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Jokes and Humor     
有三个人死了。分别是一名医生、一名会计和一名律师。他们来到了圣彼德面前。圣彼德对他们说,如果他们想进入天堂,就得每人回答一个问题。圣彼德看着医生开始发问,“以前电影院放过一部电影,说的是一艘船撞击冰山后沉没,电影的名字是什么?”医生回答,“《泰坦尼克号》,”医生随即被允许进入天堂。然后圣彼德看着会计说,“船上有多少人遇难?”  相似文献   

2.
朱向明 《班主任》2012,(9):57-57
正读到一则短文《总会有另一种观点存在》,觉得很有意思:一个叫阿甘的人死后升入天堂,在天堂的入口处,圣徒彼得对他说,每个希望进入天堂的人都得接受一次测验,答对三个问题才可以进入天堂。彼得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星期中有哪几天是以字母‘T'开头的?"阿甘思索了一下,说:"答案太简单了,就是‘今天'(today)和‘明天'(的morrow)。"彼得的眼睛立刻瞪得大大的,叫道:  相似文献   

3.
欺骗的代价     
三个男人开车出去玩,不幸出了车祸,他们一起来到天堂之门.上帝在大门口等着他们,说:"你们好!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谁如实回答,我就让谁进天堂;要是撒谎,那地狱之门就会向他敞开."三个男人对视了一下,都保证如实回答问题. 上帝的问题是:"你曾欺骗过你妻子多少次?"  相似文献   

4.
谁下地狱     
正一位牧师在讲道时,有一个信徒在睡觉,于是牧师对众信徒说:"想升入天堂的人请站起来。"除了那位打瞌睡的信徒外,其余的人全站了起来。接着,牧师又大声喊道:"想进入地狱的人请站起来。"那位睡意正酣的信徒被惊醒了,懵懵懂懂地站了起来。牧师对他说:"你既然站着,看来真是想进入地狱了。"信徒看了看讲坛上的牧师,答道:"你不是也站着吗?"  相似文献   

5.
阿甘死后,升入天堂,在天堂入口,他遇到了圣徒彼得。彼得对他说:“很高兴见到你,阿甘,我们已经听到了许多赞扬你的话,但我不得不告诉你,这里已是人满为患,因此每个想进入天堂的人都得接受一次测验,通过测验的人才可以进入天堂。”阿甘说:“彼得,能来这里我很高兴,不过没有人告诉我需要测验,但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测验。但愿题目不要太难,毕竟生活本身就已经是一次足够难的测验了。”彼得说:“我知道,阿甘。测验不是很难,只有3个问题:一个星期中有哪几天是以字母‘T’开头的?一年有多少秒(Seconds)?上帝的名字是什么?”阿甘带着这几个问题离开了…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  相似文献   

7.
看不见     
一个新兵想找个借口离开军队。于是他找到军医,说:"真糟糕,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了,有什么办法吗?"医生给他看了一会儿,说:"你能证明你的视力不好吗?"新兵环顾一下四周,指着远处墙上的一颗钉子说:"医生,你能看见墙上的那个钉子吗?""能看到。"医生回答。  相似文献   

8.
正用什么指导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于是,对我校小学部三、四年级的23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口头调查。当我们问道:"小同学,你写作文是给谁看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回答说:"是给老师看的。"还补充理由说:"每次作文不都是老师批阅一遍吗?"也有说是给自己看的,还有说  相似文献   

9.
李瑜亭 《成才之路》2014,(18):54-54
正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曾去过一家外贸公司求职,公司主管问我:"你的英语怎么样?"我自信满满地回答:"我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学得很好。"说着,主管让我看一段英语电影,看完后问我:"你能听懂多少?如果他和你说话,你能对答如流吗?"说真的,我当时真是很认真在听,但是我只是听懂大约一半左右,更别说对答如流了。这个主管笑着说:"对不起,你不太适合这项工作,我们需要的是会用语言的人,不是语言学得好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只小鸟,被人类抓住之后,不吃不喝而死,它的灵魂飘上了天堂。进入天堂之后,小鸟见到了上帝。上帝看了看它,十分惊讶地说:“你的生命期限还没到,怎么就到我这儿来了?”小鸟流着眼泪,伤心地说:“现在的人太坏了,他们用自己的高智商,欺负我们低等动物。”上帝听了这话,十分着急地问:“这是真的?”小鸟回答说:“那当然!他们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捕杀动物,有的还把我们烧烤了吃,您说他们有什么资格这么做?”上帝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你就是被人类捕猎而死的,你过来。”小鸟飞到上帝身边,上帝伸出手指一弹,一种透明的粉末附在了小鸟身上。…  相似文献   

