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墨学研究兴盛以来,学者大多认为墨子继承殷商尚鬼风气,以其"天志"、"明鬼"思想为宗教思想。但《墨子》文本关于鬼神的论述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内在逻辑以及新近问世的简帛文献都可以证明墨子并不相信作为人格神的天和鬼神的实有,他提出"天志"、"明鬼"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庞家伟  王丽娟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20-121,135
墨子在儒、道等先秦诸子淡化鬼神的春秋战国时代,大谈天志鬼神,是有其内在实质的。鬼神论思想其实是社会动荡转型时期实现墨子兼爱、非命理想的政治策略,这种思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宗教迷信,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世俗民众。他的天意鬼神实质就是民众意愿。  相似文献   

3.
《墨子》中的“非命”思想对儒家的“命”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儒家的“命运论”于人、于社会都是不利的.本文试图全面把握墨家“非命”思想对儒家“命”观的批判,并指出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方立天同志发表在《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的《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一文中说:“墨子是从唯物主义出发对这个问题提出比较系统的见解的第一个哲学家。”墨子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吗?墨子的“三表”说是唯物主义的真理标准吗?我们认为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 方立天同志把墨子列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墨子的世界观是宗教世界观,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老爷是万能的,能主宰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5.
非乐是墨子音乐思想的主要观点,墨子对音乐取否定态度是因为他认为音乐对人民无益而有害,故谓作乐是不对的,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去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移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地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切乐则的错误的。“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思想,音乐艺术所标举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作为“道”的声音的最完美的音乐,庄子把音乐分作“人籁”,“地籁”,“天籁”三类,认为天籁,天乐与道是一体的,是与天和谐的自然人格的本体。  相似文献   

6.
墨子是代表劳动者、小工业者利益的思想家。墨家学派主张依据特殊矛盾治天下,主张“天罚”,用具体行动兑现“非攻”,出于斗争需要而“尊天”、“事鬼”,“尚贤”、“尚同”吻合了民意。其衰落是因为后继无人,脱离群众,不切合君主们急功近利的心态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墨子》中的《天志》和《明鬼》篇,是墨学中颇有争议的篇章,学者多把这两篇章看做是墨学落后保守的代表,甚至是墨学由显学到绝学的学理原因。但如果从积极角度看,《天志》和《明鬼》篇也有很多积极因素:“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也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8.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强调社会功利.他把“兴天下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他的“兼爱”、“非攻”、“天志”、“非命”、“节用”、“节葬”、“非乐”、“尚贤”、“尚同”等主张。(一)重视人的价值,这是墨子社会功利思想的出发点。孔子的学说开了重视人的价值的先河,发现了人的价值,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引)的思想。儒家认为人之所以有价值,主要在于人是道德的主体,能够自觉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责任的存在物。但是他们轻视“力”,即轻视劳动创造。墨子是小生产者思想的代表,他站在小生产者的立  相似文献   

9.
禳火、详梦、祀鬼是最能体现子产天道鬼神观的三件大事,历来论者或认为子产是思想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人物,或执一端不及其余。其实,这三件事在子产时代并无矛盾。禳火之事,子产反对的“天道”是占星家们的自然神秘之天,而他对于传统的有意志之天鬼神灵是恭敬有加的,其内在原则即看是否合乎礼制。详梦也是对礼的具体运用。祀鬼略有不同,是子产作为当政者违礼从俗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0.
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先秦思想史上重要的学术公案。学者大多注意到了儒墨相互否定与排拒的一面,但对在批评中接受对方的另一面则关注较少。事实上,墨子学于儒家,所以"非儒"才能切中要害。墨子若学儒不深,则其非儒则无力,影响也难以超越儒家。孟子的"辟墨"更是如此。他要首先深入墨家思想,然后才能作出深刻的批判。他接受了墨家的天的至善性,把天与人贯通起来,否定了其外在的宗教意义;他批评墨子的兼爱是"无父",指出其实质是把亲人当路人,击中了墨家兼爱思想的要害,大大丰富了仁爱思想的内涵;他在对抗墨子的"非乐"思想中,大力倡导"与民同乐",使"乐"成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他在批判墨子"非命"思想的同时,以"浩然之气"的大丈夫风范,积极倡行儒家学说,并以"与时俱变"的姿态超越了墨子。孟子的辟墨表现出否定和接受、排拒和融合、对抗和超越相统一的特征。结果,墨学精华尽入于儒;此后,墨家再无反击之力。  相似文献   

