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老的中华民族,教师一直居于全社会的表率地位。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模范,更是全社会的楷模,教师职业的出现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小学教师是否做到依法执教、厚德爱生、遵守公德、注重礼仪、为人师表,无疑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一方水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社区发展在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成效日益显著,人们对其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也日趋深化。在我国,社区的建设问题得到了党的十六大的充分肯定,确定了社区建设在党和国家整体工作…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师者,人之模范也”,是古今中外的人们对教师的概括。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高度概括了:“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德国著名教育家弟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闽西广袤千里的崇山峻岭间,数以万计的教师植根山村。他们尽管在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不懈地攀登,尽力追赶,贴近当代先进的教育科学;他们那种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地传承人类文明的精神,推动着闽西教育的繁荣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国模范教师、省杰出人民教师陈文明和全国模范教师陈明达的动人事迹,便投射出这一印记的夺目光华。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胡总书记鼓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灵魂工程师,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并要求全社会采取有力措施,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和人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百年南模已跨入了 2 1世纪 ,开始了新的旅程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将学生培养成“求知的模范、生活的模范、学习的模范、进取的模范”。南模校领导发动全体教师投身教育科学研究 ,引导教师从理论上提高水平 ,逐步向专家型教师迈进。在全校各位老师的努力下 ,南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有问题 ,找科研、搞科研、促教学”的风气 ,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教师是一个关键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认识到教育这个职业的重要。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未来新生代成长的方向。教师的素质概括起来讲包括教师的人格、智力和知识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高校党员教师应当具有的先进性,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作为高校党员教师,必须找准角色定位,增强服务观念,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争做党性锻炼的模范,争做服务学生的模范。  相似文献   

10.
9月10日是教师节,这是一个光荣的日子,我们向广大的教师道一声:“您辛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要靠全社会的支持,更要靠全体教师的努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任务,又肩负着人类未来的开启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立德的重要性 汉代的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的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近代以来,人们称颂教师是辛勤耕耘的园丁,舍己照人的蜡烛,培养人才的阶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此等等,无不肯定教师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教师呢?笔者以为,教师就是用自己的知识才智和思想品德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文明和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劳动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中介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刻地理解“教师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命题随着教育的回归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得到教师群体自身的高度认同。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人类文明不竭的动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21世纪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下面笔者就课堂教学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是一切教育系统的决定性环节,基础教育的教师水平和科学工作者的职业水平,许多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速度及效果,均取决于高校毕业的专门人才的质量。而高校这一功能的实现又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模范示范作用的过程而实现的。所谓模范是指“值得人学习和取法的榜样。师者,人之模范也。”所谓示范即“作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值得”、“可供”指的是教师发挥模范示范作用的前提。在今天看来,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要有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高效度地把知识传给学生的能力。而“作出”则是模范示范作用的展现。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是通过一定的氛围而实现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启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李红娃 《辅导员》2014,(15):16-17
正模范的本意是指制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型,引申为值得人学习或取法的榜样。汉代杨雄在《法言学行》中说道:"师者,人之模范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把模范教师称号的"含金量"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要求教师的模范要比任何职业的模范都做得要好,因为教师是"人之模范也"。换句话来讲,想要称得上是模范教师,我们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笔者看来,模范教师的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其高尚的师德风范能够成为众人的楷模。对于模范教师而言,应该成为有"信心、恒心、静心、爱心、耐心"的"五心级"教师。首先,模范教师要有信心去改变自己。先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优秀的教师都是相似的,模范教师却各有各的不同。想要从众  相似文献   

16.
【热点聚焦】为充分展示广大公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风貌,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经群众推荐、审核公示、评委评选和群众投票评选等程序,李明素等53名同志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等254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并在全社会掀起了学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的热潮。  相似文献   

17.
李红娃 《辅导员》2014,(10):16-17
模范的本意是指制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型,引申为值得人学习或取法的榜样。汉代杨雄在《法言学行》中说道:"师者,人之模范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把模范教师称号的"含金量"又提升了一个层次,要求教师的模范要比任何职业的模范都做得要好,因为教师是"人之模范也"。换句话来讲,想要称得上是模范教师,我们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笔者看来,模范教师的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其高尚的师德风范能够成为众人的楷模。对于模范教师而言,应该成为有"信心、恒心、静心、爱心、耐心"的"五心级"教师。首先,模范教师要有信心去改变自己。先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优秀的教师都是相似的,模范教师却各有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全省有中小学教职工92万人。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德教育,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显著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模范教师。但是还应当看到,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因素也给教师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利影响,个别教师存在的道德缺失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传统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并遗存下来"重教尊师"、培养"成人"、重视"德教"、"以学论教"、教师模范等优秀教育传统.教育创新必须以优秀教育传统为基础,批判、剔除其糟粕,继承、弘扬其精华,并对之进行超越.同时,还要有开放和包容的胸怀,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20.
教师,因其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桥梁作用,人们把他称之为带火种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因其在学生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导向作用,人们把他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其在教育的田野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人们把他称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以前教师的地位被放到“天地君亲师”之列,现在教师的职业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赞颂教师的原因就在于他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新时期的千百万教师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赢得了社会尊敬和爱戴,教师始终为全社会各阶层之师表,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