11.
乾隆皇帝下江南,站在镇江的金山寺上,指着长江里来往穿梭的船只,询问左右:"江中有几条船?"纪晓岚反应最为机敏,回答说:"两条。"皇帝奇怪,便问道:"哪两条?"纪晓岚说:"一条叫做名,一条叫做利。"按照纪晓岚的逻辑,江上只有两条船,其实天下也只有两种人,就看怎么分类了。  相似文献   

12.
终极密码     
<正>二战期间,十八岁的彼得被德国人关进了集中营,和他同牢房的是个叫别尔夫的青年。在患难与共的日子里,他们相依为命,情同手足。那天,集中营新来了一个叫休斯的囚犯,他自称是一名英国飞行员。一次,别尔夫、休斯和几个囚徒躲在牢房里商量着什么事,彼得走进去时,他们立即住了嘴,眼中流露出警惕的目光。当天夜里,彼得悄悄问别尔夫:"刚才你们鬼鬼祟祟地在商量什么呢?"别尔夫却支支吾吾地说没商量什么。见别尔夫不肯对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由来一次听邓桐先生教授《黄郦》,深受启发。邓桐先问:"你们知道我今天要上什么课?"学生回答:"《黄鹂》。""既然知道了,你们肯定看了吧?"学生回答:"看了。""既然看了,请你们把课本合上回答我几个问题好不好?"邓先生接着问:"书下注释说了什么?作者是谁?看了文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地方?"一堂赏析课就这样悄悄展开。一堂课下来,授课者轻松,学习者很受益,  相似文献   

14.
一名妇女发现三位蓄着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家门口。她不认识他们,就说:"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但各位也许饿了,请进来吃些东西吧。" 三位老者问道:"男主人在家吗?" 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 老者们答道:"那我们不能进去。" 傍晚时分,妻子在丈夫到家后向他讲述了所发生的事。丈夫说:"快去告诉他们我在家, 请他们进来。"  相似文献   

15.
《看电影》杂志社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徐静蕾:"你觉得今年最好的电影是哪些?"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放牛班的春天》、《姐妹情色》,还要说理由吗?" 确实,《放牛班的春天》一经公映,就在法国创下了600万人300万票房的观影纪录,据说当年每100个法国人中就有12个人去电影院观看过这部影片,被誉为一部"不得不看"的"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佳作. 电影描写的是一个落魄的音乐家助理教师和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的故事.电影用略带灰暗的色彩和稍显悲伤的情调,展示了1949年法国乡村一所外号叫"死亡池塘"的男子寄宿学校的生活场景.无所作为的失意音乐家马修为生活所迫来到这里当助理教师.这里的学生各个调皮捣蛋,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校长、老师被迫采取高压管治,体罚禁闭是家常便饭,换来的却是孩子们加倍的调皮和无法无天的恶作剧,甚至是对教师和牧师的人身伤害.初来乍到吃尽了苦头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6.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17.
请先看下面两个现象:现象一:在一节语文课上,当一个学生把"纤细"的"纤"字读错音时,教师说:"你预习得不够充分,谁来帮助他?"然后,教师连续找了几名同学来读,直至找到标准答案为止。现象二:在教学中,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全面,有许多教师往往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完整,谁补充?"接着叫第二个同学来回答。对于现象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惯用这种做法,貌似找其他人帮助,实则在批评那个学生,且冠以"预习不充分"之名。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读音,也未必就是"预习  相似文献   

18.
添柴人     
男孩从监狱里参观回来,问爷爷:"为什么监狱里会有那么多坏人?"爷爷想了想,回答道:"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一团火。"男孩好奇地问:"是什么火?""那是罪恶之火。"爷爷说。"是谁点燃他们的罪恶之火呢?"男孩继续追问。"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火种,而  相似文献   

19.
薛莉 《八小时以外》2013,(4):112-112
有人说,寂寞的人才会选择一个人看一部电影。我想也许是这样的吧。身边的人都在有滋有味儿地忙碌着,各类奇异的信息八方而来。而我,恍惚一个旁观者,身在戏外,却又偶尔被戏里的光环覆盖。每当这时,便会追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没有人知道我们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真正意义。"电影的最后,九十高龄的朗福勋爵又一次进入狱中,聆听五起残害幼童的杀人犯迈拉·欣德利的  相似文献   

20.
古埃及有这样一则寓言。鸟儿子问:"爸爸,您说人幸福吗?"鸟爸爸说:"没有咱们幸福。"鸟儿子问:"为什么?"鸟爸爸说:"因为人的心里长了一根刺,这根刺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