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第36页:“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课本第37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有三块:加拿大西部、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那。英法七年战争之后,法国虽然丧失了加拿大和新法兰西,但仍拥有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直到1803年拿破仑时期,才将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怎能说七年战争期间(1756~1763),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势力“荡然无存”呢?“荡然无存”?$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36页叙述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以及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从这段文字表述看来,在七年战争之前,法国已经占有整个加拿大。在第37页的《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这两幅图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事实上法国并没有占有全部加拿大,而只占有现在加拿大的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因此,课文中的表述用“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和新法兰西,殖民势力荡然无存”比较妥当。法国丧失的是加拿大的“殖民地”$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方道林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37页的《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图、《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图,对照看,在1750年路易斯安那是法国的殖民地,但在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路易斯安那却成了西班牙领地;但到美国内战前美国领土扩张时,又是从法国手里购买走这一块土地的。课本没有对此中变化做出任何解释。今天的路易斯安那为美国中南部一州,首府巴吞鲁日,北接阿肯色州,西界得克萨斯州,东临密西西比州,南临墨西哥湾,面积125675平方公里,居全国第31位。全州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0米,最高点在西北部的德里斯塞尔山,海拔仅160米,密西西比河流经该州东部,河口处形成广…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试验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31页《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地图中,佛罗里达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而在第32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地图中,佛罗里达又属于英国的殖民地,那么,佛罗里达究竟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呢?其实,佛罗里达自从被西班牙占领后,历史上曾先后被几个国家占领,多次在殖民国家之间相互转手。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之后,西班牙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37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图与第85页《美国的领土扩张》图所示使人无所适从。从前图可见,佛罗里达半岛是英国“夺自西班牙”,而后者的文字又说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于“1810~1819年取自西班牙”。既然佛罗里达早已为英国所夺得,美国又何能“取自西班牙”?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在美洲疯狂殖民侵略,在1565年占领佛罗里达半岛。17世纪英国和法国加入殖民者行列,并相互产生尖锐矛盾。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后,西班牙同英国签订协定,以佛罗里达半岛换取哈瓦那。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西班牙对英作战,1783年,英西两国签约,西班牙夺…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路易斯安那是当今美国的一个大州,在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中曾有几处以殖民地的形式谈及到它,但说法前后不一。在《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一图中标注着路易斯安那是法国的殖民地,而在《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和《独立前的拉丁美洲》图中又标示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美国领土扩张》图中标有美国于1803年自法国手中购得路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35页与第36页关于法国在印度的殖民据点,同一地点却用不同文字表述,即“本地治理”与“本地治里”。又课本第37页《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图、第55页《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与第56页《独立前的拉丁美洲》图,三图上西班牙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分别称为“西班牙领地”、“西班牙属地”和“新西班牙”。我认为前两个称谓应统一起来,称“属地”更准确。因为哪个国家占有的殖民地都称“××属××”,如第51页的“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第56页的“法属殖民地海地”、“西属拉丁美洲”。“新西班牙”称谓也不完整,应为“新西班牙总督区”,这是…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2004年4月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29页“(17世纪)经过几十年的开拓,法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了包括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邪在内的广大殖民地”,31页“七年战争期间……在北美法国丧失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等地”,同时地图中将路易斯安那标为西班牙属地。81页“19世纪早期,美国先从法国手里以低价购买了面积达两百多万平方千米的路易斯安那”。除此之外课本还有多处地图涉及到路易斯安那,其范围、宗主国也不同,而课本对此却无文字说明,教学中师生疑惑不解,那么路易斯安那的归属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9.
17世纪,法国人在北美大陆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它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扩张后,于18世纪初达到极盛,囊括了整个北美大陆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与其同时,它与南方的英属殖民地发生了数次冲突和战争,并在路易十四时代取得过重大胜利;但在18世纪中期的七年战争中,新法兰西惨败,不久便在1763年《巴黎条约》中被全部割让给英国,本文意图从17世纪法国移民政策的角度解析新法兰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自治领地建立之前的历史主要分为法属新法兰西时期和英属加拿大时期。1763年的英国征服之后,法国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将新法兰西割让给了英国,成为英属殖民地。这一历史事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给早期加拿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这块原法属殖民地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35页:“荷兰人在北美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即后来的纽约。”《教学参考书》第92页:“英国得到它已占领的新阿姆斯特丹,后来,英国以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之弟约克公爵的名字命名为新约克,即纽约。”新阿姆斯特丹是曼哈顿岛的一个贸易据点,新尼德兰殖民地是在哈得孙河流域,为避免发生疑问,将课本中的“纽约”改为“纽约殖民地”是否更妥当?可否给“纽约”加上“殖民地”?$山东省青州市第六中学@张彦  相似文献   

