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笑也是歌哭也是歌──记楚天电台女记者陶筱秋丁文礼人们常常见到她笑。却很少见到她哭。其实,她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曾品尝过、拥有过,只是不想在别人面前哭罢了。这位外刚内柔的女性,就是湖北楚天广播电台记者陶筱秋。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业余通讯员。在前年萍乡市举办的一期通讯员培训班上,通过市电台贺益坚老师的介绍,认识了《中国记者》这位新朋友。一见到这本刊物我便爱不释手,被她的风采所迷住了,不论是文章,还是图片、栏目都令我陶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立即到邮局预订了1988年全年刊物。一年多的阅读表明。《中国记者》,是我所认为的最具有魅力的新闻刊物。  相似文献   

3.
美国《家政》杂志社的一位女编辑今年八十三岁了,她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年纪最大的女编辑,编辑生涯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去年我国《人民日报》记者金凤同志访问美国时曾拜访了这位女编辑,她对金凤同志说,一九七八年,她在八十一岁的高龄,还千里迢迢赴中东地区旅行采访,收集材料给《家政》杂志写稿.据统计,美国新闻界的女编辑、女记者,约占编辑、记者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其中不少是年愈花甲的老太太,还在精力不衰地从事编  相似文献   

4.
美国合众国际社著名女记者海伦·托马斯的知名度是和美国总统联系在一起的。自1960年肯尼迪时期出任驻白宫记者以来.她已先后采访过8位总统.是迄今为止在白宫采访时间最长的记者。海伦·托马斯那富有传奇般色彩的记者经历以及她作为女性记者所获得的成功,对我有一种渴望了解的吸引力。我是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天见到她的。海伦·托马斯身穿一件大红毛衣,胸前挂着一长串银白色珍珠项链以及她每天必戴的白宫记者证.准时站在她每天工作的地方——一白宫新闻发布室的门前.微笑着迎候我们这个赴美访问的首都女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已经76岁高…  相似文献   

5.
怀念子冈     
著名女记者彭子冈于久病之后,在今年1月9日与世长辞了。熟悉她的同志都感到悲痛与惋惜。因为她毕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她是一位优秀的、为广大读者所深深喜爱的记者。我是子冈多年的同业,与她几度在一地并肩工作,有过较多的交往。我们都是30年代中期在上海参加工作的。她在生活书店的《妇女生活》任记者,我在《立报》编辑部做练习生。她文才出众,为刊物撰写的《史良访问记》、“鲁迅  相似文献   

6.
向上 《新闻世界》2008,(3):58-58
每天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来到地铁站。见到一个常客是乞丐,穿得破破烂烂,拖着一条残腿,样子很可怜。他踏进车厢,必先掏出一根竹笛,吹出《敖包相会》曲子的前半段,然后一拐一拐地沿着车厢往前走,同时唱出那曲子的后半段。最初,我几乎每次都给他一些钱,不过发现其他给钱的人却很少。渐渐地,对他那每日重复乏味的曲子不感兴趣了,我也给得少了,有时就不想给了。这样,他最近走过一节车厢时,甚至分文无收。  相似文献   

7.
美国合众国际社著名女记者海伦·托马斯的知名度是和美国总统联系在一起的。自1960年肯尼迪时期出任驻白宫记者以来,她已先后采访过8位总统,是迄今为止在白宫采访时间最长的记者。海伦·托马斯那富有传奇般色彩的记者经历以及她作为女性记者所获得的成功,对我有一种渴望了解的吸引力。 我是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天见到她的。海伦·托马斯身穿一件大红毛衣、胸前挂着一长串银白色珍珠项链以及她每天必戴的白宫记者证,准时站在她每天工作的地方——白宫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位省委书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确的舆论监督也是主旋律.我欢迎舆论监督我."这句话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舆论监督,理应成为主旋律的内容.主旋律并不狭隘,本身也具有多样性,甚至是立体的、动态的.就像乐曲的主旋律需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一样,舆论的主旋律也应该兼容歌颂与批评、支持与监督.  相似文献   

9.
生活总是饶有情趣.在大学,我学的是煤层地下开采专业,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分配到煤矿工作.闲暇舞文弄墨给报纸、广播投稿,不经意踏上了新闻报道的路子.这其间我在基层广播站、电台工作过,而作为省电台驻站记者,一蹲就将近二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我还在一个小站当检车员,因为发表了几篇小散文,段党办就给了我一个去学新闻写作的机会。在那次学习会上,我问上课的老师,记者和特约记者谁大?老师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某报一位特约记者去采访人大会议,被工作人员拦住。这位特约记者拿出证件,工作人员犯难道‘特约记者是个啥东西?’,随后又认为特约记者一定比记者大,因为有一个‘特’字。其实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那怕是特约记者也好!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被某报聘为特约记者,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其实,从十年前我开始给党报党刊写新闻开始,就以记者自居了。不…  相似文献   

11.
李斌 《声屏世界》2007,(4):66-66
很喜欢《无间道》里一句话:对不起,我是警察。做了记者后,也经常会说,对不起,我是记者。 对不起,我是记者,所以我要对社会负责任。美国著名记者奥普拉对个人责任就非常重视,她从未停止过呼吁设立严格限制枪支的法律、惩罚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人。她成为电视明星后,以父亲的名义在她的母校田纳西州立大学设立了10项至今仍在设立的奖学金,她还给莫尔豪斯黑人学院提供了500万美元的资助。奥普拉说:“用这种方式活着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责任感是记者行文处世的道德基础,只有对社会负责,才能做一个良心记者。  相似文献   

