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有“文眼”,课也有“课眼”。有效课堂实际上要找的就是“课眼”。“课眼”也是我们课堂的“关注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不同的设备……都会形成课的风格的不同,找准“关注点”,课才能上得精彩而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高效课堂以前.我们对课堂先有一个递增层次的认识.即课堂效率、课堂实效、课堂高效。效率、实效与高效的区别在于:前两者是最基本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后者是关注学生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以及学生发展的最大层面。可见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教育对教育的关注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落实到最直接的教育层面就是我们的学生课堂。  相似文献   

3.
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关注点,追寻课堂中自由与纪律的历史渊源,西方教育呈现的是强制走向自由的教育,而我国呈现的是“规矩”走向“规训”的教育。透析我国规训化的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课堂格局的设置、僵化的教学、精细化的规章制度。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学生自由发展的可能、教学策略的构建、课堂纪律的制定,探寻课堂教学中自由纪律的当下选择。  相似文献   

4.
所谓“朴素教育机智”就是基于生本意识的教育机智,其关注点不是彰显教师“眩目”的才华和“驾御”课堂现场的技巧,而是对学生个性体验的尊重、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呵护与促进。观念决定行动,所以,其修炼的方法不在于“术”的精进而在于“道”的积淀——教育学理解的提升、教育信念的修为、教育反思的坚持。  相似文献   

5.
减负一直是教育届的热门话题,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点、焦点和争论点。如何才能有效减负,确实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当我们的课堂真正达到高效,学生能够在课堂习得知识和技能,减负自然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们习惯于从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来审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往往忽略了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学生。近期,我组织中心组的几位老师围绕学生显性的课堂学习行为“听、说、读、写、议”开展课堂观察,许是观察视角相对小了许多,也正因视点的“聚焦”,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的热潮中,老师必须要有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扭转陈旧的、不适时宜的教育教学理念,由“一言堂”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而真正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和生命力,构建互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展示平台,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彻底地将“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让我们的课堂真正高效,积极成就学生,积极发展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效课堂是目前素质教育的热门话题,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也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目标,我们说一个课堂是高效的,从外部和结果上看,就是学生的成绩好;从内部和过程看,就是学生学得好。学得好,大致包括“学会”、“会学”、“想学”三个方面。如何让学生做到以上三个方面,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李仁甫是生成课堂的倡导者,他执教的《渔父》让人耳目一新.他的生成课堂之所以具有一种强劲的生长力是因为他的课堂关注点定位非常恰当.经课堂观察后发现,李仁甫老师的课堂关注点一是定位在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控、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发掘上,二是定位在学生表达能力、发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发掘上.正因为李老师把关注点始终定位在学生身上,才会在课堂上生成一次又一次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磨文记     
不错啊,一个很好的报告2018年5月20日,接到任务,我们要举行一次课堂观察活动。身处教科室多年,课堂观察,多年前就已经接触了。我颇为淡定,自告奋勇:“课堂观察报告,我来写。”不就写篇观察报告嘛,只要仔细观察课堂,围绕一个主题做分析,还不是信手拈来?接受了任务,总要做些准备。真做起来,却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观察主题是“学生理解他的学习任务吗”。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课堂教学观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课堂、优化课堂、和谐课堂、反思课堂、智慧课堂,始终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800期特别策划“课堂在转型”——“经典课堂”“现代课堂”“未来课堂”,仿佛展现的是一幅教育艺术的长廊,驻足于前,让我流连忘返。这不仅仅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之缩影,而且我们曾经身临其境。2009年,上海学生第一次参加OECD组织的PISA测评,成绩位居第一,毫无疑问,这是上海基础教育改革30年成果之展现,我们为之欣慰,为之鼓舞。然而,我们不应该驻足于前,应该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3.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梁彩欢 《成才之路》2010,(26):95-95
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很多老师把课堂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了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责任.然而令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则是教师的正确指导与积极引导,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5.
“教育即生活”,教育活动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一定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自然科学教育尤其应该如此。只有求真、求实,我们的自然科学课堂才是以人为本,才是实实在在培养人才的地方。只有真实地面对我们身边的世界,才会培养出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去研究”。小学自然课中,份量最重要的无疑是实验课。实验的本质是探索、发现,教师要利用实验这一活动,使学生善于观察,独立分析、探索、比较、有所发现。事实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曾听一位教师讲《热空气》一课,有…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为着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着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为我们所追求的新的教育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这使我们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将更多的关注点落到了学生身上,而似乎少了些对教师在新课改中要面临的新转变的自我审思。但新课改和新的教育价值观对我们冲击更大的一根弦还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的教师,我在对一堂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实践观摩中,  相似文献   

17.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主要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多年以来,老师霸占着课堂,老师努力在教,学生被动在学,双方都很疲惫,到头来老师累的面黄肌瘦,学生也是无精打采,可成绩又不尽人意。生本课堂是目前教学的唯一出路,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成功的希望。我相信我们的学校在生本课堂的理念之下坚定的走下去,一定会迎来喜人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常说,课堂要以生为本,要时刻关注学生,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是,当“有效”“高效”等字眼刺激我们大脑时,我们经常忘了学生。峨边送教,我勇敢地追求理想,坚定地追求生本教育,以生为本,顺乎天性,从而追求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一、“生成”在知识空白处:适度展开有时候,学生对教材的关注点超越课文的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恰恰与本课的教学关系不大。如教学《太阳》一课,学生常会提出“太阳是怎么形成的”“太阳会毁灭吗”“为什么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之类的问题。这是非常宝贵的课堂疑问。但是,假如我们对这些课文知识的空白点“关切”过分:以延伸课外的名义,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来组织学生探讨太阳的“种种知识”。其结果,语文课极易丢失“语文”的本质而被异化成为各科的大杂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须防止因出现了学生的关注点脱离了文本而使课堂教学转向讨论知…  相似文献   

20.
一、生命教育与高效课堂 2006年,由我主持研究的省级教科研成果——构建“五步探究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了构建“生命课堂”的课堂目标。之所以今天再次提出,是因为我认为:教师、学生是学校中鲜活的生命个体,呵护自然生命、完善社会生命、涵养精神生命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师幸福、学生自信”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生命的完善与美好应是教育最大最持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