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第五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形式的规律,即概念联结成判断和判断联结成推理的规律。规律这一章是比较重要的,应特别注意掌握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内容、要求,以及违反规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自身保持同一。它要求:自觉地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概念、判断的确定性。违反同一律的基本逻辑错误是思想不确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混淆概念或混淆论题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第五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本章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介绍思维的基本规律.着重掌握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各自的内容、要求,懂得违反它们会犯什么逻辑错误.一、同一律的内容、要求及违反它的逻辑错误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自身保持同一.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反映同一对象的概念,内涵与外涵不变.因而,同一律的要求是:自觉保持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确定性.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违反同一律的基本逻辑错误是思想不确定,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判断不确定.其具体表现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混淆概念或混淆论题  相似文献   

3.
一、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准确找出句子语病按照普通形式逻辑的观点,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循、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想要有确定性,即要求所用的概念或判断要保持其确定的内容。如果违反了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都是真的,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一个思想或是反映某个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某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二者…  相似文献   

4.
<正>做为一名中学教师,必须学好“形式逻辑”,从而保证传授知识、概念的准确性.我对“形式逻辑”中的“同一律”感触尤深.浅谈心得如下,以就教于各位老师.首先,形式逻辑同一律的“同一”与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是有联系的(当然又有区别).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有它的质的规定性.事物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之前,它是什么事物就是什么事物.而思维的同一律,就是客观事物这种质的规定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在思维过程中保持思想自身的同一,它是思维的规律.思维同一律仅适用于思维领域,思维规律讲的“同一”,并不是哲学世界观,并不认为客观事物是绝对不变,永远不变的.因此,第二点即是思维同一律的“同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思维同一律的“同一”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保持自身的同一.所谓“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而言.同一时间,是指思想对象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思想的自身是同一的.超出了同一时间,思想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反映了对象的思想自然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与思维规律要求的“同一”并不相违背.同一关系,主要是指对象的同一方面.不注重这一点,就容易在教学或自修中造成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5.
李太敏 《教学月刊》2008,(12):49-5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没有严谨的思维则又是学好数学的硬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违反逻辑思维的规律而产生错误屡见不鲜.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或判断与其自身应同一,反映同一个对象的思想是确定的,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个含义,不能偷换它的含义,这人人皆知的朴素的规律,实际上就是逻辑学中的基础定律——同一律.要避免产生逻辑性错误,首先必须遵守同一律,那么在数学解题中到底有哪些违反同一律而产生逻辑性错误呢?本文试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排中律。排中律的定义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不能同时给以否定的思维形式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为了避免永假式。例如,“A是B和A不是B”两个命题,在三同一的条件下,是既不同真又不同假的,都给以肯定是违反矛盾律的,都给以否定是违反排中律的。而无论“都给以肯定”或“都给以否定”,都是因为涵有逻辑矛盾。因此,矛盾律和排中律是思维形式组合原则“避免永假式”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展开,或者说是从不同侧面对同一律等值原则的具体规定。定义中的“同一思维过程”仍然指三同一,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反映同一对象的思维过程。不能同假的原式和继式包括:下反对关系的,如原式为SIP,继式SOP的等;矛盾关系的,如原式SAP,继式SOP的等。前  相似文献   

