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在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因中,经济条件的贫困性是根本原因,通过社会交往氛围、家庭成长环境、学校交往环境、自身性格心理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借鉴儒家交往伦理,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应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上消解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建立大学生互助团队,培养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以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拓展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2.
人际困扰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不良因素,是引起其他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青少年人际困扰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指导和帮助青少年解决人际困扰问题应成为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从青少年人际困扰的现状出发,重点围绕青少年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提出引导青少年战胜人际困扰的策略:加强人际关系教育,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人际困扰,自觉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注重授予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技巧,逐步养成成功交往的能力与品质;重视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与人际环境,为青少年缓释和战胜人际困扰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咨询和辅导,及时解决青少年人际生活中的疑惑与困扰。  相似文献   

3.
赵瑞民 《教育探索》2005,(1):105-106
青少年学生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冲突,是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突出表现:学生交往过程产生行为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应当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念和态度,给予学生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方法.努力消除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人际交往归因量表对169名交往不良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归因特点和期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对交往成败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交往不良青少年在交往归因上更加消极;成败归因差异显著;交往不良青少年在交往中"自我防御性归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现状。结果表明:与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学校适应性方面存在更大的问题;公办学校流动儿童的适应性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适应性;在人际适应即同伴交往方面,流动儿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与同伴交往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同伴交往是影响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存在误区和不足,人际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的学习态度、自我意识、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误区和不足产生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方面。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改善应加以关注。文章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环境,加强学生个性修养,学习一定的交往技能和交往方法,就能基本改善初中生的交往情况,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现状.结果表明:与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学校适应性方面存在更大的问题;公办学校流动儿童的适应性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适应性;在人际适应即同伴交往方面,流动儿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与同伴交往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同伴交往是影响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学生的交往能力主要是在学校的多种交往活动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学校教育引领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势在必行。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基本礼仪和交往技能;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以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其顺利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该在礼貌礼节、待人接物、处理矛盾等方面对少先队员给予适当的社交技能指导,使其避免走入人际交往的误区。少先队员交往成功的取得也需要教师提供交往的机会,为他们搭建"舞台",使他们全员参与,开展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交往观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涵养,强调以理解、尊重为内蕴的礼尚往来,崇尚推己及人和言行一致的"正己"精神,突出"心交"。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一代,由于生理心理原因,在交往方面存在交往能力弱化、交往价值观异化、交往行为失范等问题。习近平交往观对青少年确立正确交往理念、有效提高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实现交往价值,具有重要指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良的人际交往,它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起了催化作用;扩大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加重了预防和矫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困难。要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必须抑制和消除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和学校教育的缺陷。提高青少年的自身认识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这项工作,引导青少年进行良好的交往,只有这样,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就会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2.
王瑞 《中国教师》2023,(5):38-40+67
<正>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1]。人际交往是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与其心理健康、学业效能、社会适应有密切联系。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聚焦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不仅为青少年自身健全人格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对于促进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提升其应对未来变化能力,具有深远影响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及顺利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学校应积极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礼仪和交往技能;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品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福祉,它有利于大学生消除垂直交往产生的隔阂;有利于大学生消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有利于大学生拓展人际交往范围;有利于大学生的自由充分交流.但网络交往也弱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失范.我们应从政府、学校、大学生三方面齐抓共管,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正>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且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以往研究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真诚与理解是人际交往中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心理品质。真诚且有效地倾听与表达,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还能够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笔者以“拒绝”为切入点,开展“学会拒绝”的主题心理课,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真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良好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健康的交往态度、采取合理的认知方式、塑造良好的形象、掌握交往的技巧等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学校、家庭以及学生的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外界因素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从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校、家庭以及学生的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外界因素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从教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行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骅 《教育与职业》2004,(18):47-48
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青少年网上交往的动因主要有寻求自我认同、表达与宣泄情感、寻求高峰体验、满足猎奇心理。青少年网络交往具有交往角色的匿名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和交往主体的平等性等特点。加强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学生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个性是在与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学生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人际交往。学生人际交往包括两大领域,一是与成人的交往,包括与父母的交往和与父母以外的其他成人的交往;二是与同伴的交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主要是在班级)度过的,所以,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人际交往对其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