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坦洲理工学校是市级重点职业中学,位于中山市最南端的坦洲镇。学校占地102亩,现有班级40个,学生约2100人,教师118人。开设有机电、电工、管理、电脑、文秘等专业,其中机电专业为骨干专业,参加市奥林匹克技能竞赛多次获得佳绩。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坦洲,也有部分来自外镇和外市、外省。杰士美公司是坦洲大型的优秀外资企业之一,员工约4000人,年产值数亿元。董事长吴明村先生是中山市荣誉市民,他秉承“追求完美,回馈社会”的理念,10年来共向社会捐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是文体活动(如市杰士美杯足球赛)和教育事业(如杰士美助学金)。特别是对坦洲理工学校,公司多年来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10,(7):44-46
坦洲实验中学成立于2004年8月,由原坦洲镇第二中学和坦洲理工学校初中部合并而成。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270人,专任教师147人。学校成立以来,以“创建设施一流、校风良好、具有一定特点、质量较高的实验性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学校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主体教育理念的确立与建设新农村优质初中的认识与实践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国率先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学校之一,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合作已长达24年。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道路。一、建立校企合作良性运行机制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与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合作,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是学校成立了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研究院、各大集团公司领导组成的董事会,定期研究学校发展规划、企业人才需求、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涉及到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也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总结,是他们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就是最典型的一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还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前苏联的“产学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三明治式”等等。现对我省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更好地为海西建设服务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技工学校是广东省重点技工学校,几十年 来,为佛山市乃至广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技术工人, 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1995年学校与欧 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双元制”职业教 育。该公司是德国欧司朗公司在华的合资企业,生产 著名“OSRAM”品牌照明产品。联合办学以后学校 为该公司培养电光源专业的技术工人。以保证其产品 能符合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 一、“双元制”在我校的实施情况 佛山市技工学校与欧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合作开 展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产物, 得到了德国政府的…  相似文献   

6.
“双元制”学习场所间的合作〔德〕君特·佩措尔特王倩译如何理解学习场所间的合作?“双元制”学习场所间的合作是指参与职业教育的学校和企业的教学及培训人员之间在技术组织,特别在教学上的相互协作。每个学习场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任务,而且具备法人资格。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这类高校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传承了职业教育办学传统,“双元制”模式在其办学中得到延续和发展。“双元制”模式具有直接面向区域服务企业等特征,对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正面临转型,培养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任务。文章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分析“双元制”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由其引申的办学定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及政府、行会、企业等多方发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思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国创成形技术工程师学院建设背景下,校企围绕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建设,以高标准培养对接高精尖产业,满足绿色制造、轻量化制造等高技术企业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为目标,打造集研发、生产、教学、服务为一体,形成具有鲜明“双元一体,学岗直通”特色的工程师学院人才培育模式。校企双方在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教学项目开发、师资、教材教法等方面开展共建、共育、共享、共研的深度合作,以期最终实现“双元一体,学岗直通”特色的工程师学院人才培育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校和企业之间两地教学方式互相交叉,相辅相成,企业以满足学生实训为主,学校教育以服务企业需要为主,企业培训总学时数占2/3,学校教学时数占1/3。“双元制”培养了学生的第一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能力。“双元制”是德国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山东陵县职专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陵县当地产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上,把农牧、机电、服装、汽修等专业做为“双元制”办学试点专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  相似文献   

10.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示范院校的创建为例,以高职数据状态平台为依据,以“双闭合链”模式为理论指导,通过学院的IBM实训基地、物联网学院、服务外包职教集团、德国“双元制”教育中心等为主要办学实践载体,逐步形成“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双负责人”培养机制,最终实现政、校、企三者之间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合作互融。  相似文献   

11.
改革与“双元制”的推行钟宏世“双元制”(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是原联邦德国的一种教育体制和形式,其实质是以企业为主体,企校双方共同合作,相辅相成,以培训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体制.其培训从企业需要和生严实际出发,以操作技能为主线,安排理论教学和...  相似文献   

12.
从教学实践看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9月以来,我校与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该公司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十一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为欧司朗公司培养了二百多名毕业生,双方从中都获得了很大收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下就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十一年的校企合作培养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为这方面的工作带来一些启示。一、校企合作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德国著名企业欧司朗(OSRAM)股份有限公司,是西门子集团…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中的校企合作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企业发展需求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分析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本情况】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是由中山市坦洲镇人民政府主办的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学校占地面积89亩,建筑面积20700平方米,教职工总数154人,在校学生2200多人。1992年独立办学以来,现已累计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5000多人,半均每年承担各级各类培训1000余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育的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从培养英才转向为行业培养具有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定制式”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使命的有效途径。在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行业为高等院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实习实践教育场所,行业业务人员参与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合作途径建立校企关系,通过学校与行业“双渠道”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了高校与行业在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上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国外“工学结合”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和日本“产学结合”模式。我国主要有“订单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交替教学”和“两段预分配”模式。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当从完善“工学结合”的法规体系,培育“双元制”的工学平台和培养“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三方面改进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高职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之中,并在英美等国的合作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完善和体现。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模式体现了学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企业一线所需人才。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特点和成功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以“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注重共建共享资源平台建设,以对接广东服装产业、服务广东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校际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专业发展为纽带,通过举办服装设计大赛,产学研高峰论坛,开展校际交流、企业培训、校企招聘会等活动,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沙溪理工学校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表现出“融合-分享”的鲜明特征,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的“融合-分享”式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黄琬瑜 《教师》2023,(3):123-125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也对我国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为改善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育人现状,进一步提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输出水平,校企合作成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校企合作可以大幅提高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实现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电子商务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校企直接接轨,共同实现校企发展目标。出于提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育人质量的目的,文章作者主要从校企合作的视角,针对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积极探索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双元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面向行业、企业更好地输出人才。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全校推行“双元”育人是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需要、发展公平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合作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但目前仍存在“双元”育人机制不健全、学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双元”合作过程随意、合作项目缺乏系统规划,双主体属性未真正体现、企业参与热情普遍不高等困境。为此,职业学校应坚持“双元”育人项目的立项原则,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从共同培育“双师”教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共同实施文化育人和共同评价育人质量等六个方面探索“双元”育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