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基函〔2006〕7号(2006年10月2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2007年是确保实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覆盖农村中小学目标非常关键的一年,请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订2007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好工程的实施。现就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2.
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栽培能力、饲养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的常识。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我们在自然课教学研究中,结合本地实情,把教学内容与本地生产项目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用,在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例1,在教学《常见蘑菇的认识》时,做了这样几件事:(1)上此课的前两周就安排学生抓住机…  相似文献   

3.
苏北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块富有区域特色的土地上生长着若干种农作物和野生植物,有着迷人的四季景观。然而,生活在其中的农村学生对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知之甚少,他们的兴趣、所关心的事物已脱离了自己生长的沃土。不久前我们对本地农村学生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知道本地农作物品种的占40%;知道本地野生植物10种以上的占30%;未帮助自家人干过农活的占40%;不甚了解家乡人文景观的占70%;在家利用乡土条件搞过小种  相似文献   

4.
苏北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块富有区域特色的土地上生长着若干种农作物和野生植物,有着迷人的四季景观。然而,生活在其中的农村学生对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知之甚少,他们的兴趣、所关心的事物已脱离了自己生长的沃土。不久前我们对本地农村学生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知道本地农作物品种的占40%;知道本地野生植物10种以上的占30%;未帮助自家人干过农活的占40%;不甚了解家乡人文景观的占70%;在家利用乡土条件搞过小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村培养本土化实用人才,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学目标。文章以《脐橙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为例,在分析脐橙栽培在当地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对人民生活影响的基础上,对本土化实用人才培养中的教和学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本土化教学的关联作用,提出本土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设计的指导原则乖操怍策略.突出本土化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事劳动课程是在落实《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年版)》背景下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农事劳动课程契合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现实,有助于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简单的农事技能。通过农事劳动课程的学习,智障学生在辛苦劳作的过程中收获了劳动成果,获得了劳动技能,锤炼了劳动品格。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学自然教学如何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条件,拓宽农村小学自然课教学思路,为科技兴农培养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新型人才,是当前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我根据学科特点,紧紧围绕大纲和教材,结合本地实际,拓宽农村小学自然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第一,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农村学生的实际,结合本地季节时令、自然环境,对现行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植物怎样繁殖》的教学,就不单在一两课时进行,而是分为春、夏、秋三个单元教学,让儿童从实际中理解课文内容,真正了解植物的繁殖过程,以及各种植物在繁殖过程中的异同。教学《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复习与之相关的课文《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农事操作课与果树栽培学课程为内容,经多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农事操作与果树栽培学课程的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生产操作技能,又能增加果树栽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缓解果树栽培学课时数少、内容多、学时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诗经》农事诗研究历来为《诗经》研究重点,学者对农事诗定义与篇目众说纷纭,各成一家。农事诗研究以五四为界,五四前农事研究以训释义理为主,五四后多以整体目光看待农事诗。论文试图梳理历来农事诗研究的成果,以期找到更好的研究农事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农事诗最早出现于《诗经》,此后千余年罕见农事诗。很多文人受儒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一般都鄙视农事及其劳动者。直至魏晋陶渊明,他歌咏农村的风貌,描写农民的艰苦生活,以自我躬耕实践、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农业的热爱与重视,其农事诗的历史地位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青海教育》2006,(12):52-52
位于湘水之畔的长沙市雨花区着眼于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新理念,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探索“新概念三好学生”(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庭是好孩子、在社区是好“公民”)的评选途径,推动了本地素质教育的实施。他们以“目标导向、激励评价、多元支持”等途径合力育人的经验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刊载。  相似文献   

12.
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校内的课余劳动校内的课余劳动,我们主要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的:1.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我校四、五、六年级的课外活动,每周有一节是生产劳动。根据班极人数和学生年龄划分地区,指导学生从事一些农作物的栽培。使他们通过农作物的栽培,了解各种作物的生长过程,获得栽培技能,并在实际劳动中,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在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前,我们注意对学  相似文献   

13.
1.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典型代表,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要求学生从农作物的栽培、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理解自耕农经济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市博物馆,让学生了解东莞农业发展的历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作物下脚料发酵栽培平菇法利用农作物下脚料为原料,通过迅速发酵进行平菇栽培,不仅成本低,而且效益高,是充分利用农作物下脚废料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一、原料配制。可利用的农作物下脚料很多,如玉米芯、甘蔗渣、稻草、油菜籽壳、麦秸、豆秆等。各地可根据本地资源,...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学会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栽培与加工》的编写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要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广泛应…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是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将《大学语文》与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整合,开设《文学作品欣赏》及《汉语写作》两门课程,《文学作品欣赏》通过丰富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与了解文化背景,《汉语写作》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有目标的训练更加熟悉写作技巧。在高职院校中强化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相关工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文人大多生活在农村或者出身于农村,因此反映农村生活的诗词很多。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节气与农事的诗词非常多。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最优秀的篇章--《七月》。诗中以“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笔最近听了两节六年级语课《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两位老师都让学生质疑,两个班的学生都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种上庄稼就一定能除去杂草吗?”(因为农村小学的孩子对农事并不陌生)两位老师是如下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村《科学》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不足,但笔者认为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科学》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科学》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所以,笔者在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诗经》和南方哈尼族古歌代表作《窝果策尼果》里面有许多反映农耕文化生活的农事诗,这两部作品中不仅有农业生产的影子,更多是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篇。正是由于北方中原汉族和南方哈尼族在思想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农事诗在内容、艺术技巧和语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对于两者差异性的研究,可以深入认识中国不同民族、地域诗歌的风格和魅力,是了解和认识中国诗歌作品多样性、复杂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