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征时期,红军各部队的战时医疗救护面临考验。行军中,主要的医疗困境一是战斗中负伤,二是非战斗减员。红军首先通过自身的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救治;其次,长征沿途各族群众拥护红军,积极收治红军伤病员,为长征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民间医疗救护支援。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艺是中共革命事业的重要元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红军在苏区斗争中形成了运用革命歌谣宣传动员的传统。由于反"围剿"战斗失利,数支较大的苏区红军先后长征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尤其重视部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革命歌谣成为红军宣传动员的重要武器。以红四方面军为例,革命歌谣在长征途中激励将士行军、鼓动红军战斗、策反敌方士兵、动员民众拥军、团结兄弟部队等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功用,是革命文艺运用于宣传动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途中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争取沿途群众支持,保证党中央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红军获得战争主动权等方面,对长征胜利起了重要保证作用。这对我们今天在新条件下正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途中,一边行军打仗,一边通过战争缴获、打土豪筹粮款、生产自救、艰苦自筹、购买借贷、群众支持等方式来解决物资供给问题,并反映出当时物资供应十分困难、红军物质生活极端艰苦和官兵同甘共苦、部队互相支援等物资保障工作的特点,也告诉我们当时能够做好长征后勤工作是与我们党和军队重视军民工作、注重发动全军积极性和发扬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论红军四渡赤水胜利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时期,蒋介石为了达到在川、黔、滇边境围歼红军的战略目的,纠合了川、黔、滇、桂、湘等省的军阀部队连同“中央军”薛岳所部,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但是,毛泽东等领导人,率领红军取得四渡赤水的胜刊,冲破了敌人的重围,并迅速扭转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夺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取得了渡江北上的决定性的胜利。然而,在敌强我弱、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红军为什么能取得四渡赤水的胜利呢?本文对这一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东 《历史教学》2006,(10):23-27
红军长征途中,一边行军打仗,一边通过战争缴获、打土豪筹粮款、生产自救、艰苦自筹、购买借贷、群众支持等方式来解决物资供给问题,并反映出当时物资供应十分困难、红军物质生活极端艰苦和官兵同甘共苦、部队互相支援等物资保障工作的特点,也告诉我们当时能够做好长征后勤工作是与我们党和军队重视军民工作、注重发动全军积极性和发扬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该文以长征红军在四川藏区的事迹为例,论述了共产党和红军在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以及少数民族在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对长征红军的积极援助,说明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但是共产党民族统战政策的成功,也是包括四川藏区各族民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热情支援、共同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长征虽然已过去了60年,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红军战士们的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的动力.红四方面军长征的第一站就是绵阳市境内,至今在江油、梓潼、平武、北川等县,仍然留下了许多红军石刻标语,流传着许多红军的动人故事.那么,红军长征在绵阳市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战斗呢?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红军长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研究资料。在长征的原因、准备及落脚点的选择、长征中的重要战役、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长征中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和红军主要人物对红军长征胜利的贡献等方面,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拓展红军长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爬梳红军长征期间特别是在贵州的文献资料及现存的革命遗迹,并借鉴吸收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考证。分析了红军长征中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结合各种形式的标语、歌谣、布告以及大量实际行动的证明指出了红军宣传工作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同时分析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客观上宣传和扩大了红军,振奋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创作出许多激昂振奋、乐观向上的诗歌,表达了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民族一家亲、官兵同甘苦的动人场景。它以官兵同写、写实逼真、朴实真切、雅俗兼具等特点而深受红军和群众的喜爱,充分发挥了诗歌鼓舞战斗意志、激发革命豪情的宣传动员作用,成为党和红军争取胜利的有力武器,也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和红色文化资源。对长征诗歌创作的探析,有利于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女红军在参加作战、运输修路、筹粮筹款、制作被服、护理伤痛员、政治宣传、群众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们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是长征精神的塑造者。女红军参加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结果,女红军们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不泯灭。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区之一,红军长征过云南在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认真分析和总结了红军通过云南的主要原因,这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转折,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你了解长征在我们美丽的家乡贵州的情形吗?  相似文献   

15.
