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对现代主义质疑、反思和批判的一种新的认知范式,为研究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视野和新的研究取向。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对心理学产生的影响,使我们获得了思考谋求心理学的价值取向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诞生于对现代主义梦想的幻灭,主要观点是质疑理性,倡导多元视角方法论.文章探讨了其相对主义倾向在二语习得学科的影响,提出在二语习得理论建构中不应走后现代主义带来的相对主义路线,但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中应该积极运用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开放心态.  相似文献   

3.
摘现代主义认为世界和知识是确定的、可预测的、可理解的;而后现代主义强调个别性、不确定性、阐释性和即时性。不同的受测对象对同一阅读文本有不同的阐释,致使这一测试方式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只有现代主义的实证研究和后现代主义的混声合唱才能解决阅读理解测试目前所处的尴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社会思潮。其对主流心理学的心理学观和心理观、心理学知识观、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主流心理学的改造。但由于后现代思潮本身存在的巨大破坏性、矛盾性和不完善性。因此其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改造的片面性也就在所难免。为使心理学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些偏颇之处进行辩证的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教育心理学漫谈──第十六讲几种教育心理学流派简介(上)曾晓新一、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以有机体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做为研究对象,因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观察而不是内省。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决定于刺激...  相似文献   

6.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介绍 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现,在心理学上出现了一种与传统心理学相异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它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机械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分析性本能决定论,主张把现实社会的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强调研究人类的现实经验、价值和意义,关心人的本性、创造性潜能、人的自由与选择.该运动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的“元叙事”——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过分强调“方法中心”、“唯实证主义”而使整个心理学陷入危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去中心”等观点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语境和思路。以后现代主义为依托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展开全面解构和批判.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未免矫枉过正。心理学的发展应从科学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中汲取精华。建构一种多元取向的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8.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其势不可挡的锐气和实证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法统治了心理学界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为心理学走上科学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作为一个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已经不复存在,但时至今日.行为主义的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仍在社会很多领域里发挥作用。本文力图通过社会文化背景与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性阐述其兴起的原因,而从方法论的视角揭示其衰落的必然性.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行为主义关于学习和发展的观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整个西方心理学界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行为主义的研究对象、学习模式和发展的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试图对行为主义关于学习和发展的观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考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本梳理了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现代主义美学的问题性,描述了后现代主义是如何在现代主义美学内部找到理论突破点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论域。指出后现代主义美学正是从现代美学学科诞生的源头看到了现代主义美学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即明确的政治权力诉求与追求完全主体独立之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理解现代性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历来存在着争议,各学派对其的理解影响着学派内部的研究模式及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走向。从长远来看,心理学鸽学科性质更关乎心理学的发展前途,是心理学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于心理学的把握必须跳出局部的、片面的显微镜观察,而使用广角镜头进行宏观的认识。从直观意义上对心理学学科性质进行把握的结果就是心理学是一门多性质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现代主义的深刻危机,并且提出超越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利奥塔德的后现代认识论集中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转换。他紧扣后现代社会中的知识状况及其功能性质的变化,拒斥了以统一性原则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确立了以差异性原则为核心的后现代主义认识论。抛弃整体和统一,崇尚局部和差异,构成了他的多元视角主义的基本立场。从他的思想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是怎样解决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的文化危机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处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夹击之中,但它的发展无需在二者间作非此即彼的强迫性选择。心理学必须进一步贯彻实证精神,又应对后现代主义的时尚,关注实证心理学的不足。建立心理学的中层理论和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心理学处于现代与后现代压力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后现代主义将矛头直接指向科学启蒙时代以降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志在完全解构或消解现代主义的同一性、唯理性和必然性。当下,后现代主义已经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并与现代主义教育学发生激烈“碰撞”。在这关系到教育学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口,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将作出何种命运的抉择?我们认为,本真意义上的教育既不是一种现代主义教育,也不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教育。而是在现代主义教育与后现代主义教育之间。当然,我们所说的“在现代主义教育与后现代主义教育之间”并不是一种回避矛盾、恐惧极端的调和主义,也不是一种胆小怕事、无可奈何的折衷主义,而是一种居间引发、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本文仅就成人教学的目标问题作一些宏观诠释,以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成人教学目标观。  相似文献   

15.
认知心理学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必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一方面坚持高科技的起点,汲取了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精华;另一方而,坚持以大脑中的认知过程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囚此,认知心理学在研究环境决定论,即“教学操纵”和“结果操纵”等外部条件关系的同时,注重学习者内部因素的作用,强制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记忆系统的性质、在大脑中的认知加工过程;学习者头脑中知识的保存及记忆系统的认知变化。这样,认知心理学就与行为主义教学观划清了理论界限,并提出了要研究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结构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法学在进入中国过程中遭到的质疑和批判的对比分析,指出在当前中国法制环境下,应当以一种谨慎的质疑的态度来对待后现代主义法学。后现代主义的真谛不仅仅是一种通向真理的路径,更为重要的是代表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对现代主义承诺的怀疑和谨慎的精神,所以后现代主义对于当前中国法学的影响并不是其解构后得出的结论,而是在方法论意义上对现代法制提出反思和质疑。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从作为独立的学科发展伊始,就表现为科学主义研究取向和人本主义研究取向的分歧。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又称狭义的科学心理学,其立足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遵循自然科学的研究原则,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本文就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等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回顾与阐述,对心理学科学主义取向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反对实证,主张多元的观点对现代科学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从传统的实证主义方法和主导向多元化的方法转变,从以方法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西方的一门学科,其发展方兴未艾。本文主要阐述跨文化心理学的研充对象和研究目标、跨文化心理学的一般框架、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跨文化心理学的性质,为跨文化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20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其主要理论来源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文艺运动、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被视为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批判与期望,也许可以看成是其现代化道路的完善,是其发展史上向前迈出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