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楠 《辽宁教育》2009,(10):38-39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在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读中学读"的阅读教学策略.如何让"读中学读"落到实处呢?我们在教学中提倡精讲多读.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细细品悟语言文字,领悟词句的巧妙表达,在读中整体把握、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韵味,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如何准确把握文本,让学生感悟文本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那么,如何使阅读教学更有实效性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自主阅读,贴近文本,感受文本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总习惯让学生带着老师事先设  相似文献   

6.
杨桓 《甘肃教育》2004,(10):24-2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李荟 《新疆教育》2012,(18):174-174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几年来,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可是,在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虽然时间长,次数多,但存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呢?  相似文献   

8.
李立平 《成才之路》2013,(26):85-85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小学生有能力读书并学会如何读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明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向:"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这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学生的自主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纲中的这段话强调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堵不住烦琐分析的路 ,就迈不开语文教学改革的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高耗低效的误区 ,必须从烦琐的分析中摆脱出来 ,提倡“以读为本”。“以读为本” ,加大读的训练力度 ,不是不求方法一遍一遍重复地读。“以读为本”在教学中怎样操作 ,如何落实 ,读的质量、读的…  相似文献   

11.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改革热潮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3.
李彩芳 《广西教育》2011,(16):44-45
"以读为本"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本"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一种基本方法,甚至是一种教学模式。然而,“以读为本”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大误区。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所提倡的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确认,是我国教育改革中语文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这使我们终于  相似文献   

15.
高琴 《教育》2014,(2):60-61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的阅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效果,一直是教师的困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句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素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风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代讲"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读书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学字学词学句,在读中感悟语言魅力,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志。  相似文献   

20.
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