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例介绍 1.内容:“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小学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 2.执教:黄玉娟(海门市悦来中心小学师)。二、教学过程活动一:案情感悟师:课前,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填写了一张“亲子调查表”,了解了家长一天要做多少事。现在,我们来做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任意从中抽出一张表,读一读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做的一些事,你认为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就赶快站起来,看谁的反  相似文献   

2.
【案例】“猜猜边长是多少。”(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经常做“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今天,老师把KT猫、小叮当和咖啡猫全都请出来了,和大家一起做猜谜游戏,大家愿意吗?师:KT猫请我们猜什么呢?KT猫(电脑显示,配音):我的背后藏了一个正方形,可以看见的这条边是6厘米。同学们,你们知道看不见的三条边各是多长吗?请说出你的理由。生A:看不见的三条边都是6厘米。因为它是正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电脑显示,配音)同学们猜得真不错!再看小叮当让我们猜什么。小叮当:我的背后…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猜猜边长是多少”(《长方形 ,正方形的认识》课尾练习设计 )师 :我们小朋友在课间活动时 ,经常做“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今天我把小猫、小猪、小狗全都请来了 ,和大家一起做猜谜游戏 ,小朋友们愿意吗 ?师 :小猫请我们猜什么呢 ?课件显示 (配音 )小猫 :我的背后藏了一个正方形 ,可以看见的这条边是6厘米 ,小朋友 ,你们知道看不见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呢 ?请说出你的理由。生 :看不见的三条边都是6厘米。因为它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师 :小朋友们猜得真不错 ,咱们再看小猪让我们猜什么 ?课件显示 (配音 )小猪 :我…  相似文献   

4.
小游戏,引出问题 课前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背向大家,然后老师走到同学中,拍一位同学的肩,该同学就大声说“猜猜我是谁”,然后台上的同学就猜一猜说话的人是谁。 师:你怎么准确猜出说话的同学是谁? 生:听声音。  相似文献   

5.
9点02分 上课 师:现在做个游戏,哪四位同学愿意上来? (请四位同学上来躲在讲台后) 师:大家听好游戏的规则,我请他们每个同学说:“你猜我是谁?”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游戏) 师:大家都猜对了。奇怪!这几位同学躲在讲台后,  相似文献   

6.
冯海军 《现代语文》2006,(11):26-27
一、教学实录:(一)听读例作,推测人物,揭示题目。‘师:同学们,你们入学已经有一个月半了吧,你们平时关心自己的同学吗?对同学是否了解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相似文献   

7.
一、激趣师:(笑问)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大声齐答)好!师: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猜一猜游戏的要求是什么,会做吗?(生:会)请大家做好准备。(学生很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师:“举手”,(有的学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摸鼻子”,“拎住右耳”,很好,放下。(学生很快放松了身心,神情自然)师:“生气的样子”,“高兴”呢?(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忘记了这是课堂,有的还站了起来)师:好的。同学们反应敏捷,神情丰富。喜欢这个游戏吗?生:喜欢。(生余兴未尽,一双双眼睛期待地望着老师)师: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猜猜我是谁     
1小兔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2小鸡说“叽,叽,叽,猜猜我是谁?”小兔说“叽叽叫的是小鸡。”大家说猜对啦,猜对啦!”3小狗说“汪,汪,汪,猜猜我是谁?”小兔说“汪汪叫的是小狗。”大家说“猜对啦,猜对啦!”4小鸭说:“嘎,嘎,嘎,猜猜我是谁?”小兔说:“嘎嘎叫的是小鸭。”大家说:“猜对啦,猜对啦!”5小羊说:“咩,咩,咩,猜猜我是谁?”小兔说:“咩咩叫的是小羊。”大家说:猜对啦,猜对啦!”6小猫说:喵,喵,喵,猜猜我是谁?”小兔说:“喵喵叫的是小猫。”大家说:猜对啦,猜对啦!”7小兔都猜对了。小兔真聪明!猜猜我是谁@刘启新 $萤火虫工作室…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了解书信正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引子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班有4位同学转学了,大家还记得都是谁吗?(学生说转走学生的姓名)前几天,老师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信,猜猜是谁的?是叶冠廷同学给老师写了一封信,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读读这封信。注意听,他在信里都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赵彦 《四川教育》2003,(5):34-34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最喜欢谜语了,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歌唱。”生:风!师:对!是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画风》。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生:谁在画风?他们是怎样画的?生: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师:快打开书,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你们提的问题都找到答案了吗?告诉同组的同学,你读懂了什么,看谁的收获多。生:(组内汇报)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想请教一下大家,…  相似文献   