12.
纪念杨刚学习杨刚吴冷西杨刚同志是现代中国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从早年参加学生运动起,做过作家、记者、评论家、驻外记者、国际事务活动家,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国际问题评论家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华。我同杨刚同志交往较晚,抗日战争时期只爱读她在大公报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13.
赵蘅 《中国档案》2006,(5):68-68
1956年,高等教育部终于批准我母亲可以带上我和小弟出国讲学。这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到上海小住,看朋友,也置办点行装。母亲又能见到被我们小辈叫做陈阿姨的萧珊(学名陈蕴珍)了。母亲说她认识陈阿姨,还是通过巴金在信上介绍的。那时我还不了解,这位开朗的陈阿姨在中学时就参加过学生运动,并被校方开除过。后来她上了西南联大,和我母亲成了同学,也成了好友。  相似文献   

14.
李斌 《青年记者》2006,(22):1-1
很喜欢《无间道》里一句话:对不起,我是警察。做了记者后,也经常会说,对不起,我是记者。对不起,我是记者,所以我要对社会负责任。美国著名记者奥普拉对个人责任就非常重视,她从未停止过呼吁设立严格限制枪支的法律、惩罚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人。她成为电视明星后,以父亲的名义在  相似文献   

15.
1987年2月,我写了篇反映青年矿工爱情生活的稿子,被县广播站采用后,不想惹了一场麻烦. 我矿井下采煤工郭某与一位干部之女相爱,并幸福地结合了,我采访后将稿子寄给县广播站。谁知女方的母亲听了广播十分恼火,说她女儿是被人拐骗成婚,为此大闹广播站。编辑部一方面通知我核定稿子,一方面派记者调查。记者见到了当事人和矿领导,认定稿子属实后,通知这位女青年的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跳水队赴羊城集训期间,我遇见了曾三次被评为全国最佳运动员的陈肖霞同志。在交谈中,当我们谈到有记者议论某些著名运动员架子大、对记者爱理不理、使采访很难进行时,谁知陈肖霞也是满腹苦衷。她说,我们取得成绩离不开报刊和记者们的支持,我很感谢记者对我的关心、帮助。但是,有些记者光想着自己工作方便和使文章如何精彩,在采访中或者在写报道时,给我出了一些难  相似文献   

17.
在广州,有人给我介绍广东电视台年轻女记者周晓瑾,“她是个很值得一写的人”。“她有些什么故事?”说实话,我很惭愧,在北京,对地方上新闻界同行了解得不多,对周晓瑾的事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回答是,她是“广州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原羊城晚报总编辑许实(即微音)在听了她的报告后流了眼泪,其他的,你采访之后就知道了。我的采访是在广播电台的播音室里,同电台的同志一道听周晓瑾的报告。她说这样可以节约大家的时间,听完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她。一她爱流泪,说到自己忙于工作时将小女儿关在家里,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甜甜的嗓音“妈妈,我乖,什么也没动”时,她下泪,她怕女儿碰电爬高;说到她所敬重的奶奶邓颖超的去世,她下泪,她是周恩来的侄孙女;说到她所采访的那些身陷惨境的吸毒少女,她也下泪。  相似文献   

18.
<正>挖古币一九五八年以前,共和国的最高法院、最高高检署、法制局、政法委、司法部合称中央政法五机关,它们集中在天安门广场西边的司法部街西侧。那会儿,我家住在高法高检大院。我的母校司法部街小学与司法部一墙之隔,我每天都要纵穿过司法部上下学,常有机会见到司法部的史良部长。史良部长中等个儿,微胖,平时穿翻领女制服,衣着考究大方。她走路非常沉稳,特有大家风度,大院的女干部们家属们更是敬佩这位老大姐。那时,我父亲在最高检察院任《人民检察》的主编,曾给我讲述过她被  相似文献   

19.
我是从事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近两年来.我采写的计划生育内容的新闻稿件,先后被各级报刊、电台采发200多篇. 于是,有人问我有啥窍门? 我的窍门是:立足本职工作写稿,但要尽量避开工作角度,多从读者听众角度去思量. 记得前年初春,一名妇女执意超怀三胎,乡村干部反复说服动员后,她终于去医院做了“人流”。经过了解,感到乡村干部做了不少工作,这位妇女的婆婆  相似文献   

20.
李尚志 《新闻记者》2001,(11):56-57
世界公认的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离我们而去20年了 ,每当忆起她生前的音容笑貌 ,我心里总有一种高尚、温馨的感觉 ,崇敬、怀念之情便会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因为在这位伟人生前 ,我曾因工作之便多次见到她 ;也不只是因为她在1981年5月29日逝世后 ,我作为国家通讯社的记者参加和采访了她的丧事报道的全过程 ,后来又跟随邓颖超大姐、廖承志先生送她的骨灰到上海安葬。更是因为她去世后 ,采访了她生前的友好、身边工作人员 ,了解了她在最后一些时日的有关情况。她 ,的确是一位伟人 ,是一位平民 ,有着一颗伟大、高尚而温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