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时候,眼泪像一根刺,流在我的脸上,痛在母亲的心里。还记得我只要一哭,准能换得母亲手中的糖果;难过的时候只要流出眼泪来,便可享受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次次哭泣,一次次感受母爱。虽然眼里流着泪,但却是满心的欢喜。在那个年代,眼泪是个调皮的小孩,它诠释着一种贪恋——对爱的贪恋。  相似文献   

2.
妈妈像盏灯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做过无数次眼角膜移植手术。但这次,当我拿起手术刀,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因为移植眼角膜的是我最亲、最爱的人——母亲。  相似文献   

3.
刘畅 《新闻天地》2010,(9):66-67
我走过,我看见。贫困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是我从贫困母亲的眼睛里,看到的不仅仅有哀怨的眼泪,更有一种对苦难的坚忍和对幸福的执著。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份母亲的希望。——于全兴  相似文献   

4.
1999年12月22日,我站在十大杰出青年颁奖的舞台上,当我的双手握住主办单位发的金奖奖座,做了一场长达四十分钟的演讲后,现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长官们甚至为我起身鼓掌。就在那一刻,母亲和大弟就坐在来宾席上,我看着台下的他们,突然往事翻涌心头,想到自己和家人一路艰辛走来,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下来。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得到奖状或奖  相似文献   

5.
陈铎的眼泪     
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播映了系列纪录片《长征:英雄的诗》。长征红军将士们英勇献身、克服千难万险的精神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陈铎在第四集《母亲万岁》中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的场面,也使我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陈铎是中央电视台老的节目主持人。他在《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等节目中的沉稳淳朴的风格和语调,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长者和学者。而这一次我却看到了他满腔激情的一面。 那是陈铎采访李中权老将军的时刻。李中权一家都参加了红军。他的母亲经过两次翻越雪山后身体已  相似文献   

6.
正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绝死亡。在这世上有三个与我个人死亡牢牢相连的生命,那就是父亲、母亲还有荷西,如果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世上还活着一日,我便不可以死,连神也不可以将我拿去,因为我不肯,而神也明白。失去荷西后的一个深夜里,我与父母谈话,突然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的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母亲听了这话,眼泪迸了出来,她不敢说一句刺激我的  相似文献   

7.
只要是人,就会遇到逆境,就会受到挫折。人人都会碰到困难,都会遇到挑战,都会寻求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就我而言,我的力量源于我的父母,特别是源于我的母亲。直到今天她依然是一位具有非凡力量和常识的女人。她总是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我至今还记得母亲最早传授给我的一个经验。那时我大约4岁,我家也刚刚搬到  相似文献   

8.
段力 《军事记者》2013,(10):55-56
1951年3月,解放军画报社主办的摄影业务研究杂志《摄影网》第5期转载了一幅志愿军战士抹眼泪的照片,并对志愿军视觉形象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张照片最初刊登于1951年1月31日出版的《东北画报》第81期,拍摄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摄影记者红陆。照片前景是一位朝鲜母亲抱着孩子,坐在地上,转头向身后的志愿军战士望去。志愿军战士正在用右手擦拭眼泪。孩子坐在母亲的怀里,眼神朝向镜头,脸上略带笑容。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眼泪     
用什么方式才能将你收回?亲爱的眼泪你的出走,会引起一场暴动在诗人的笔下,你能与大雨对峙可是亲爱的眼泪。你只需一滴就足以将我一生的幸福打碎从一次误会开始,你在另一张脸上出现来得那么悄然,像夜猫的足爪那么隐秘,像上个假期深埋心底的远足开始是一滴,然后是两滴、三滴在熟悉的轮廓上画一幅陌生的地图更俗气的比喻:你是一条河很窄,却用尽一生的回忆也难以泅渡很浅,正好能淹没两个无所事事的灵魂我不敢凝望河的源头,只能眼睁睁地目睹一双陌生的手,缓慢地将河道填平请让我说出最后一句话,亲爱的眼泪你不是我的,第三张脸的出现使你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10.
珍贵的爱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出生。很多眼睛注视着分娩室的门,相识或不相识的面孔神情严肃。一刻钟,又一刻钟,当婴儿响亮的哭声传来,很多人流下了眼泪。原来婴儿的父亲身患癌症,命在旦夕,为了能让他活着时抱一抱亲生孩子,婴儿的母亲决定让孩子提前两周出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为上抗大,母亲不惜绝食抗议我的母亲黄实(1917-2005),河南省安阳县郭村乡人,曾用名黄素贞。母亲一岁时,姥爷就被人杀害,目不识丁的姥姥一人含辛茹苦把母亲养大。母亲在1934年夏天,考进开封女子师范学校。1935年北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母亲和同学们积极响应,一起上街游行,高呼抗日口号,张贴抗日标语。从此,母亲逐步认识到:面对日寇的侵略,只有坚决抗战,才能不当亡国奴。从此,只要有关抗战的活动,母亲就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12.
我母亲做了几十年的饭菜. 小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活鱼蹦虾的小县城,为了保证那些活蹦乱跳的"家伙们"的"鲜",作料用得尽可能地少,我记得母亲做的鱼汤是非常鲜美的,那个"鲜"啊,只要一提起,我就要流口水,后来,离开家乡好多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家乡的味道里有那鱼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老母脚髁骨折拆除石膏后的那天晚上。我萌发了为她洗脚的愿望。我把一脸盆热水放在床前地面上,水稍微烫一点。便用双手轻轻地将水撩在母亲脚面上。我头一次真真切切地看清了母亲缠足多年后的一双小脚,脚的前部尖尖的。除了脚拇指外,其余四指向脚心弯曲,紧贴前脚掌。长年累月地走路与劳作.四指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待手可入水时。我让母亲把双脚埋入热水中,先替她洗去脚髁、脚面上的浮泥,又用指甲挖着母亲脚底的老茧。此刻,我头脑中出现了母亲年轻时背着我穿梭于田间地头的情景。那个时候,母亲的一双小脚灵活地跳跃在田埂沟渠间.我伏在她的后背上.我的身子也是一起一伏的。我记得,母亲的后背就是我童年时的摇篮,我是在母亲似如摇篮的后背上长大的。还有一次清晰的记忆,母亲与邻家几个小媳妇大姑娘坐在我家堂屋前的石榴树下。火红的石榴花缀满枝头,她们下石榴花染腮涂唇,然后又染红了指甲,我记得那时母亲青春的脸庞像石榴花般艳丽。如今,母亲已经衰老。缕缕银丝取代了满头乌黑的秀发,脸上细密的皱纹如古树的年轮,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只有那一对美丽的眼睛,至今还闪烁着些许光芒,我从光芒中读出了母爱。领悟到了感恩。当我再一次抬起头来欣赏母亲明亮的双眸时.那双眼睛变得扑朔迷离.眼角处滚出了晶莹的泪花。  相似文献   

