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预案 一、教学理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应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课文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领悟课文内涵,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繁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犤设计特色犦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撰写镜泊湖奇观解说词”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自读课文,编写解说提纲揭示课题后,设计情境。镜泊湖是黑龙江省的著名旅…  相似文献   

4.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犤设计特色犦在营造的学习情境中,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一系列的读书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通全文,初步感知1.揭示文题,设计问题情境。看了课文题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丑小鸭是谁?…  相似文献   

5.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3,(16):37-38
设计理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本课无须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橡树该把奖章颁给谁”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要说到…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橡树该把奖章颁给谁”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的回答必须…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相似文献   

9.
犤设计理念犦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犤设计特色犦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所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犤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中一…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峰 《河北教育》2003,(11):22-2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繁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语文应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品味语言,提高语文整体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读懂一篇课文,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卫星比武》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课文介绍这几种人造地球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通过“读、说、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还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本课的教学重心放在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想,去说,去讨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进一步学习课文,以“实话实说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对赛场上球员细致…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2)“我”…  相似文献   

15.
一、图说课文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呢?众所周知,教师理应引领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落实语用.其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让学生说规范、说丰富,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黄国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成为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在此,笔者就教学《马踏飞燕》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朗读———感悟语言《马踏飞燕》是一篇看图学文,篇幅虽然不长,但理解上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分四步开展朗读活动。第一步,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准…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熏陶与感染,应当区别于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更要避免人文熏陶与渗透变成走向极端的多元解读、个性张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是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指向、所有语文活动的内容指向、自我反思实践的方法指向。依据课文特点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眼设计理念演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穴实验稿雪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眼设计特色演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眼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演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我经常在语文教育报刊上看到关于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读在语文中所起的作用.可见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读得充分一些,练得实在一些.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读为主,用读来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如果学生读书有感情了,有韵味了,进人角色了,那么这篇课文的意思学生肯定理解了,道理明白了,也可以说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安排和引导学生阅读,让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20.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3,(13):33-34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教学本课要依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以学生为主体、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这一学习情境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2)“我”通过加利秘书长向全世界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