"为"字例句一一摘出,并给予较为详细的注释.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把用白色物品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生存质量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很少有人会想到文化环境也同样存在"白色污染".前者之"白",在一定层面上特指物体之颜色,后者之"白",则在一定层面上强调内涵之不实.中国民间通常把读错字叫读"白"字,把写错的字叫"白"字,把常常读错字写错字而误人子弟的人称之为"白字先生".  相似文献   

18.
溧阳河南话中的"把"字,可以作量词、介词,也可以作动词.作动词时语义实在,表示"给予"义.这种词义存古现象既有助于考察溧阳河南话的来源,又可以佐证"把"字词义演变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背诵经典和重要的篇章,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多背诵一些典范的文章,能使人直接受到范文的熏陶感染,积累字词句篇的丰富语言材料,逐步领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古代的文人学士,无不在背诵上下番苦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里的"读"指的就是背,是吟,将文章反复吟咏成诵.而这里的吟,不是"读",是"写",是"作".其意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这就说到了"背诵"和"熟读"的好处,也是其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选用了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人教社不同版本对"惩创"均有解释,但不尽相同:2004年6月第一版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文的注释中对"惩创"的"创"字作了注音,注为"chuāng",这个注释一直使用到2007年初;2007年6月第二版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文的注释中对"惩创"的"创"字重新作了注音,注为"chuàng";2010年6月人教版对"惩创"只是解释了意义,对读音未作任何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