14.
书情     
第一个教我看书的人是父亲。他在上海作医生,颇有名气。所以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回来还要给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患者治病。可是,只要我拿着本书往父亲怀里一钻,父亲便会放下一切,一页一页地给我讲书上的故事。一天,我买了两支彩色粉笔,把书上的故事画到了客厅的墙上。三堵白墙顿时色彩缤纷。为此,母亲狠狠地打了我一顿,父亲知道后又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吵完了,父亲请来工匠,刷白了两堵墙,却用  相似文献   

15.
享受执著     
“眼泪和欢笑都是第一次。”少年时代捧读王蒙“青春万岁”里的诗句,我是热血沸腾过的。 在眼泪和欢笑里,背着山石一样的沉默从遥远的山村走向喧嚣的城市,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到一个独抒己见的青年,白驹过隙,无法挽留的最是时光的脚步。 在清冷的日子里,我固守在城市的一隅,用心尺丈量理想和现实间最短的距离。一如农夫,耐心而又虔诚地守望田头,等待春华秋实。我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  相似文献   

16.
狱中     
正【整理者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母亲郑育之给我看了她的一篇回忆录,从中让我了解到关于母亲第一次坐牢的情况。那时,她才二十岁,在老共产党员薛迅的教导和帮助下成长了起来,在薛迅离开监狱后,她勇敢地承担起领导狱友与敌人作斗争的职责。1990年代初,母亲年事已高,已经不能写什么文章了,我与我大姐和哥哥将她所有的作品及回忆录汇集在一起,为母亲编了一本书,取名"多年的心愿",出这样一本书是我们  相似文献   

17.
特写的抢拍     
邵薇 《军事记者》2012,(12):I0002-I0002
又是告别的季节,谁的眼泪在飞? 当这张照片第一次映入眼帘时,我的目光被蓦地吸住,静默注视几秒,感觉这名老兵的眼泪仿佛要从画面中渗出来,渗进心里……细细体味,画面的冲击与情感的张力从何而来?来自捕捉,来自构图,来自细节。  相似文献   

18.
我在八九岁时,第一次写了一首诗。 那时我父亲是好莱坞的大亨,派拉蒙制片公司的经理。母亲在各种学术活动里是个领袖人物,帮忙把“文化”介绍给二十年代充满活力的好莱坞。 母亲读了我的那首小诗,哭起来了。“柏弟,这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客寓北京,两位来自遥远北国的年轻人敲开了我的房门。他们作了自我介绍,其中一位叫王俊,他说他正在编一本书,是献给他母亲的,希望我能在书前写几句话,代他表述对母亲的这番心意。这事我听起来有点奇怪,忙问编的是什么书,他说是当代文化人的一些手迹。我问,这是他母亲所爱好的吗?他说他母亲没上过一天学,却一直支持他做这件事。我问他自己的文化程度,他说很低,只有中学。这几句问答把我深深感动了。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小时候家乡已经很少有人识字,但不管是老大娘还是小伙子,只要是见到路上有字迹的纸张,都绝不踩踏,总是恭恭敬敬拣起来送到庙里焚烧,焚烧炉上写了四个字:“敬惜字纸”。我在王俊母子身上看到了这种行为的延续。他让我写几句话,是因为看  相似文献   

20.
安宁 《出版参考》2009,(9):36-37
我和晨,只见过一次面,而且那时还是懵懂少年,对于我们之间与生俱来的相似,一无所知。但她却是我的亲生妹妹,真的。 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了。母亲在接连生下两个女儿后,终于对又一个接踵而至的丫头,感到了厌倦。这个女孩,在母亲的怀里,连奶都没有吃上一口,就被一个陌生的女人,踩着惨淡稀薄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抱走了。我那时并不懂得大人的忧愁,看到休养中的母亲,吃喷香的鸡蛋,便不觉流了口水。母亲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