一 兴安县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我们高兴地来到这里开门办学,系里决定让革命师生到红军堂学习参观,听当年为红军带路的老贫农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结合党史教学,学习红军光荣的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转折,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你了解长征在我们美丽的家乡贵州的情形吗?  相似文献   

17.
从网上得知,上海有位历史教师叫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已辞世十多年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非常执著地要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一遭。2004年暑假,她背起行囊,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邓玉平此行路:漫漫,途经川、甘、陕三省近10个城市60余个城镇.访问了十几位红军老战士.走访了各地党史办.参观了50余处革命旧址.搜集了大量红军长征资料.写下了14万多字的访问日记.被沿途的一些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虽然时过境迁。重走的艰辛岂能与父辈的真走相比。不过邓玉平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严峻挑战。途中还被毒草严重扎伤,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腿脚还行走困难.但她当时并未因此消磨意志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坚持走完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留下了新时代精彩的另一种长征故事。 是什么力量,引领、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情生命的意义。”一位香港朋友给邓玉平发短信说:“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途,不如心途。回首万余公里,是谁的脚步,感动了万千人的心扉?” 我们说,这感人心扉的脚步来自英勇先辈们,也来自邓平玉们自己。我们钦佩邓玉平老师的勇气和毅力,故而特别的请邓老师写了一组文章由本刊发表,以便与更多读者朋友一起,用心追着选辈的足迹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网上得知,上海有位历史教师叫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已辞世十多年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非常执著地要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一遭。2004年暑假,她背起行囊,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邓玉平此行路漫漫,适经川、甘、陕三省近10个城市60余个城镇,访问了十几位红军老战士。走访了各地党史办,参观了50余处革命旧址,搜集了大量红军长征资料,写下了14万多字的访问日记。被沿途的一些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虽然时过境迁,重走的艰辛岂能与父辈的真走相比,不过邓玉平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严峻挑战,途中还被毒草严重扎伤。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腿脚还行走困难,但她当时并未因此消磨意志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坚持走完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留下了新时代精彩的另一种长征故事。 是什么力量,引领、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一位香港朋友给邓王平发短信说:“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迹,不如心迹。回首万余公里,是谁的脚步,感动了万千人的心扉?” 我们说,这感人心扉的脚步来自英勇的先辈们,也来自邓玉平们自己。我们钦佩邓玉平老师的勇气和毅力,故而特别约请邓老师写了一组文章由本刊发表,以便与更多读者朋友一起。用心追着先辈的足迹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网上得知.上海有位历史教师叫邓玉平.为了缅怀曾当过红军已辞世十多年的父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她非常执著地要循着父亲的足迹走一遭。2004年暑假。她背起行囊,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邓玉平此行路漫漫.途经川、甘、陕三省近10个城市60余个城镇。访问了十几位红军老战士.走访了各地党史办。参观了50余处革命旧址.搜集了大量红军长征资料.写下了14万多字的访问日记.被沿途的一些媒体称为“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的第一人”。 虽然时过境迁.重走的艰辛岂能与父辈的真走相比.不过邓玉平也遇到了水土不服、高原缺氧等严峻挑战。途中还被毒草严重扎伤.至今已过去了近两年腿脚还行走困难。但她当时并未因此消磨意志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坚持走完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留下了新时代精彩的另一种长征故事。 是什么力量,引领、支撑着邓玉平这样去做?她说:“重走长征路,就是在走近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仰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一位香港朋友给邓玉平发短信说:“山水动,不如心动;千足迹.不如心迹。回首万余公里.是谁的脚步,感动了万千人的心扉?” 我们说.这感人心扉的脚步来自英勇的先辈们。也来自邓玉平们自己。我们钦佩邓玉平老师的勇气和毅力.故而特别约请邓老师写了一组文章由本刊发表。以便与更多读者朋友一起.用心追着先辈的足迹去.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到来,也迎来了盐池解放七十周年。提起长征,我就无比自豪,我自豪我的外公是红军,因为在这时外公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