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振国 《武当》2003,(9):35-37
“武松脱铐”是少林南派颇具地方风格的少林拳传统套路,由清雍正年间“江南大侠”甘凤池所创,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其时,武林前辈受《水浒》中武松大闹飞云浦这段故事所启发。被武松的那种双手被缚的情况下,反制四位押解公差的高明技艺深深折服,结合自己的习功经验,深入实战演练,以应对己处劣势之下的来犯之敌,创立了本套拳法。  相似文献   

2.
清代雍、乾时期,江南武林高人辈出,其中甘凤池名噪一时,在武林中享誉甚高。甘风池精通内外二家拳法奥秘,武艺精湛,与人交手数十次,未曾有败。后来,甘凤池在金陵开门收徒,教习拳法,四方求学之人,趋之若骛。在甘凤池门下,有一小徒,静安人,人称舒四。起初,在甘氏诸徒中,舒四并不知名,但因舒四学艺最为刻苦,凡是武学招式,无不样样习练,而且从早到晚,练武不辍,所以同辈们称他为“武痴”。舒四跟随甘凤池多年,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师傅的技击精华。据说,数年之久,舒四基本上掌握了甘凤池武学的脉络,只因舒四在甘氏诸徒中从不抛头露面,也不逞强斗狠,因此,同辈们竟也不知舒四的武功已经达到何等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少林拳的名称少林拳的少林二字,系少林寺的简称,少林寺系指河南嵩山少林寺。一般把在少林寺练的拳法都称为少林拳,但究其渊源,实为“少林寺拳法”的简称。在明代的《五杂俎》和清代的《清稗类钞》等书中,都称之为“少林寺拳法”(日本现在就称之为少林寺拳法——译注)。  相似文献   

4.
清朝年间,江湖上流传着许多有关甘凤池的轶闻,越传越神,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如今的一些武打小说中,把甘凤池描写成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近乎一个江湖大盗的人物,甚至说甘凤池是一个很凶蛮的人,实在荒诞。为了还其历史真面目,笔者从一些较可靠的历史记载中摘录几点以证其事,同时顺便谈谈这位传奇人物的武功。  相似文献   

5.
万康民 《精武》2007,(5):53-53
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拳法承袭宋元遗技。《少林拳法》中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明代红拳又以“西家拳”之名见载于《小知录》,清朝的《清稗类钞》中也记载有大小红拳、关西拳。  相似文献   

6.
冷冷 《精武》2009,(12):20-22
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太祖门独流通背拳,可谓是静海县的“土特产”,也是天津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其起源是清朝乾隆年间一僧一道两位太祖拳师云游至独流,将太祖门拳法传至独流。在长期的流传中吸取了当地流传的通背拳还有少林拳以及其他拳派的精华而形成的一门风格独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劲”之说。  相似文献   

7.
张凯 《武当》2005,(9):42-43
一、三皇炮捶简说三皇炮捶拳传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普照僧人。自明末清初始,后传乔三秀,甘凤池,又传乔鹤龄, 再传至第四代宋迈伦,于连登,尔后发展为宋、于两大派系沿袭至今,自四代宋迈伦带艺进京(公元1846年),尔后神机营比武受皇封,再后创立京都会友镖局。宋迈  相似文献   

8.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 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9.
范克平 《武当》2004,(8):63-64
栖霞区境内甘家巷南街的甘凤池,师承明崇祯皇帝之长女长平公主(江湖称其“独臂神尼”)。后来,凤池别师闯荡江湖,并有数年充当乾隆皇帝“六大御前护卫”之一员。某年夏季,凤池随乾隆下江南巡察。一日,来到苏州郊外。乾隆感到口干舌燥,急需饮水。但此地系偏避山区,寥无人烟。众人寻找许久,也没发现有水之处。后来,还  相似文献   