11.
墨子(约公元前476—公元前390年)名翟,鲁国人。他自称践人,工匠出身,后来做过来国的大夫,是战国时期个体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代表。墨子世界观基本上是属于唯物主义的,但他的学说却蒙上一层神秘主义的雾障,即捧出人格化的‘倪神”,为自己的学说帮忙。墨子赋予“鬼神”以理想的性格,说鬼神有超越常人的能力,他说‘倪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各也”,鬼神是这样高明,连世间的圣人也绝不能跟它们相比。这些鬼神威力无比,即使躲在深山老林之中,也逃不过鬼神的眼睛;不管罪人多么富资强大,鬼神都能给予惩治。历史上那些贵…  相似文献   

12.
人死是否为鬼?精神是否随着形体的消灭而消灭?这个问题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争论了。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①对鬼神采取回避态度。墨子是有鬼论者,在《明鬼篇》中举出了许多鬼神的故事,证明鬼神的存在。庄子以薪火来比喻形神,认为精神如薪火一样,可由前薪传至后薪,永不可灭,也是承认有鬼神的。苟子则反对有鬼神的存在,在《天论篇》中说:“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把鬼神只作为文饰政治的手段。两汉之际。桓谭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术界一直断定霍布斯是一个无神论者,认为他已否定了上帝、鬼神和精灵的存在,他对宗教的保留只是把它作为约束人民、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而已。按照这种观点,霍布斯本人在理论上已经达到了无神论的水平,他对宗教的保留只是一种现实的策略。我认为,这种观点并不符合霍布斯学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许多著名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他的学说主要有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统治思想、逻辑思想等。墨子思想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哲学上的建树,是其他先秦诸子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墨家的社会政治目标是“兴利除害”,“兴利”是正的目标,而“除害”是负的目标。本文认为,墨子从“除害”出发,以否定和消极的视角论证如何获取功利的思想,可以称为“消极的功利观”,具体包括非命、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五项。这五大主张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了墨家的作为整体的“消极的功利观”。  相似文献   

17.
商君书札记     
更法第一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严铁桥校本作“错法务民主张”,孙诒让据《新序·善谋篇》改“错法务明主长”。铎按孙校是。主长(去声),君也。明,尊也。《诗·大雅·楚茨》:“祀事孔明。”笺:“明犹尊也。”《礼记·礼运》:“故君者明也,非明人者也。”《大传》:“庶子不祭,明其宗也。”郑注并云:“明犹尊也。”《祭义》:“明命鬼神。”郑注:“明命犹尊名也。”《墨子·明鬼》:“鬼神不可不尊明也。”《管子·牧民》:“明鬼神,秖山川”,《君臣下》:“明立宠设,不以逐子伤义”,《荀子·非相》:“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悬  相似文献   

18.
墨子哲学独具特色,主张天志、明鬼和非命。天志即上天才是宇宙间吉凶祸福的真正主宰,实际上是借天之口呐喊自己之想而不敢言者;明克即人们的一切吉凶遭遇和命运都是鬼神赏罚操纵命运的结果;非命即人的命运非天注定,乃是人自身行为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墨子与孔子的思想从自然观到伦理观再到人生观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和意蕴风采,两者之必然与偶然恰成一个互补之势。  相似文献   

19.
高硕 《文教资料》2010,(33):110-112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两大显学,但是汉代以后.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而以墨子思想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却成了“绝学”。此种现象从二者的“天人观”分析看,孔子的畏命、知命思想既为统治者戴上了神圣的光环,又给予平民百姓精神上的安慰:而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却既没有让统治集团满意.又不能为人民大众提供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20.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时,有人声称“马克思主义也是一家”,是“近代思潮中的一派”,这种观点在社会上曾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应当指出,持这一看法的人的情况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是要否定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有的是认为在指导思想上“不能定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尊’”,主张搞多元化;有的只是出于想了解研究各家各派而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家、一派的。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家”、“一派”,都是不妥的。这是关系到要不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根本原则问题,有必要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