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陈进文 《物理教师》2013,(11):39-40
在物理教学中,良好的引课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它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知识,或做一些与新课有关的小实验,或提出一些与新课有关联的问题,达到为整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的目的.教师的课堂引课艺术对激起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精确、完美的引课法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正>在创设高效课堂,学习并应用导学案的先进教学理念引导下,数学课堂显得更充实,更有活力。从2014年9月份开始应用导学案至今,在一学年的时间里,我对导学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认为"学贵有思",教重在引,设问导学,"问""导"是关键。设问导学是教师在新课实施中,将学科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进而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应  相似文献   

3.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一、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是用学生自己的学习与交流取代"听讲",在他们自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就他们在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去讲解、答疑、讨论、实验、调查、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其基本流程是:定向自学,小组交流;课前检测,课上交流;解疑释惑,当堂训练。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本文从"教师以问引问"、"小组成员间互问"、"班级同学中发问"这三个层次阐释了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课前习题引人入胜,促进课前合作学习在设计课前练习时要注意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好的课前练习要尽量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做前置练习的过程中,能得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能暴露出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引发讨论,尽量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小组合作的时效性。笔者认为设置富有学习趣味的游戏、实践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时,积极探索,积极互动,思维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饶河县小佳河镇中学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以分层教学为突破口,结合名校先进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本校实践,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提出了"三学一练一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三学一练一评"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流程为自学一研学一导学一练一评。包括以下几方面:1.自学:课前用10~20分钟时间学生自主学习;2.研学:课堂上安排5~8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3.导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15~20分钟时间进行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推器。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通常指课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我在学生间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课前不善于预习,或者说是不会预习,因此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讨论和提问的环节无从下手,课堂听课的效率不高。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我认为要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结合小组进行预习预习并非只是个人的事,"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为增加学生预习的兴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九年级教师,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通过打造有效复习课堂,帮助学生夯实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实现中考梦想。但每每提及复习课,不少教师总会感叹:"课难上,复习课更难上!"如何才能让复习课唱响"好声音"?我一直在学习、尝试与反思。在我看来,复习课不是对新课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堆砌,亦不是对习题的简单练习。我们可以尝试让"好声音"唱响复习课堂,让学生远离机械、重复的被动接受状态,借以激发复习热情,提升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做"纤夫"还是"牧者",对复习课的效率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这里所谓的"纤夫",是指那些拉动学生学习的教师,课堂中只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所谓的"牧者",是指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做教学的引导者、点拨者,使学生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培养阅读能力和学习习惯。学生没有学习的能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尝试学习只能是一句空话,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很难实现。"引导性阅读"教学重教师"引领",重学生尝试练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能力,增长技能。教学中实现"引导性阅读"教学能有效使学生从教材的学习中获取多种知识与方法,培养自主尝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是新教育技术、教育理念影响下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在课前为课堂教学准备相关视频,学生根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相关练习,然后在课堂中展开小组学习。一、运用微视频"翻转课堂"对小学数学课堂产生的影响(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知识与学生中间,是知识的传递者。如果能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的模式中,我们利用微视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理论提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学导课堂"的练习环节正是通过重建课堂结构,创新练习在课堂中的顺序、设计思路以及呈现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试一试、课中想一想、课尾编题展示,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练习,真正成为设计、思考、解答练习的主人,进而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大都采用"三环节"教学模式——"自学探讨,展示交流,巩固拓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全班划分为4~5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对单元内容自学探讨、备课后在课堂上展示.登台的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在最后还留出时间请台下的同学质疑.一节40分钟的课,老师授课时间只有10~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由学生来给学生"讲课".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自学,课堂点评 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更加关注对新知的主动探究。因此,新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学不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并准备2—3个与自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先学"是指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相关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独立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的内容,并整理归纳学习中暴露出问题的过程;"后教"是指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全班同学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先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对于学生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的过程;"逐一突破"是指经过教师对教材的进一步加工后,将课堂中需要学生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介绍] "课前自学,课上互学"教育模式(简称"自学互学"),是河北省<网络教育模式与绩效实验研究项目>的重点研究课题,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自学互学"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改革的做法是:把传统的"课上学知识,课后做练习".变成"课前自学.课上互学,巩同提高".石家庄市作为项目的实验区,从2009年秋季开始,率先在6所小学的部分实验班进行了"自学互学"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  相似文献   

18.
凌素燕 《考试周刊》2012,(73):79-79
为了实现减负增效,作者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新模式——运用“导学指南”,即让学生主动尝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在“导学指南”的引导下自学新课.课中重现、优化“导学指南”。强化学生认识。不仅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生成新的知识点.增大练习密度,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知识。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实现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课前展示可以督促学生"先学"课堂伊始,让学生展示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这对学生课前自学有一定的督促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运用导学案,先学后教、以教定学基本上成了绝大多数语文课堂的模式。但是如果不重视课前学习展示环节,学生的课前自学慢慢就会流于形式,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就会敷衍应付。如果教师重视课前自学成果展示,学生不论出于哪方面的原因,或学习效果、或自尊、或自豪感等等,都会非常重视课前自学。因此,课  相似文献   

20.
一、巧预习。多质疑 预习是许多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种方法。一种有效的预习,应该是课前的自学。既是自学,在预习中不仅要熟悉新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巧妙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梳理出知识要点;尽可能多地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整理出难点和疑点。这样,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带着自己的难点和疑问走进课堂,去和同学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