11.
一、《草船借箭》的破题开篇师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 ,大家一起说 ,学哪一课?生 :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师 :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 :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 ,中间是一根竹竿 ,后面有翎毛。师 :大家再看这个“剑” ,(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 :不一样。这种剑后面是一个把儿 ,前边有剑刃子是一种短兵器。师 :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 ,谁注意到了?生 :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师 :对不对?(生齐 :对)是的 ,战场上短兵相接时 ,用的是这个“剑” ,有手把 ,双面刃 ;这个“箭”是远战时用的 ,…  相似文献   

12.
课前活动:师生共唱歌曲《小红帽》。一、结合歌曲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唱了一首歌——《小红帽》。知道吗?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从现在开始”。(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师:课前,小朋友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读给大家听?(指5名同学)其他小朋友端好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中部有谁?(生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听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课时,看到这样一个片段:当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学习生字之后,教师巧用一则游戏(小魔术)巩固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字,最近,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长了一样本领。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不用看就能知道你手里拿的卡片上写的是什么字,你们信吗?生:不信。生:信。……师:那我们来试一试。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前,将几张事先写有“葫”、“盯”等生字的卡片交给他,让他拿出一张,背着老师给大家看,然后请老师猜。师:(做出思考的样子)我猜这个字一定是“葫芦”的“芦”。生…  相似文献   

14.
左婧 《教师》2014,(31):78-79
正一、快乐尝试,习作前指导师:(出示一盒奶酪神秘地说)同学们,瞧,我带来了什么?生:饼干。生:牛奶。师:是吗?谁再来猜猜!生:糖果?师:(摇头并板书:奶酪?)我手里的是一盒奶酪。师:现在,我们就用它来做个游戏。小小的的一盒奶酪,谁能吹倒它?(板书:谁"动"了我的)生:(齐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师:注意时间三十秒,方法:吹!谁愿意来试试?(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师:这样吧,我们推荐一个,力气最大,最会吹的——学生推荐班上最壮实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五年级一个班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1岁,请你猜猜这个班上的同学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为什么?你猜猜哪个年龄的人数最多?为什么?师: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以前学过的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或中等水平,也是大多数数据比较接近的水平,所以我们在统计中经常用到平均数。  相似文献   

16.
师: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苏州园林、故宫都是杰出的代表,从它们的整体与局部,无不显示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所以,那故宫的雕金蟠龙、那苏州园林的廊子、花墙、门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古人为了追求室内的审美效果,还创造了一种叫“屏”的器具,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器具,现在虽不多见,但我们从《说“屏”》一文中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板书:说“屏”)师:同学们先将《说“屏”》快速默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做出相应的笔4郾屏的制作和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师:大家读完了课文,然后将自己在书上做的笔记跟周围的同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教科版语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十二课。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阅读,体会捉蜻蜓的感受。2.培养学生保护益虫的情感。3.抓住重点词句,积累语言,为写作打好基础。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今天我和大家共同上一节语文课,同学们高兴吗?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我说同学们猜,展开你们的想像,看我说的是什么事物。师:空中飞的。(生答飞机等。)师:是一种昆虫。(生答蝴蝶等。)师:模样像飞机,薄薄的翅膀,爱吃蚊子。生:蜻蜓。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喜欢蜻蜓吗?谁捉过蜻蜓?这么多同学都…  相似文献   

18.
刘慧萍 《内蒙古教育》2003,(4):15-15,45
本课是辽海出版社的新教材《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中第二单元《新家生活》的主题活动二。专家来我区辅导时,编委成员裴丽华老师以这课为例作了引路课。而后我们照例作了尝试。从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定位:“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的活动是这样设计的:分两课时完成。(连续)第一课时紧扣本课的活动目标,教师从学生中搜集活动资源。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齐答)喜欢!师:说说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游戏?生1:有老鹰抓小鸡。生2:有投沙包…  相似文献   

19.
[案例描述] 一、引发“聊”的话题 聊聊“窝窝头”(板书课题) 师:“聊聊”是什么意思? 生:谈谈;说一说;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师:课前我已经看到了大家搜集的资料,还看到很多同学带来了“窝窝头”。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那我们今天就聊聊“窝窝头”吧,看谁将会摘取今天的“聊斋”桂冠。  相似文献   

20.
教例: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赠汪伦》(生理解诗意后)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深厚的友谊,我们怎样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生自由朗读体会)生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这水深吗?大概只有150尺?(众笑)生B:(读略)师:嗯,水深约有500尺了!生B:(第二次读略)师:还不够深。请大家听老师读一读。(教师范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请大家再读一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生C:(读略,感情稍深)师:很好,水深确有千尺,但情深还不到千尺。生D:(读略,很有感情)师:刚才两位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