10.
韩振博 《精武》2006,(4):26-27
少北拳是源于少林拳而又有所创新,且有别于少林拳的一个拳种,其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丰富,动作结构严谨,攻防实战性强,风格简练朴实,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短打是少北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于单拳对手。地开十八式则是以擒摔为主的十八个短打招式,是少北拳短打三十六招的后半部分。地开十八式属近身招法,因此每一招都是上下肢的结合动作,同侧或异侧手足运动方向相反(少北拳法称之为“叉合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文史》编辑部珍藏着一部《花拳总讲法》手抄本。抄本的首页写着:乾隆肆拾伍年,京陵甘凤池先生谱,花拳总讲法,海昌俞昂云先生藏本,姜柘村先生传授,李潭月先生传,门人杨叶洲又藏。”抄本的最后一页写着:“道光十二岁在壬辰小春月上浣叶舟杨文  相似文献   

12.
姜越 《精武》2006,(12):37-37
螳螂拳是明末陕西省淳化县王郎(即王文成)所创。起初,王郎练的是少林功夫,一练就是十年,精熟地掌握了少林拳路。为了探索各家拳法的奥妙,他走遍了北方四五个省,得知河南温县桃源乡陈家沟世代练武,更出了个陈王廷,此人结合了祖传拳法及戚家拳等诸家之妙,又融会了医书脉络和周易、阴阳诸家学说之奥,独创出了太极拳,便想拜陈王廷为师。谁知  相似文献   

13.
侯一平 《精武》2010,(3):30-32
一、关于天罡绵掌拳 天罡绵掌拳,始称绵掌术,是少林拳法中的一种,因历史久远,无法查证其源。据记载,明朝末年山西平遥古城,少林正宗拳派王正卿,武功高强,保镖走遍南北,远近闻名。一日护镖行至平定县绵蔓水旁,遇隐贤传授其术,共六趟,因多用掌,又因经绵蔓水旁而得到此拳,初名绵蔓掌,简称绵掌。因三十六势又包括三十六字秘诀适合天罡之数,后名为天罡绵掌术。此拳世代传袭,传于朱铁公时,铁公将拳法传授给山西平遥望族郝志忠。郝志忠后来传于平遥弟子孟守信。  相似文献   

14.
宋学玉 《武当》2010,(7):10-11
龙门十三形是武当全真龙门派(简称武当龙门派)拳法的灵魂,始终贯穿于每一个拳术套路之中,且以身手步法协作的应用形式出现,是形成龙门派拳法特征的关键。诸如狼形取其奔之意,坐腰而出,身步相欺,蹿闯扑杀,名曰“狼奔”;猿形取其灵,身严步灵,手惊心灵,身手之快,迅捷异常,名曰“猿灵”。  相似文献   

15.
靳爱祥 《精武》2008,(5):52-53
我在精武杂志2008年第2期中,发表了一篇《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的文章,第3期应该续写《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但由于许多读者来信、来函询问“萧氏原传八卦掌”里为何还有拳法?拳法的特点是什么?为此,在给《精武》写第3期稿时,临时改写了一篇《原传萧氏八卦掌揭秘》的文章,在这里还请其他的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16.
刘彦骅 《武当》2010,(11):53-53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大江南北以拳剑武功闻名者有八人,时称“江南八侠”,甘凤池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6,(1):12-13
一、新书、畅销书 书名 拳道功法学 杨式太极刀入门—~崔毅士太极刀真传 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 中国武术概论 截拳道脚踢技法 截拳道功夫汇宗 截拳道连环技法 截拳道手击技法 截拳道攻防技法 截拳道擒跌技法 现代散打技法 /又圭卜掌4多务趁 少林武术理论一1 少林武术满攀本功一2 少林拳一3 少林棍--4 少林常用器械一5 少林稀有器械一一石 少林拳对练-7 少林器械对练一8 少林武术精华 少林拳技击人门 少林正宗太极祖拳法 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 杨式太极六十六式弓林拳 杨式秘传一二九式太极长拳 杨式太极刀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诊 杨式太…  相似文献   

18.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20.
韩宝轩 《精武》2008,(4):29-29
研究通背拳术的历史源流,笔者发现有许多附会讹传。例如:“鬼谷子”传通背拳、“孙膑”传通背拳、“韩通”传通背拳、“韩老道”传通背拳、“白猿”传通背拳(见2007年第8期《精武》上的《武田熙〈通背拳法〉一书的讹传》)等。这些讹传,众说纷纭,导致通背拳源流传承的历史,严重失真。因此,还通背源流的历史本来面貌.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所以,笔者溯本求源,以史为鉴,考查了通背拳术派生发展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