12.
黄春兰 《中学文科》2006,(11):88-88
在高中世界近代史上册教材中,有两幅地图涉及到佛罗里达的归属问题。一幅在31页“欧洲国家殖民扩张”中,图上标注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后)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该地区;另一幅在80页“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中,图上标注1810—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该地区。为什么两次都是从西班牙手中夺取的呢?  相似文献   

13.
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后与宗主国长期保持相容、并存、互利的良性关系。英国通过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北美的全面开拓和发展。从1763年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政策改弦易辙,然而“新殖民地政策”却导致双方共处关系的交恶与决裂。因此,英国殖民统治政策是制导殖民地与宗主国关系的核心因素,在北美发展及其与母国关系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魁北克概况魁北克是北美最大的法裔居民聚居地,它是加拿大最大的一个省,面积594,860平方英里,人口约七百万,其中五百多万是法裔,其他各民族不到两百万.这块土地最先只是英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的家园.1534年法国探险家卡蒂埃在加斯佩登陆,这标志着法裔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的开始.到了1608年,法国人尚普兰开始在这里创建魁北克城.接着,法国开始向这里派遣总督,对这个地方实行殖民统治.1756年英法间爆发了长达七年的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打到1763年,以法国战败而告终.结果,英法在巴黎签署了《巴黎协定》.根据《巴黎协定》,魁北克被割让给了英国.为了加强对这里的统治,英国开始以每年五万人的速度大量向魁北克移民英裔.到1791年便从中分出一个上加拿大(现今的安大略省)来,而现今的魁北克省则改称下加拿大.1867年上下加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旧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是这样论述的:“17世纪初,法国殖民者也踏上了北美的土地,开始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殖民据点……1682年,法国殖民探险家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直抵河口,宣布这个大河流域为法国所有,  相似文献   

16.
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生于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他本人也是当地富翁之一。他在参加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时,崭露头角,被英方任为弗吉尼亚民团司令。历时六载(1752—1758年)的军事生涯,使他熟悉了英军的战略战术特点。这对日后的反英战争大有裨益。 1758年,华盛顿当选为议员。次年,他同一个富有的寡妇玛沙卡丝结婚,他的地产随之增加到九千英亩。当华盛顿专心致志地经营种植园时,英国政府强加给殖民地的种种限制,使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面临破产的厄运。同时,英国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重税和高压法令有增无己。1763年,英国政府禁止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殖民的禁令,使华盛顿和  相似文献   

17.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第三册第23页在叙述法国《人权宣言》时说:“1789年8月20日至26日,《人权宣言》由国民议会通过,经局部修改作为1791年宪法的序言成为制定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本书第56页又写道:“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废除封建特权的八月法令和树立资本主义原则的《人权宣言》。”  相似文献   

18.
西班牙与法国是较早在北美大陆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西班牙与法国在北美的殖民活动各具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两国在北美殖民活动中的失败命运,也决定了未来北美大陆的命运,为以后的新生美利坚合众国创造了条件和机会。两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争夺中失利的原因有两点相同:一是军事上几次与英国的交锋失败;二是两国在北美殖民地实行的政策不当,特别是宗教政策,降低了本国及他国人们移民其殖民地的兴趣,造成殖民地居民数量远不及英国,不能形成规模及建立强有力的殖民政府和军队,从而丧失了殖民地。  相似文献   

19.
李琼 《历史学习》2001,(4):14-14
17世纪后半期,英国在殖民扩张中,首先打败了荷兰,接着,为了争夺世界殖民霸权,与法国进行了长期的殖民战争。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到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法共进行了四次重要的殖民战争,结果英国打败了法国,夺取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那么,英国打败法国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十七世纪末英法开始第二个百年战争以后,英国为了与法国争夺海外殖民地,一直积极地推行大陆同盟政策。在英法争夺海上霸权的决定性的战争──七年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结成同盟,其目的在于让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自己则全力以赴争霸海外。一旦目的达到,英国便设法摆脱同盟义务。从追求大陆同盟到摆脱大陆义务,英国逐渐形成了海上强国独特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