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题目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法国的罗丹也说:“这世界不是没有美,只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都是美的。让我们都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体味生活中的美吧!请以“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注意]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二、试题解说法国的罗曼·罗兰说:“人类有一种爱美的本性。”“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是对初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这是—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美好人生的话题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世界之美时,会发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处处存在着和谐之美,对称之美,为了更好地去品味这种对称之美,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数学中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生活中的轴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旬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赵州桥>一课,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让学生紧抓住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以及中心词语“精美的图案”,结合书上插图、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上各种龙的图案,来品体作者遣词造句之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4.
一、在品析中发现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文学作品可谓美丽无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是雄壮之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的是追求之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现的则是人性之美。试想,如果你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你置身于浩瀚的沙漠怎会凉叹于它的雄壮?  相似文献   

5.
一、题目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法国的罗丹也说:“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都是美的。让我们都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体味生活中的美吧!  相似文献   

6.
“品”是一门学问,需要平和的心态。美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要靠我们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其中的美。学生以“品”为题目进行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开掘生活之美,与美同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杰 《教育与职业》2007,(30):115-116
高职院校的素描教学,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有美感的人,让学生能从最平凡的东西上发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去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觉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生活的艺术家"是相对于专业艺术家而言,他们并非以艺术作为自己的职业,而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具体表现为应具有健康的审美观与较强的审美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题目一: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生活中的"美"是多样的,需要我们去发现,而只有拥有敏锐的眼睛和善思的心,我们才会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美"。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10.
刘导明 《教师》2013,(12):56
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人追求人生的情趣和理想境界为目标的教育。大千世界,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人类在逐步走向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意义生活、趣味生活,在不断地发现美,品析美,创造美。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从最基础的品美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展现出的醇美的语言、优美的仪态与精美的板书,以美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认真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刻意蕴,发现课文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和人生之美,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考数学试题是中考命题者精雕细琢的产品,为了突出课本在教学中的地位,多数中考命题都会以课本题目为原型,充分挖掘拓展,推陈出新.有些题目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起来,真有点越品越“美”之感.其涵盖知识面之广,  相似文献   

13.
蒋生义同学: 上次我们谈到美是人类千古之谜,当然不是说人类无法把握美、创造美,而是说人类对美总是难以达到共识。现在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也是这样。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表述:美是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你可以先试着回答一下,美是不是无法独立存在的社会现象?你也可以这样问:只有人类才有审美吗?  相似文献   

14.
中考数学试题是中考命题者精雕细琢的产品,为了突出课本在教学中的地位,多数中考试卷中都会以课本题目为原型,充分挖掘拓展,推陈出新.有些题目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起来,真有点越品越“美”之感.其涵盖知识面之广,又可拓展变换,能衍生出许多新题,使其成为探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徐晴 《黑河教育》2014,(3):25-25
正汉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从整体看来,那一个个方块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细观那点画间的长短呼应以及入情入理的布局,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设法引导学生去感悟那笔画间的神韵,去品味那结构的和谐之美,不仅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调动他们积极地、有意识地去识字,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呢?一、能说会画主动识记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可见,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一、品词析句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发现不少词句蕴含着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抓住生动丰富的词句,进行品味与分析,引导学生鉴赏美。如《桂林山水》一课,写水的顺序是“…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审美能力是班主任人格素质"升级"的内在要素,班主任的教育幸福人生从提升教育审美能力开始。眼中有"美"。班主任要以教育的视角、审美的眼光去搜索生活中的美,即赋予生活中的美以教育意义。班主任的眼里如果多一点审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能丰富生活,怡悦性情,启迪人生。数学,仿佛是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9.
词的品味,是艺术欣赏中的关键问题。仔细品味词的丽语佳句、情感色采、节奏韵律,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词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而且能使读者进入美的境界,洞悉词人的思想情感状态,领略言外之意。那么,从哪些方面去品味呢?概括来说是品其情之真,品其景之美,品其事之微,品其理之深。这四者往往于一篇中兼而有之,但其侧重点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品尝生活     
在漫漫人生路上,工作是一种态度,责任是一种态度,情感是一种态度,生活更是一种态度。因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各式各样截然不同的生活。生活像朵艳丽的花,如果你以乐观的态度去欣赏它,你会发现它的美丽需要绿叶来做陪衬,才显得具有诗情画意;如果你以消极的情绪去对待它,你便会大发感慨———鲜花它虽美,但总有一天会凋谢。生活像幅单色画,倘若你对它充满热情,你会精心去描绘、点缀,探究其中的奥秘;倘若你对它充满仇恨,你会觉得画中的每一笔都在跟你作对。生活似碗水,如果你一点一滴细细品味,你会尝出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