7.
在同一律教学中,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同一思维过程”、什么是“A是A”以及“合理违反同一律”的特殊情况。在不矛盾律教学中,要注意讲清“看似矛盾,实质上并不矛盾”的概念或判断,注意分析具有隐蔽性的逻辑矛盾。在排中律教学中,对人们的某些思维或表述,要结合语言环境加以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8.
在同一律教学中 ,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同一思维过程”、什么是“A是A”以及“合理违反同一律”的特殊情况。在不矛盾律教学中 ,要注意讲清“看似矛盾 ,实质上并不矛盾”的概念或判断 ,注意分析具有隐蔽性的逻辑矛盾。在排中律教学中 ,对人们的某些思维或表述 ,要结合语言环境加以分析 ,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9.
一、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准确找出句子语病   按照普通形式逻辑的观点,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循、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想要有确定性,即要求所用的概念或判断要保持其确定的内容.如果违反了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都是真的,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一个思想或是反映某个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某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二者必居其一.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无所断定“(也叫模棱两可)的错误.充足理由律要求作为理由的判断必须是真实的或经过实践证明而无疑问的,理由与推断之间要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如果按这些逻辑规律来解答一些有关句子的语病,那就容易得多了.   ……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89):83-84
逻辑规律要求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致,不允许自我否定。同样,逻辑规律要求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不允许在同一词句内部包含有互相否定的内容,词与词的搭配应符合语法规律、常规的语言习惯和自然的逻辑。英语同语的本质就是一种违反了逻辑规律中同一律的特殊反复,它的句式均衡,节奏分明,表达有力,能带给人语言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同一律,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换;判断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在人们的正确思维中,同一律确实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一个理论体系中,如果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这个理论体系就会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在探讨真理的论争中,如果违反同一律,就达不到分辩是非的目的;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也需要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否则无法沟通。但是,我认为,把同一律当作一条清规戒律,似乎不能越雷池一步,也是不恰当的。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认为:“违反同一律要求构思想一定是混乱和错误的”①(圆点为笔者所加)。而中国人民大学的《形式逻辑》更认为,对故意违反同一律的偷换概念,“必须不仅从逻辑上,同时也从政治上,加以无情的揭露,暴露他们的反动本质,并且肃清其流毒和影响。”②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实际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违反同一律,从主观方面看,如果是无意识地、不自觉地违反的,多半是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或者缺乏逻辑修养造成的;至于出于某种目的,故意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确是“马列主义敌人经常采用的诡辩手法之一”,③但并不是只有马列主义敌人故意违反同一律。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故意违反同一律的例子,既谈不上思  相似文献   

12.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是确定的,即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偷换概念是违反同一律要求的。但是,偷换概念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在特定的场合下,巧妙地偷换概念,可以收到更好的  相似文献   

13.
逻辑规律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规律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津是保证思维确定性的规律,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所有的形式逻辑教材都要对这三条规律进行介绍和研究。但是,在介绍和研究这三条规律的文字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理论与理论、理论与实践之间不一致的地方。如同一律中“自身同一”的问题,矛盾律是否能避免“逻辑矛盾”的问题,矛盾律及排中律的公式与内容、范围不一致的问题,等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讨论,以期得到诸位同行的指教。一、关于同一律的内容中的“自身同一”逻辑著作对同一律基本内容的表述各有不同,但以下的表述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同语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必须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那就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发现同语的本质就是一种违反了逻辑规律中同一律的特殊反复。它的句式均衡,节奏分明,表达有力,能带给人模糊而又蕴藉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33.同时否定 SEP 和 SO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34.如果既不否定 SAP,又不否定 SEP,则()(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抽象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象思维是遵循同一律 ,运用抽象思维方法 ,操作抽象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 ,建构用抽象逻辑结构起来的思维成果的逻辑规律型代换思维。同一律是在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 ,从同与异的对立中去异取同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抽象思维有其巨大的合理性 ,也有其重大的局限性。它的创造是必然的 ,它的否定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抽象思维是遵循同一律,运用抽象思维方法,操作抽象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象,建构用抽象逻辑结构起来的思维成果的逻辑规律型代换思维。同一律是在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从同与异的对立中去异取同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抽象思维有其巨大的合理性,也有其重大的局限性,它的创造是必然的,它是否定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深层修辞也称作"变格修辞",为了表达的需要,它突破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和逻辑学的规律,辞面的构建从形式上来看,常常是破坏甚而是违背了逻辑的同一性。本文旨在探讨深层修辞在形式上违反逻辑同一律的情形下,如何利用逻辑同一律来构建其深层语义,并将其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寓难于易,以柔克刚我们常常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个概念,—个规律,教师说来说去,学生仍然不甚了了。这时不能急,不蛮干,动动脑筋找巧法。不少教师认为逻辑难教,不少的学生也认为逻辑难学,特别是对其中的思维规律,更为缠搅不清。为了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上课时应多举些形象生动而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力避抽象枯燥。当讲到违反思维规律的同一律时,我不首先硬讲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思维要遵循一般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逻辑规律和辩证规律。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语文思维活动遵循了普通逻辑的这四大规律,就可以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思维首尾一贯,保持统一和确定。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避免含混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无论证性。从而正确地表达思想、交流思想,正确地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